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碰杯,一切尽在不言中。
随着那酒一饮而尽,有关于皇室血脉被混淆的风言风语,在云京逐渐甚嚣尘上。皇帝变得名不正言不顺了,起兵造反的荣恩王更成了一个笑话。
这个时候,又有一人踏上了云京的舞台——提督府的二公子,那位假公子。
几个月前,这位假公子在云京当众曝光了自己的身世,自请废除功名,也将提督府推上了风口浪尖。
皇帝和提督之间的博弈,开始浮出水面。
几个月后,皇帝的身上也出现了血脉疑云,又是这位假公子,站了出来。
他于文人云集的鹿鸣台发表了长篇大论,侃侃而谈,风采不输以往。
文人振臂一呼,要清本溯源,要维护正统。
其声势浩大,震动云京。
匆匆赶到的禁卫军将鹿鸣台团团围住,可面对无数手无缚鸡之力却慷慨激昂的文人,拿着火器的禁卫军们,反而个个满头大汗。
这些人,甚至被抓的时候,还在高呼真理。
皇帝想要杀鸡儆猴,可偏偏,此时的假公子已经有了新的身份,仙子柳苾的夫君。
【六月二十三,小雨
如今这局势,当真变幻莫测。一天不关注,都赶不上趟了。
后世的人们,如果你们有幸看到这里,那么,买定离手的时候到了——究竟是柳苾如愿以偿当寡妇呢?还是皇帝能忍平常人之所不能,让假公子再次逃过一劫呢?】
第129章 辩论
事实证明,皇帝不愧是皇帝,他大度地饶恕了二公子的不敬之罪,展现出了寻常人难以企及的胸怀和明君风度。
他甚至还将二公子放回了鹿鸣台,让各位文人得以畅所欲言。
这时,一个意料之外的人站了出来。
连隋意都差点忘了,提督府的大公子,即卫凉的亲哥,如今正和提督夫人暂住在云京。
当初洮漉浦事变,马提督对着自己的妻儿举起了屠刀,大公子带着母亲上京,一是因为外祖家在京中,二来,把自己主动送到皇帝手中当人质,反而可以暂时保命。
大公子作为马提督曾用心栽培过的继承人,还修过仙,其文采、学识、眼界,远胜于二公子。他一出现,有关于皇室血统的纷争,马上就进入了下一阶段。
皇帝的祖父,可是跟万大当家同一时代的人物,曦朝真正的中兴之主。曦朝的百姓,谁人不曾受过他的恩泽?若清本溯源,连他也一起清了,斥他为篡夺皇位的小人,何其令人寒心?
维护正统,究竟是在维护谁的利益?
天下百姓,究竟在渴望怎样的一位君王?
诸位有识之士,在此高谈阔论,可还记得初读圣贤书时,怀抱何等心情,究竟为何而读书,是为了一些子虚乌有的传言,在此争论得面红耳赤吗?
听完他振聋发聩的一席话,在场诸人确实面红耳赤。因为血统不纯,就要抹杀一个人所有的功绩吗?对这天下百姓来说,到底什么才最重要?
他们读书,到底又为的什么?
种种思绪震荡心灵,而这时,二公子上台。
转眼之间,这场辩论成为了兄弟相争。二公子言明自己从没有要抹杀先皇功绩的想法,但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事实不容争辩。又三言两语,将话题扯到了皇帝与提督的兵权之争上。
这个话题可谓是个禁忌,如此堂而皇之地搬到台面上来讲,谁都震惊于他的大胆。可偏偏他就是提了,接二连三地在皇帝雷区蹦迪。
而他给出的理由,又让人无法反驳。
因为他的亲生父母,即卫凉的养父母,就死于水匪之手。他痛斥各洲提督,也质疑朝廷的不作为,声声泣血。
兜兜转转,辩论的落点竟又到了“剿匪”这件事上。
“如今人人都在怀疑,真的有匪吗?!泽洲的船沉了,都说是水鬼复仇,那究竟是谁做了匪,谁又成了鬼?!我亲生父母死于水匪之手,我又被提督府养大,难不成我是在认贼作父?!大哥,我如今还叫你一声大哥,你告诉我,我该如何做?!”
“谁来为这一切负责?!”
“谁来为枉死的冤魂叫屈?!”
这一番话,叫大公子也沉默了。
二公子随即在鹿鸣台上席地而坐,似乎不得到答案,他就不会起来。而最终回答他的人是——
皇帝。
皇帝下了罪己诏,将为此负起所有的责任,并决定御驾亲征,彻底平息战乱。此诏一出,朝野震动,鹿鸣台上也掀起了好一阵骚乱。
二公子起身,朝着皇宫的方向深深鞠躬。
消息传开,一心搞基建的修士们,对此并不在意。因为无论皇帝和提督们谁赢,对他们而言,那都是俗世纷争。
飞舟的后厨里,李铁却是把头都快挠破了,也想不明白,“那位二公子,到底哪边的啊?”
众人齐齐把目光看向卫凉,卫凉神色平静,“我跟他也不熟。”
曲红英摸着下巴,道:“看上去,像是他把皇帝逼到御驾亲征,可这位野心勃勃的皇帝陛下,是那么容易被人牵着鼻子走的么?”
“也许……二公子不是什么二五仔,他一开始是皇帝的人,现在也是。”隋意缓缓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你是说,皇帝本就想御驾亲征,只是借此机会提了出来?”曲红英眯起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