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主母难当,携崽二嫁摄政王(291)

作者: 岁寒千秋 阅读记录

“你凭什么保证?”

“王爷别忘了,赵家还欠我们楚家一桩人情。”

这事儿少阳知道。

晋国公的大儿子当年为救小皇帝,被叛军乱刀砍死,也是从这件事后,晋国公开始远离朝堂纷争。

晋国公道:“一个人平时不说话,等到众人都嚷嚷起来的时候,别人自然会让他来主持公道,此时,他说一句便顶别人十句。”

晋国公在朝是出了名的谨慎,从不站队,此时愿意为了女儿打破规则,看来这个幺女在他心里的地位非同一般。

少阳不信:“倘若放了她,国公爷又翻脸不认账,咱们还能去府上把人再拖出来吗?”

晋国公顿了顿:“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只要王爷肯卖老夫这个作父亲的一个面子。”

少阳瞄了一眼江成璟。

他依旧不动声色。

不禁是少阳,连海云舒都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机会。

江成璟行事狠辣,得罪了不少人。如今小皇帝亲政在即,权力重新分配,宗室、外戚都暗潮涌动,此时要能得到晋国公助力,江成璟的大权就更稳固。

晋国公卑微如此,众人都以为江成璟会顺坡下驴。

没想到,他却说:“国公爷既然说赵家欠你家的情,你自进宫去求情便是,皇上一道圣旨,让谁放人谁敢不放?”

“你……”

油盐不进。

这时,有嬷嬷火急火燎地跑过来,拍着门禀告:“长公主,长公主不好了,出事了!”

少阳亲自去把门打开:“什么事?慌慌张张的。”

嬷嬷咽了咽口水:“楚姑娘……楚姑娘她……”

晋国公一颗心提到嗓子眼:“我女儿怎么了?”

嬷嬷一看晋国公在,又不敢吱声了。

“这……这……”

少阳急:“什么这啊,那的,有话你倒是说啊!”

嬷嬷这才鼓足勇气:“楚姑娘她投缳自尽了!”

*

谁也没想到,好端端的周岁礼竟然会闹出一桩人命,还是公侯贵女的人命。

听闻她用随身带的刀片,割开了绳子,趁看守嬷嬷不在的时候,上吊的。

回去的路上,仍是心有余悸。

小婵直拍胸脯:“听说,楚姑娘被发现时双眼瞪的老大,死不瞑目。她是知道嫁给王爷无望,一心求死。”

莺歌是个明白人:“别什么都赖到王爷身上,她喜欢谁,谁便要成全她吗?仵作都说了,她手腕上许多陈年旧伤,都是刀片子划的,王爷也是倒霉,怎么被这种人粘上了。”

小婵担心:“主子,王爷会受牵连吗?奴婢瞧刚才晋国公的眼神,像是要吃人似的。”

海云舒对利弊看得更清楚:“今日之事,楚家理亏,无论是少阳还是江成璟,依规处罚是没问题的。

“说到底也是楚姑娘自己抹的脖子,只是时机不对,死在公主府了。

“不过这也是好事,一桩案子牵扯的人越多,位份越重,判官反而不敢下手,所谓法不治众,就是这个道理。”

小婵恍然大悟,拍手:“奴婢明白,晋国公要么吃了哑巴亏,要么就得对长公主和摄政王一起发难。”

莺歌点头:“一个是朝野权臣,一个是先帝嫡女,他要一挑二,也得先掂量掂量自己够不够能耐。”

“不过,凡事不能太乐观,”海云舒此时还有个担心:“我今日瞧国公爷对这个女儿,极其宠爱。若是真为了她,不惜以命相搏,只怕要两败俱伤啊……”

第256章 夫妻本是同林鸟

为着明日入宫的事儿,江成璟特意把海云舒叫到了王府。

“明日见了皇帝和太后,会说的就说,不会说的、不好说的就递个眼色,我来替你说。”

海云舒好奇:“他们一般都问什么?”

家世?才情?

这些都是明面儿上的东西,司礼官自然会说,用不着她们开口。

江成璟想了想之前亲王选妃的场景,道:“五花八门,总之很刁钻。”

“不会吧。”

海云舒不是遇事犯窃的性格,事实证明,一个人一旦在乎一件事,就会不由衷的变得谨小慎微。

江成璟:“我记得先帝在时,给之雍王选妃,先帝问‘若是雍王造反,你待如何?’”

“啊?”海云舒汗颜:“这题问的堪比科考啊。不,比科考还刁钻。”

雍王可是先帝一朝势力最大的党派了,最后确实也造反了,只是以失败告终了而已。

这本就是道无解的题。

要么检举揭发,要么充耳不闻,选哪个都得罪人。

“想知道最后成为雍王妃的人是怎么答的?”

海云舒好奇:“想知道。”

江成璟幽幽道:“她说她不认雍王,只认夫君,女从妇德,以夫为纲,丈夫是福是祸,她都生死相随,不离不弃。”

这话倒是有点进可攻退可守的意思。

“她这么说,先帝难道不介意?”

“识时务者为俊杰,彼时雍王的势力先帝都要忌惮,她向雍王卖好,赌了一把,结果赌赢了。”

江成璟:“活着的要义,要么忍,要么狠。雍王妃就占了个狠字。雍王对她青眼有加,也很宠她。”

海云舒问:“那雍王造反后,她怎么做了?真的生死相随了?”

江成璟笑:“上嘴唇碰下嘴唇的一句话,你还当真了?雍王造反,不肯认罪,是她最后交出了不少密信,先帝说她检举有功,不但饶了她一命,还批了静圆庵给她清修,如今的玉鹤师太,就是她。”

“还有这种事……”

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