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母难当,携崽二嫁摄政王(180)
“娘,我经营了一家钱庄,能自己养活自己,京中宅院、人手都置办好了。
“女儿不想整日困在院墙里,对着花花草草有心烦闷。女儿想靠自己的能力,博出一片天地来。”
母亲欣慰:“你打小就有主意,只要你觉得好,我跟你爹都支持。”
父亲道:“日子都是经营出来的,是好是坏都得扛着。别以后落了难,又回家哭鼻子、搬救兵。”
父亲嘴上严厉,可还是偷偷压了一张银票在茶杯下面。
海母拍拍她的手:“别放心上,你爹就是刀子嘴豆腐心。等过几天,叫你二哥哥上京来看你。兄妹俩,也好有个照应。”
……
一直聊到傍晚,父母才离开。
说是明天还要给二哥哥新添的公子摆满月酒,海云舒也不好挽留。
这边把父母送出城,刚回到侯府,就见官兵举着火把将院子围得里三层外三层。
小婵一路小跑地冲进关雎阁,喘着气:“夫人,出大事了。”
“什么事?这么着急忙慌的?”
小婵竟然大声笑起来:“是大喜事啊夫人,侯爷被抓走了!”
“好端端的,怎么会被抓走呢?”
“听说是被人告发了,贪污军饷,还牵扯出之前临阵投敌的事。隔壁院正往外拖人呢,哭天抢地的。
“侯爷正吃饭呢就被带走了,老夫人追出大门摔了个狗吃屎。夫人要去看看吗?可热闹了。”
这画面一定很犀利。
海云舒将琮儿的衣服叠好:“不去。咱们跟程家已经没什么干系了,他是死是活,都不关我的事。”
小婵拍手称快:“也不知是哪个神仙大人显灵,让他们一家这么快就有了报应,真是痛快!”
还能有谁?
多半是江成璟。
翌日一早,海云舒就乘马车来到了蘅园。
搬家的动静一大,也引来了不少别的府邸的下人围观,雍王府家的婢女,静王府上的嬷嬷……但凡路过,都要瞟两眼,议论几句。
众人只听说摄政王在此大修庭院,还以为是江家要举家搬新园子,谁知来得竟是个侯爵夫人。
免不了招来闲言碎语——
“听说她跟程家闹掰了,是让赶出来的。”
“我也听说了,海家来了人,赔给侯府不少钱,这才算把事情平息了。”
“也该程家倒霉,摊上这么一个大娘子,再好的日子也得搅黄喽。”
“可不嘛,那程侯更是没享过几天福,这不,昨晚上又给抓走了。怪就怪摄政王瞧上了他的女人,祸从天降,他能斗得过摄政王?”
“我瞧摄政王也就是新鲜两天,一个带着孩子的再嫁女,谁能当回事啊……”
……
小婵耳朵尖,听见这些污糟话恨不得冲上去和她们理论。
海云舒拦下她:“街头巷尾,狗咬人的多,你见哪个咬回去的?”
“这些老妈子长舌妇,实在是过分,蘅园又没花她们半分银子,就会穿胡同、说闲话,起哄架秧子,真该好好收拾收拾。”
海云舒浅浅地笑:“收拾她们还不简单?屋里塌了房,地里遭了殃,男人喝花酒不着家,不都是办法。犯得着你去当面跟她们论长短?”
小婵茅塞顿开:“奴婢明白了。
“奴婢会牢牢记着这几个人的嘴脸,好找人给她们家里松松土,顺便疏通疏通筋骨。”
几日后,便有消息传来。
说隔壁国公府要再买一批修剪花园的老妈子,听说原本几个老妈子干不了了,她们的男人约着去喝花酒,没钱付账叫人打断了腿,没个半年下不了地,只能回家伺候着。
*
搬到蘅园,换了新地方,许多事都是千头万绪。
莺歌办事最是细心周到,在收拾家当这方面很有经验,所有东西分门别类的归置好。又按照女使、嬷嬷们的职责分工、日常起居情况安排好住处。
曹管家是表了忠心,从程府跟过来的。
海云舒照旧,把大总管的位置交给他做,他人老实,讲义气,蘅园的事交给他打点也放心。
侯府跟来的下人都一一安置妥当。
蘅园原本的奴仆,海云舒不熟悉,便想着等江成璟过来时,征求一下他的建议,毕竟他才是这园子的主人。
莺歌奉上一杯热茶:“夫人,刚王府那边传话来说王爷还在宫中议事,晌午来不了了。”
江成璟日理万机,被皇上、太后、大臣们留在宫里不是什么稀罕事。
“知道了,”海云舒抿口茶:“不过,以后得换个称呼,再叫夫人不合适了。”
第158章 江成璟的救命恩人
此话不无道理。
海云舒原本就是靠着程家的门第,侥幸混了个诰命夫人的名号。
如今离开了程家,已经是自由身,如果再以夫人自居,无凭无据,让别人听见也容易产生误会。
小婵眼睛咕噜咕噜转着:“那叫什么?三姑娘?三小姐?”
都有些怪怪的。
毕竟是出阁之前的称呼了。
莺歌说:“咱们私下这么叫,倒是无所谓,但在外人面前,这称呼显得稚嫩,恐怕压不住人。”
海云舒用茶盖刮了刮茶沫子,说:“不如就叫东家吧。”
没了夫家,自己名下还有产业。
恒通钱庄的老板,自然也当得起大家喊一声“东家”。
小婵赞同:“东家好,听着也吉利。”
如此便是定了。
只是这边刚安定下来,外面便有人过来通传,说是有位自称是孟姨娘的人登门造访。
孟姨娘?耳熟的很。
海云舒仔细在脑海里回想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