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公主的觉醒(92)
刘大人闻言眼前一黑,抽搐着晕死过去。
萧嫱朝内侍道:“还不快宣太医,送刘大人回府?”
几个太医闻讯赶来,七手八脚地将刘大人放到担架上,迅速抬离太和殿。
大殿之上一片死寂,唯有枕书院众人面带戏谑,紧抿着唇,但嘴角几乎咧到后脑勺上了。
萧嫱一脸真诚地发问:“众卿可有话说,倘若没有,此事就这么定了?”
“万万不可啊!”王大人等人纷纷跪下来,“还请殿下三思!”
叶青也站了出来,朝着萧嫱眨了眨眼睛,“臣也觉得不妥,世间情爱有千万种,一味地追求新鲜却不忠于家庭,此乃放纵。臣以为,信念感才是维系一个家庭的根本,只有当家庭成员对这个家充满希望和爱,才能让这个家走下去。无论是纳妾还是纳面首,都会削弱一个家庭的信念感,让家庭走向破碎。”
萧嫱做出了沉思状,“那以武卫将军所言,该当如何呢?”
叶青回道:“一夫一妻制是目前的最优解。”
萧嫱似是犹疑不定,“王大人怎么看?”
尚书令王大人沉默半晌,终是叹口气道:“臣老了,殿下还是自己拿主意吧。”
他岂会看不懂这二人的一唱一和?可殿下手握兵权,又得圣宠,他无可奈何。
但他就算死也不可能说出一夫一妻的荒唐话,就让这群年轻人自己折腾去吧,且看大齐落在他们手里,能变成什么样子!
尚书令是这次反对活动的主心骨,见他如此,也纷纷叹口气不再言语。
萧嫱满意地点头,“还是武卫将军思虑周到,那便依你所言吧。”
--------------------
萧嫱:阴阳怪气,我也会!
第57章 第五十七章
===========================
新婚嫁法推出以后, 萧嫱暂缓了变法的进度,总要给百姓一个适应的时间,顺便让那些老臣缓一缓心火。
父皇近来情绪不佳, 萧嫱有次探望他时,瞥见了被他藏起来的母后的画像。
她知道, 父皇心里还是念着母后的, 但是因为自卑不敢见她。
这两个人总不能一直这样僵持下去吧, 不幸已然发生,总不能因为过去的不幸造成更大的不幸。他们俩需要一个契机, 摆脱过去的阴影,重新开始。
契机就在眼前, 东宫得势, 皇后身为太女嫡母,幽居冷宫于情于理不合。何况, 陛下并未废后,叶婉还是大齐的皇后。
从江山社稷的角度来看, 东宫嫡母不能是幽居冷宫的罪妇,皇后复出,乃是大势所趋。
叶婉是定远侯叶央仅剩的血脉, 与叶老将军沾亲带故,为皇后正名的事情, 由叶老将军提出最为顺理成章。
叶老将军年轻时和叶婉一同参与过凉州战役,对这个表妹佩服得五体投地。得到萧嫱的授意后,他果断接下了这个任务,在朝堂上提了一嘴皇后复出的事情。
但是他不敢说得太过火, 毕竟陛下那边对叶婉的态度模棱两可。
一散朝, 萧嫱就去了养心殿, 先是陪父皇聊了变法的进度,又在不经意间穿插了叶老将军的建议。
萧焕在听到叶忠的建议后,骤然拧紧了眉头,沉默良久。
萧嫱见他不回应,迅速转移话锋,谈到了新婚嫁法,“一夫一妻制如果能顺利推行,妻妾争宠的烂事就能少一些了。”
萧焕深深看了她一眼,他怎会听不懂呢?叶婉当年就是因为嫉妒退居冷宫,如今大齐实行一夫一妻制,落在她头上的妒妇的罪名也就不存在了。
此时若能解了皇后的禁足令,无疑是对新婚嫁法最大的支持。
叶婉以军功立足于军营之中,威名远扬,她如果能出来,对东宫而言,是莫大的助力。
萧焕再次感慨女儿的成长之快,她的心机城府之深,已经不亚于自己了,这次,竟是把主意打到了皇后头上。
陈年旧事让他拉不下脸见叶婉,又被女儿将了一军,心中自是不痛快。
但他也没理由发火,嫱儿不知道他的隐疾,况且,她的成长是自己一手促成的。
“此事容朕想一想吧。”
见他松口,萧嫱识趣地退下了,她知道父皇心里不舒服,步步紧逼只会让他对此事更加抵触。
她赌的,是父皇对母后的爱。
送走女儿,萧焕心里格外烦躁,一连喝了好几盏冷茶,还是无法冷静下来,满脑子想的都是叶婉。
那日窑城一别,压抑在心底的思念如地下泉水破土而出,年少时与叶婉在一起的点点滴滴,频频入梦,让他日夜难安。
叶婉为他牺牲了自由,甘愿为他背上妒妇的骂名,而他给了叶婉什么呢,是一座牢笼,还是终生不见?
他烦躁地走来走去,鬼使神差地走到被他藏起的画像旁,一幅幅展开那些画。
画上的她,时而笑容明媚,时而睡眼惺忪,或垂手静坐,或挥剑弄舞……
他画下了千百种她,却不敢见她一面,他是个没用的懦夫!
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甚至连句解释的话都不敢说。
萧焕将自己关在殿中,不允许内侍靠近,守着叶婉的画,在地板上颓然坐着,期间不吃不喝。
这可把伺候他的内侍吓坏了,暗中给东宫送去了消息,想让公主来劝上一劝。
萧嫱听到消息后,反而让内侍们撤离养心殿,“父皇这么做,定然有他的深意,你们去远处守着,不要扰了父皇清净。”
事情成与不成,就在这几天了。
一天一宿之后,萧焕挂着两个黑眼圈从养心殿走了出来,他脸色虽然憔悴,精神气却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