重生之公主的觉醒(82)
两个相互在意的人,不应该至死不见,萧嫱抬起头来说道:“儿臣偷偷去过几次冷宫,也见到了母后。”
萧焕点头,“朕知道。”
不仅知道,而且默许了这种行为,每次暗卫传达公主的消息时,都会简单提及叶婉的近况。某种意义上,嫱儿是他了解爱人的眼睛。
“母后说,她留在冷宫是因为有想守护的人,因为心中有爱,所以活得自在。”
萧焕心神一震,不自觉地转过头去,瞥向叶婉所在的方向,但是她藏起来了。
他没再继续这个话题,领着萧嫱走在窑城的街巷间,旁边时不时有百姓驻足,看到他身着龙袍纷纷跪拜。
原来这就是他们的天子啊,真是凤姿龙章一表人才啊,他旁边站着的,不就是东宫太女吗?
怎么回事?不是说太女谋反了吗?前几天太守为了抵抗叛军惨死,难道那消息是假的?
看到百姓们震惊的神色,萧焕的目的也达到了,他此番行事高调,领兵游街,就是为了昭告天下,东宫的地位无人可撼动。
到了窑城县衙,叶远等人向他呈上了户部贪赃枉法的人证物证,萧焕特许百姓围观判案过程,将飞云阁和户部的恶行公之于众。
七里居的主事和帮凶,被当场处决,至于以户部尚书为首的京官,则被押解回京,等待更为严厉的宣判。
回京前夕,得到消息的乱臣余孽决定利用李丞相拥护正统的心理,最后布一场局。
内阁大学士接到密信后,迅速找到李丞相,对他说陛下已被东宫迷惑,听信谗言意欲迫害反对东宫的重臣,甚至还要戕害小皇子,故来劝李丞相早做打算。
李丞相满脸的不可置信,“陛下刚允了小殿下监国,怎会突然起了戕害的心思,怕不是弄错了吧?”
内阁大学士连连摇头,“没弄错,王大人和薛大人都被扣上了莫须有的罪名,等待回京严惩呢?妖女当道,忠良之士无处安身,李相爷莫非要留在京中,与小皇子一起等死吗?”
李丞相把萧家这棵独苗苗看得比命还重,他绝不允许萧瑾身边出现任何威胁,若是陛下真起了害子的心思,可怎么办啊……
内阁大学士见他上了套,压低了声音向他献策,“京城已不安全,李相爷何不带着殿下南下,东宫如此猖狂,不过是狐假虎威,陛下万一有个好歹,我们拥立的才是正统皇室血脉,岂非万民呼应,卷土重来未可知啊……”
见李相爷心动,内阁大学士拿出了一副地图,圈出了岭南一带,“这里山多水多,适合养兵,乃是个蛰伏的好去处。”
李相爷却摇摇头道:“这里稍往北一些,不就是叶家军的地盘吗?”
内阁大学士笑道:“这就叫灯下黑,他们绝对想不到我们会藏到岭南,况且,叶家军还要应付西秦人呢。”
西秦人已经靠着飞云阁敛足了财,飞云阁被一锅端了,那些人怀恨在心,大齐和西秦的仗早晚要打起来的,那时候叶家军疲于应战,更不会关注岭南夷族了。
当然,这些话不能对李丞相讲,李丞相反对东宫是为了大齐的安宁,和他们这些以利益为重的人终归有所不同。
拉人入伙,不能太急躁,得慢慢来。
李相爷背着手,如同热锅上的蚂蚁,眉头紧锁的考虑着内阁大学士的话,若是消息有误,陛下并未动杀心,他岂非犯下了挟持皇子的大罪?
可若说消息是真的,留下来就是坐以待毙。
丞相府的荣光,和小皇子的安危孰轻孰重?
内阁大学士催促他道:“李相爷,再犹豫,可就来不及了!”
沉默良久,李丞相终于做出了决定,“那就依大学士所言,我带着小殿下出京避避风头。”
萧瑾则坐在一旁冷眼旁观,这两个人只当他是个任人宰割的孩子,说话时并不避讳。
李相爷倒也罢了,他是真心实意拥护自己,不过这个内阁大学士,上辈子可是被自己凌迟处死呢!
那是他登基第三年,他虽然瞧不上叶青,但对守护大齐的叶家军充满敬重。叶家军损失惨重,他察觉到了其中猫腻,派人追查下去,发现除了军法有弊,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朝廷内部出了奸细。
这个内阁大学士就是西秦豢养的细作,吃里扒外的狗东西,揪出细作之后,一众乱臣贼子皆被凌迟处死,尸体挂在刑场上曝晒了七天七夜。
今天看到他一脸为大齐着想的模样,萧瑾暗道晦气。
重生之后,因萧嫱执着改命,很多事情要么提前发生,要么改变了轨迹。就像今天这样,以他目前的能力,无法与内阁抗衡,只能被牵着鼻子走。
看样子,不得不去岭南待一阵子了。
萧瑾很是烦躁,怨恨地看了内阁大学士一眼,他明明马上就能见到长姐了,却被他强行支开,又要经历生离之苦。
内阁大学士来之前就备好了跑路的行李,去岭南的路上有暗桩接应,这是他几年前给自己安排的后路,没想到这么快就派上了用场。
一同随行的官员,大都参与过飞云阁的脏事,害怕被追责,故而一走了之,有少数是坚定的皇子党,为了心中大义而来。
萧瑾默不作声地扫视一圈,这些人去了岭南,足够组建一个小朝廷了,他这是被当成了傀儡?
有意思,没想到他曾经的臣子们,还存了分裂大齐的心思,去岭南做一个傀儡皇帝,还真是一次新奇的体验呢。
他嘴角勾起一抹笑,不知道萧嫱回来找不到他,会开心,还是失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