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解罗裳(194)

作者: 贪吃饼饼 阅读记录

自打洛大夫人有身孕后,她便不怎么动气了。

不过她有孕这件事也没当着所有人的面宣布。

毕竟她年龄大了,胎象也有些不稳,生怕到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是打算等四个月后再宣布。

但这件事已经成了全府上下人尽皆知的秘密,众人还以为洛屿泽会顾忌着洛大夫人肚子里的孩子,乖乖听她的话,低头认错。

洛屿泽知道自己母亲怀孕后,内心有过片刻波澜。

毕竟他已经二十三了,换做旁的人家,她娘已经到了做祖母的年纪,结果她却要为他再生一个弟弟或妹妹。

洛屿泽内心五味杂陈,有种说不出来的别扭。

不说他跟生母关系多好,单说这个孩子降生后,府里的麻烦只会多不会少。

他只是单纯的讨厌麻烦而已。

如果这孩子生下来,他母亲同意他离开洛府,他也不会排斥他的到来。

但是现在,就事论事,他不愿意再做妥协。

“旁人不清楚我外出做什么,难道母亲还不清楚吗?三叔公口口声声说我不顾洛家,要是我真的不顾洛家,我又何须回来这一趟?”

洛大夫人一时语塞。

洛屿泽去穆府小住前,特意来传过话,当时她正在看诊,也没过多在意。

要不是洛屿泽提起,她压根想不起来这回事。

洛屿泽清楚洛大夫人最在意什么,要是他明面上直接拆了她的台,她一定会想办法找补。

也省得他逐一击破了。

三叔公立马见缝插针道:“你平时就是这么同你母亲说话吗?你母亲养你这么大不容易,你还处处让她操心,怪不得她会心灰意冷,打算再生养一个……”

第168章 他的又一青梅

洛大夫人没想到三叔公会这么直白的说出来,毕竟她年纪大了,这种事说出来多少有些羞耻。

再加上她打算坐稳胎再对外宣布,结果被这么一点,她要是不做出点回应,倒显得她有些矫情做作了。

洛大夫人一时为难,看向自家丈夫,洛大爷这时候正忙着喝酒,也没细听几人的话。

直到他察觉到自家夫人剜了他一眼,才放下酒杯,端出当家做主的架势,目光却落在洛屿泽身上。

“大过年的,你胡闹什么?还不赶快跟你母亲道歉,再去敬你三叔公一杯,这事就算了了。”

在洛大爷看来,说什么都不如一杯酒管用。

洛大夫人虽然已经习惯自家丈夫靠不住,这棘手的问题还是没解决。

洛屿泽也没有要敬酒的意思,刚好这会儿,沈思琼从后院拐了回来。

今天她算是全府最忙的人,即使坐着轮椅,也得来回周折。

她的腿伤还没好,身边不能缺伺候的人。

她一进厅,便察觉到这诡异的气氛。

她试着破冰,“可是饭菜不合大家胃口?”

这是她第一次替洛府筹备家宴,每一样工序都由她盯着完成。

这菜系,也是她想方设法收集到所有人的口味,选的大众合口的。

应是不会出岔子啊。

怎么她一眼放去,桌上的菜几乎没动几口。

沈思琼隐约不安起来。

洛邢林开口回答:“大嫂这几日真是辛苦了,明明腿上还受着伤,还要忙前忙后,邢林没什么不满意的。”

沈思琼淡淡一笑,“那就好。”

甭管洛邢林是真心还是假意,有一句称赞她的话就成。

只是,当沈思琼注意到洛屿泽逐渐沉下去的脸色时,突然又觉得不太对劲。

但她又说不出哪里不对劲,索性不再多嘴。

沈思琼在女眷那一桌落座,对于洛家的亲戚,她还没完全认完。

这团圆夜,对她来说,更像是一场大型的交际晚宴。

还没动几筷子,就要跟身边的人一来一回地应付着。

她也避免不了要喝酒。

一圈后,她注意到桌上有一长相清纯的姑娘。

脸生的就像瓷娃娃,吹弹可破。

宗祠祭祖那日,她也见过洛家年轻一辈的姑娘们,并不记得有这样一号人。

或许是她看漏了?还是说祭祖那日她没来?

沈思琼友好地举起酒杯,“她是我家夫君的?”

坐在她身边的洛李氏笑着同她解释,“这可不是外人,这是嫣姐儿,是你三叔母娘家侄女。”

说着说着,洛李氏突然放低声音,“这嫣姐儿是个可怜人的,家里前些时日遭了盗贼,一家子全部遭了难,得亏她过来借住,躲过一劫。”

“你三叔母可怜这嫣姐儿,便将她留在自己身边,如今也算是咱们自己人。”

嫣姐儿,全名谢嫣。

谢嫣徐徐起身行礼,“嫣儿见过嫂嫂。”

按理说,她跟洛屿泽并没血缘关系。

谢嫣红着脸,慢条斯理地解释道:“我跟泽哥哥也算是青梅竹马,小时候泽哥哥还跟我玩过过家家的游戏,那时候泽哥哥还说要娶我为妻。”

说着说着,她突然惊恐地瞪大眼,不好意思地垂下头,“哎呀,瞧我这破嘴,说什么陈年烂谷子的破事。都是年少无知,还请嫂嫂不要见怪。”

沈思琼隐约嗅到一股茶香。

她原当这人身世可怜,本想安慰她两句,至少让她觉得自己在这府里不像是个外人。

结果她一开口就来了这样一串,瞬间浇灭她想跟她搭话的心思。

洛屿泽压根不记得谢嫣。

他这会儿正忙着跟三叔公周旋。

三叔公眼见从他身上挑不到毛病,也没继续浪费时间,有一搭没一搭地提出自己宅子小,不够住的事。

“我也一把年纪了,再过几年就要入土,也没什么可奢求的了。只是在我家那几个却是不让我省心的,尤其是我那大孙子,正值年轻,还得娶妻生子,只愿我有生之年,还能等到四世同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