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子发疯日常(92)+番外
散修急得要跳起来,迸出一句,“我将真君当楷模,自当勤奋修炼。方才一时情急多说几句,又没得坏心!”
隋意这边又挂上微笑,道:“那阁下可是好心办坏事了。真君若要得道成仙,必要入世修行。瞧瞧这飞舟,仙子仙君、三教九流,皆齐聚于此。他出现在此处,不正是应当应分么?”
“此话怎样?”散修愣怔。
“你当真君是天上仙么?只往下瞧一眼,便能知民生苦楚?若不积小德,何来大义?若不脚踏实地行走,如何知道路泥泞?口口声声苍生大义者,若无法弯腰,拿不起一把扫帚,真能拿得起剑?他之剑,护得了天下苍生,当得起你辈楷模吗?”隋意之言,句句肺腑,话语里的真诚都快满溢出来了。
那散修听了,犹如醍醐灌顶。便是附近的其他人凑巧听见了,都不由称道。没想到啊,仙长们在飞舟上做事,竟还有此等深意!
散修就在这一片称道声中,俯首作揖,“是在下狭隘了,仙子勿怪,真君勿怪。”
陈官:“……”
不,狭隘的是在下,在下真的没想那么多。可看到隋意那“孺子可教”的微笑表情,陈官又不忍心拆穿。
罢了罢了,就让我担了这虚名罢。
陈官努力地披着真君皮子,维持那云淡风轻的模样。而隋意顺利验收了票单,摆平了这个小风波,回头看到他,后退半步压低了声音道:“真君,放松、放松。”
“嗯。”陈官很放松。
路过的李小桃满眼崇拜,而正在工作的卫凉,顶着那张依旧略显苍白的脸,啪啪鼓掌。在卫凉心中,隋意都能为他舍了留影石,他也自当为隋意做些什么。
没过多久,他还发现了隋意此举的好处——那位散修是真的被忽悠到了,在同卫凉打听,得知陈官真的不是飞舟伙计,而是友情帮忙后,沉痛自省一夜,决定跟随偶像的步伐。
飞舟上又多了一个能顺手帮忙的“临时工”,虽只是个炼气期小修士,可小修士也是修士,他甚至不需要睡觉。
卫凉再次啪啪鼓掌,曰:“大善。”
最忙的时候还未到来,而有了人帮忙,隋意便能偷懒了。她躲在后厨嗑瓜子,琢磨着要给总会写信要求加薪,还得捞点年终奖,直到老蔡“出菜了”的声音将她唤回。
“来了。”隋意拍掉身上的瓜子壳,慢悠悠起身干活。
大堂里,热闹非凡。
隋意给客人上了菜,又顺手添了茶水,再跟邻座的熟客打声招呼,听见别人叫她“意姐”打趣,她也无所谓。因为旁的客人会打趣回去,“意姐是你叫的么?谁与你这凡夫俗子称兄道弟?”
众人哄笑。
这些熟客大多是来往客商,因着飞舟是固定航线,所以总能碰见。隋意埋汰他们,“喝茶还堵不上你们的嘴?上好的毛尖呢。”
众人便又谈起茶来,说着说着,从茶叶行情聊到今年的营收。互相恭维一番,说几句吉祥话,再要上二两温黄酒。
要二两的,多是短途,赶着回家与亲人团聚,再加上手里还有货物,并不敢多喝。还有些酒劲大的,知晓飞舟上安全,便一凑三五个,聚在一块儿通宵达旦。
大过年的,隋意也不会扫他们的幸,但这位传奇伙计就是会在上酒时威胁客人,“谁要是吐了,本仙子就把他扔到兽首山天池里喂鱼。”
众人都习惯了,笑闹着并不往心里去,但也不敢真的发酒疯吐个一地。按他们的话来说,他们可不是怕了隋仙子,那不是、不是那什么——
“咱酒品好么!”
那厢客商们已经喝上了,而大堂的角落里,陈官为客人送上免费的腊八粥后,正在听两鬓斑白的老农讲今年的雨水和收成。
隋意路过听到了,便也停下来听了一耳朵。
老农说,今年南陆风调雨顺,是个丰收年。但他听闻北境那边气温太低,庄稼都冻着了,恐收成不好,而他的小女儿恰恰嫁到了北境。小女儿总是报喜不报忧,他便打算趁着天还未到最冷的时候,与老妻一同去北境探望,顺便带点鸡鸭和粮食过去。
说这话时,他去水房的老妻也回来了。老两口身子还硬朗,笑着与他们说:“也多亏现在有了这飞舟,吹不着风、淋不着雨的,花费也不大,否则就我们这老胳膊老腿,这辈子怕是没指望去瞧上一眼咯。”
隋意还记得两位老人家是要在北境的凤鸣城下船,便道:“到时飞舟停泊在凤鸣城外灵河渡,两位老人家下了船,若是肚饿,去码头上第一家面摊子就是。东家姓郝,不仅手艺好,人也心善,收的面钱是整个码头最便宜的。”
这面摊还是晏雪发现的,那老家伙,总能精准地找到一堆吃食铺子里最物美价廉的一家。
“好好好。”老两口连声谢过。他们从未料到有生之年还有与仙长说上话的一天,就像他们没想过,这辈子还能这么安安稳稳地坐船直达北境。
又聊了几句,隋意和陈官便离开了。
“真君怎么对地里的收成感兴趣了?”隋意边走边问。
“在磨石村时,我也常听村中老人提及,只是往日里并不多问。方才听姑娘一席话,有所感悟,便聊了几句。”陈官语气平缓,透着点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