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罗裳(211)
但是,她确实有些自作多情。
虽然两人认识多年,但能说上话的机会屈指可数。
先不说宫里男女有别,太子本身也不是个擅长跟女子打交道的人。
因为生病,他整个人倒显得有些仙。
仿佛雪山上的高岭之花,可观而不可摘也。
所以她也不敢靠近,只能退而求其次,另寻他人爱。
但是她在外兜了一圈,发现自己心心念念地仍是太子哥哥。
正好这时,太子选妃的消息递进了余府,余家老太太也就是她的祖母,当时就带她进宫拜见了太后。
两个老姐妹自然心意相通,互相满意。
但这件事还是得皇后和太子说的算。
好在皇后那关并不难过,余家也不是什么小门小户,世代清流,在京中的名声是一等一的好。
更何况余清婉的爹还是太子少傅,要是能将其女儿许配给太子,简直是亲上加亲。
任由旁人看来,他们也是最为般配的。
只是余清婉一直不敢确定太子的心意。
她先前就跟洛雁提过这件烦恼事。
要是太子不喜欢她,只跟她相敬如宾,她到底还要嫁他吗?
她在夜里反复纠结,生怕自己真的如愿嫁给了太子,但她所得到的并非是她想要的。
她进宫这几日,太后对她格外关切。
再加上她对太子照顾有加,太后对她更是赞许不已。
皇后更不必提了,她本就满意余清婉的家世,又因为她懂事、识大体,不会主动为太子添麻烦,更不会在礼节上出岔子,自然对她这个儿媳越看越喜欢。
如今最让余清婉忧心的便是太子本人。
因为她无法确定太子的心意,即便她在他跟前明里暗里地试探,都没得到他一次准确的回应。
她也清楚,太子除了看阅周折的时候,或是谈论这朝中事的时候会皱眉头,其他时候,他总是笑如春风,温温柔柔。
他身上完全没有半点太子的架子,跟他呆在同一个房间,也不会让她觉得压抑。
太子今日穿了件带虎纹纹样的暗红色锦袍,乌黑的长发用金发冠束起,雍容华贵。
但他本人却是个节俭的性格,整个东宫一年的开销还比不上后宫其他宫苑三个月的水平呢。
可想而知,后宫这些女人太能败家了。
景烁原本是想跟父皇提建议,放先帝的妃嫔重新出宫嫁人或是自立门户,或是跟嫁人团聚。
毕竟宫里养着她们,不仅要供她们吃喝,其他的开销加在一起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
既然宫里要节省开支,不妨先将一些没用的开销划去。
但这样做,肯定又有人要非议。
太子正因为处理这件事,所以来的晚了些,却正好跟余清婉在太后的寝殿门前碰面。
太子主动同她招呼,“最近在宫里,还住得惯吗?”
第183章 过年发红包,人人有份
余清婉点头,“太后娘娘和皇后娘娘很照顾我。”
闻言,太子以笑收尾。
两人同频进了屋。
屋内,太后早就准备好了。
余清婉戴了太后赏的首饰,穿了宫里新为她做的衣服,也不好再收太后给的压岁红包了,结果太后直接用一句话让她妥协,“也就今年,等来年嫁了人,就不给了。”
言外之意,没成婚前,她还是能拿钱压岁,等她成了婚,说不定就成出钱的那一个了。
宫里过年的习俗其实跟宫外也差不了多少。
对自家人也没什么规矩。
太子自然也收了太后给的红包。
可能唯一不同的,就是宫里准备的压岁钱是用荷包装着的,里面放的不仅有钱串子,还有一些配饰。
就比如太后为余清婉挑选了一份翠玉耳坠,但给自己的大孙子也就是太子选了一个玉扳指。
自然还有其他的小辈也会过来跟太后拜年。
紧随两人之后的便是七皇子景言,他如今仍跟宣德帝住在一起。
宣德帝的寝殿离这里不远,所以他也算来得早一些。
景言跟太后拜了年,高兴地收了红包。
不同于太子,他年龄本就小,又活泼好动没什么规矩,当场就把红包拆了。
太后给他准备了一个红宝石袖扣,想着他整日东跑西跑,万一哪天再把钱袋子弄丢了,把这颗袖扣摘下来,也能换点钱,不至于饿死。
说实话,太后对七皇子没什么要求,毕竟宣德帝的孩子已经足够多了,也算是对得起祖宗了。
要是再生下去,她就该头疼了。
要是在寻常人家确实是多子多福,但在皇家,孩子多,尤其是男丁多,就会产生大大小小的争权夺利,尤其在皇位的诱惑下,很难有人不动心。
何贵妃的野心她也看在眼里,她一心想要辅佐三皇子景煜上位,对自己的二儿子景言倒是不管不顾。
太后打心眼里喜欢景言,原因很简单,景言比她母亲和胞兄都干净。
许是从小没有养在何贵妃身边,景言这孩子并没有沾染何贵妃的小家子气,也没有景煜身上的戾气。
他倒是跟年轻时的宣德帝很像,一腔热血,天马行空,不切实际。
太后照例交代景言要听话,过年期间老实本分些,别整日想着溜出宫玩。
景言连声应下。
反正小年后还有花灯节,他到时候再出去也不迟。
二公主也来了。
这一年里,她深居简出,连自己的兄弟姐妹都不常见。
经过这一整年的磨砺,她的性子倒是沉稳了许多,要知道,她之前可是跟七皇子一起用炮竹炸过御花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