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主母难当,携崽二嫁摄政王(99)

作者: 岁寒千秋 阅读记录

退一万步讲,就算废了海云舒,就白师师这张脸,又怎么能做侯府主母?

他堂堂一个东昌侯,续弦续个麻子脸?

也拿不出手啊。

程子枫烦的彻夜难眠。

自己明明也没做什么缺德事,怎么霉运全都找到他头上来。

老天爷,你真是太不公了!

“枫郎,你怎么还不睡啊?”

耳边传来白师师的问话。

程子枫连看也不想看。

“吃多了,睡不着。”

“那妾身给你揉揉?”

“不用了……”

程子枫忙躲开。

白师师的手一搭在他身上,他就想起她那张脸,浑身仿佛都起毛一样。

“我突然想到军营还有事,我过去看看,你自己先睡。”

“侯爷——”

尽管白师师喊着,可程子枫头也不回的溜了。

*

没过几日,湖广那边传来消息,决口的堤坝已经堵上,水患已平。

就连失踪多日的摄政王也平安归来了。

听说他是被大水冲到了下游农田,幸而那是处浅滩,水流不急。

正巧被拿着画像搜寻的海家佣人发现。

这才报了官,把人救了下来。

消息传来时,海云舒正在武陵寺上香。

小婵顺着胸口:“阿弥陀佛,总算是找到了。夫人为这事,可是一连来上了七天的香。”

莺歌道:“夫人只在怀世子的时候,这样用心过呢。想必是一番虔诚,感动了神明。”

海云舒将三炷香插进香炉。

双手合十,虔诚祈福。

她在心里告诉自己,江成璟是旧相识,也帮过她多回。

如今他遭了难,她虽不能力挽狂澜,倒也愿意用最大所能尽一份绵薄之力。

小婵把一封信递给海云舒:“夫人,这是摄政王叫人送来的。”

海云舒拆了信封,里面掉出一张已经泛黄的书笺。

好像是泡了水,有些皱巴巴的。

第一眼她看着眼熟。

然后才意识到,这不正是当初江成璟进京赶考时,她写给他的那首送行诗吗?

海云舒翻过来。

背面还是他龙飞凤舞的两个字——勿念。

海云舒喃喃自语:“原来,这么多年,他一直带着……”

第86章 绑架

上元佳节,京都城内十里长街一片火树银花,从城墙角楼望去,千门万户列华灯,热闹非凡。

自本朝太宗时起,三元皆不禁夜。

望夜时,开坊然灯,鹤焰长明。

教坊陈百戏,天子先行拜寺请香,遂到东华门宴饮群臣,受万民朝贺。

掖门、东西角楼、城门大道、大宫观寺院皆是张乐陈灯,百姓竞相观湖游观,拜鳌山,逐龙船,只为一睹天颜。

日前,水灾平息,摄政王还朝。

皇帝为了感谢上苍庇佑,这才在上元节举办隆重的庆贺仪式,普天同庆。

难得热闹,海云舒带着琮儿也去街上,赏一赏花灯。

天上是万紫千红的烟火,地上五彩斑斓是明灯,看得琮儿一双眼睛骨碌碌的直转,可爱极了。

琮儿小手指着一个虎头花灯:“娘亲,娘亲,我要……”

海云舒当即付了钱,把灯笼提溜到琮儿面前:“它也是小老虎,琮儿也是小老虎,你俩作伴,好不好?”

琮儿开心得拍着手,咯咯直笑:“小脑斧……小脑斧……”

来往的人太多,莺歌和小婵也是紧紧跟着,生怕走丢。

小婵:“夫人,这会儿皇上正在金明湖游船呢,咱们去看看吧。奴婢还没见过小皇帝呢。”

本朝自始就有皇帝上元节放天灯的习俗,一来是为国祈福,二来也是为了与民同乐。

当今天子年将八岁,自登基以来,这也是他头一回在上元灯节露面。

百姓为了一睹龙颜竞相争逐,把金明湖边围了个水泄不通。

幸好现场有御林军把守,不然非把桥挤塌不可。

“夫人,你快看,在那儿呢!”

小婵指着湖中心。

波光粼粼的水面,停了一艘两层龙头游船,船桅上扬起绣金龙的布帆,随风飘舞,船榭飞檐雕刻得裁月镂云,极尽奢华。

小皇帝李宣在御前侍卫的保护下,站在船头,和岸上的百姓招手。

他虽然贵为天子,可毕竟还是孩子。

一举一动,都还透着稚嫩。

除了招手,也不知该做些什么,说些什么。

得有太后在旁时时提醒着,才不至于出错。

百姓们也是山呼万岁,无比激动——

“快看,快看,龙船朝咱们这边来了。”

“这就是皇帝?还真是个娃娃啊。”

“少见多怪,先帝也是六岁登基,少年天子。不一样文治武功?”

“那是太皇太后辅佐的好,我瞧如今这垂帘听政的小太后,可不像那么回事啊。”

“唉?皇上旁边站得是?”

“你傻啊,穿成那样,肯定是摄政王啊!”

“不是说他赈灾时失踪了吗?这么快就回来了?”

“福大命大呗,要不人家怎么能当摄政王,咱们还天天在码头扛包呢?”

“得嘞,咱们也别瞎操心了,还是瞧热闹吧。”

“……”

海云舒也说不清再次看到江成璟时,是个什么心情。

他似乎瘦了许多。

本就棱角分明的下颌,又多了几分冷峻。

一袭玄色绣四爪金龙的狐裘大氅,遗世而独立,偶尔有几片雪花落在衣角,晶莹剔透得折射出五颜六色的微光。

他们离得距离不近。

一个在虹桥上,一个湖船里,中间隔着簌簌而下的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