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主母难当,携崽二嫁摄政王(94)

作者: 岁寒千秋 阅读记录

老夫人忙问:“大师这是怎么了?”

本来以为只是走个形式过场。

谁知道萨满法师直接吓得掉了羊头碗。

颤抖的手指着海云舒:“她……她是……”

海云舒撩起眼皮:“我是什么?”

命格逆盘!

萨满揉了揉眼睛,还是不敢相信,面前这位女子竟然有这种气运。

此非鬼神不能做也。

行走江湖几十年他也是头一回遇见。

老夫人见他脸色煞白,问:“法师如此神色,可是我家有什么灾星灾祸?”

最好是今天定死了海云舒不详的名声,日后也好找理由处置她。

萨满连忙摇头:“没有没有。”

他起身对海云舒极尽客气:“这位娘子日角龙颜,眉宇含英,真乃福星降世,是祥瑞之兆啊。”

什么?

还祥瑞?

老夫人气得差点撅过去。

找他们几个过来是为了压制海云舒这个小贱人,他怎么还夸上了?

这岂不是白忙活?

“法师,要不,你再好好看看。”

萨满收了铜铃,很肯定:“在下看得甚是清楚,此乃高照福星。主母娘子是女中豪杰,将来定能兴旺家业。”

“啊?”

老夫人听了更是匪夷所思。

就她一个下贱门户出来的女子,给二郎作配已经是高攀到天上了,还能指望她兴旺家业?

兴旺什么?

瞧瞧她这两年当的什么家。

银子没了,铺面也关了好几个。

二郎去年死里逃生就不说了。大郎现在还关在大狱里,四郎病恹恹的还不知何时能清醒。

一家子老弱病残,走得踏天的霉运。

他管这叫福星高照?

恐怕照得是别人家吧!

海云舒在一旁看出了老夫人没按什么好心。

于是说:“母亲,时候不早了,我得哄琮儿睡觉去了。”

“这就走了?法事还没完啊。”

“琮儿这几天贪凉惹了风寒,身边离不开人。”

她对鬼神之说不感兴趣,瞧他们翻来覆去地耍着花架式,瞧得直头疼。

早点寻个理由,回屋歇息才是正经。

老夫人此时心烦意乱,满腹牢骚无处发泄。

“你想去就去吧,我可没拦你。”

*

听说,这几个萨满法师直到晚上还在起势作法。

小婵揉着腰,一进房门就埋怨道:“夫人你是溜了,叫我在那儿听他们念了一天的经,站得我腰都快折了。”

莺歌直笑话她:“不是你喊着稀罕,想多瞧一会儿吗?”

小婵诉苦:“我哪知道他们这么能折腾,滚刀刃,你们见过吗?”

莺歌摇头:“没有。”

小婵伸胳膊比划着:“两层楼高的台柱子,三个人轮番站在刀刃上耍把式,阿弥陀佛,看得我心惊肉跳。

“我是借着上茅房的由头才溜出来的,不然,现在都还被老太太扣在那儿充人头呢。”

海云舒正叠着琮儿刚做好的冬衣。

惊讶地问:“他们人还没走?”

“可不是吗?这会儿还在院子里折腾呢。”

看来老夫人真是为了四郎这个小儿子煞费苦心。

海云舒把桌上的牛乳推给小婵:“还没吃饭吧,先垫垫肚子。”

“嘿嘿,还是夫人了解我。”

小婵一口气喝得精光,满足地抹抹嘴皮子:“当我再歇歇,一会儿还得回去充人头。”

海云舒看着她的傻样子直笑。

“不好啦——走水啦——”

“快来救火啊——”

院子里突然骚动起来。

海云舒望向窗外,只见隔壁院子有火光升起。

她赶忙去床上抱起熟睡的琮儿,将他紧紧护在怀里。

“发生什么事了?”

莺歌打探的很快:“夫人莫慌,是后院祠堂起得火,一时半会儿,烧不到咱们这儿。”

“好端端的,怎么会走水呢?”

程氏祠堂供奉着先人牌位,燃着不少檀香、火烛。

也正因如此,日夜安排有双人专职把守,祠堂边上也放着四只大水缸,一是用来镇宅,二是也怕不小心走水,以备不时之需。

如此几十年,从不敢大意懈怠。

祠堂走水,更是从没发生过的事。

莺歌说:“还不是驱邪给驱的,听说那几个萨满法师正踩着梅花桩喷火,四爷突然不知发了什么疯,人还绑着呢,竟然噌得站起来,跑去撞柱子、掀火盆。

“结果萨满法师摔下来,火点燃了草垛,一下子就烧起来了。

“老夫人头发都被烧了半截。

“还好秦嬷嬷手快,一盆凉水从头到脚浇下去,老太太成了落汤鸡,不过好歹命保住了。”

第82章 钱,钱,又是钱!

海云舒听外面脚步声越来越杂,问:“是不是潜火队的人来了。”

莺歌:“应该是,奴婢再去瞧瞧。”

海云舒把琮儿交给小婵和嬷嬷照顾,然后拉上莺歌:“我随你一道去。”

这场火,从天黑扑到天明。

程氏祠堂,付之一炬。

一场驱邪法事,结果弄得像个笑话。

程老夫人从头到脚湿的透透的,虽无性命之忧,可着了风寒,又在逃走时崴了脚,已经几天下不了床了。

四郎媳妇受到惊吓,差点滑胎,还好及时请来郎中,稳住了神,保住了胎,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四郎本来有元虚道长施针,精神已经好些了。

可这一闹腾,又刺激到了脑子,现在更加疯疯癫癫,得四五人看着才行。

最惨的还要数白小娘。

她跟着老夫人一道逃命时,被飞出的火棍子砸到了脸,直接把脸皮烫掉了一大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