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南风(23)
连心按捺着心中的激动一口应下。这以后说不定就是一笔长期生意呢。
大姐走后又围过来几个老头老太太,一听说辣椒油没有了都一脸惋惜的模样。
有个头发花白的老太太提点连心道:“丫头你下回能不能用个盆儿啊罐儿啥的装你那辣椒油,塑料袋装着它往外沁油啊,回回弄我一手。”
“成,大娘。”连心朝老太太耳朵边大声喊道,老太太天天来买辣椒油和凉菜,她知道她上了年纪耳朵不太好使。
“明天我用盆装辣椒油,五毛钱一勺,你听见我吆喝就端碗出来买。”
跟焖面比起来家属楼明显更偏爱辣椒油和凉菜,于是连心天天下午六点多钟在家属楼间乱串。形成惯性之后每天晚上光是辣椒油和凉菜卖的钱就快要跟中午卖焖面差不多了。
别看一样挣钱,这两者之间差别可大了。做辣椒油和凉菜时用不着肉和面,本来成本就比焖面低很多。虽然卖价才五毛钱一勺,但薄利多销啊,销量日渐高涨的同时利润也是层层上涨的。
入冬之后天气转冷,人们更爱吃些辣的开胃暖身,所以一进入十一月份连心就立刻调整了每天晚上盒饭的数量。她那自行车后座挂着的车筐一边是雷打不动的40份盒饭,这点儿焖面在铁中完全是供不应求。另一边则是满满一大盆差不多有三十多斤的每日新做辣椒油。冬天凉菜没什么人买,连心直接将这项支出砍掉。
二八大杠自行车每天都是负荷满满地去,一身轻松地回。
连心还有记账的习惯,就在每天的日历背面记着当天的支出和收入。
月底姐妹两个趴在炕桌两端,一个念一个算,认真仔细地核算两遍之后都忍不住高兴地笑出声来。
两个月不到就赚了快六千块呢!
寒假之前还能再赚三千。寒假之后盒饭数量估计得减半,辣椒油倒是可以维持不变直到过年。
这么一算下来,到过年的时候保守估计她们还能再赚上六七千块。加上现在手里有的五千多,过完年完全有能力把饥荒全还上。
五个多月就能赚上一万多块钱,这是连心和连玉以前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
“这回总算能正经过个年了。”连玉躺倒在炕上,神情颇为放松地说,“再也不用担心吃了上顿没下顿。”
连心把钱收拢起来,将数出来的四千块塞进报纸包着的一沓钱里,又将那沓报纸放进公文包,随后让连玉踩着凳子把公文包藏到天花板上面。
上次还老赵婆子的四千块是从公文包里拿的,现在终于能物归原主了。
不是自己的钱用起来心里就是不踏实。这之前连玉得空去火车站问有没有人找公文包的时候每次心里都是惴惴的。生怕凭空冒出来一个人说公文包是他的里面还有两万块钱,到时候她哪里有胆子说自己挪用人家四千块的事,她那时可还不起。
那可是四千块呢,不是四块钱。
现在不怕啦。连玉想,她礼拜天要再去一次火车站问有没有人找公文包,还要给站前派出所的大爷大叔们带大姐做的焖面和辣椒油。以前她在站前翻垃圾桶的时候那些民警总是很照顾她,后来出了公文包的事她都不敢再路过站前派出所了。
不问自取视为偷,见了警察她总觉得心虚。
转眼间十二月十八号铁中开始放寒假,二十号王振华出狱了。
王振华的小舅子开一辆桑塔纳载着王振华的媳妇儿和儿子去接人,王金枝和连心连玉留在王振华家里准备接风宴。
“舅妈这半年一点动静儿都没有,我还寻思这回我们姐俩儿上门她得甩脸子给我们看呢。”连玉声音闷闷地说。
“唉!”王金枝叹气,说不上是开解连玉还是开解她自己,“你俩听二姨说,以前的事儿就算了吧,人都没了说啥都没用了。”
“你以为你舅妈她不知道错吗?有些话不好跟你们小辈儿说,你姥姥走后她私底下不知道偷着哭过多少回呢。”
“你妈走的时候她倒是没哭,可她说要你们俩跟着她的时候二丫啐她那一口可把她伤狠了,过后趴我怀里哭得上气不接下气的。”
“这两年逢年过节你舅妈哪次也没忘给你姥爷姥姥叠元宝烧纸钱,哪次都得哭个一天两天的。”
“她也是当妈的人,又不是没良心,她能不后悔吗?”
“不看僧面看佛面,有你大舅和王鹏在,以前的事儿就算了吧。”
连玉紧咬着嘴唇,一声不吭。
姥姥是被舅妈何淑珍气死的,她妈王金兰活着的时候曾当众说过,除非她死否则不会再踏进何淑珍家门一步。
现在她妈也跟着姥姥走了,她们姐妹又再次踏进大舅家的门。
连心收起擀面杖,悠悠地说道:“在医院舅妈说跟她过的时候我不知道,我要是知道肯定不能让连玉那么干,后来我也说过她了。”
连玉低下头去,默默将切好的面条抖散。
因为她啐舅妈何淑珍的事儿,连心知道后确实教训过她。
当时她是怎么说的来着?
你只看到舅妈把姥姥气死了,怎么不想想前因后果?舅妈她难道是故意的?她一个女人碰上自己丈夫在外边搞破鞋这种事她最先该去找谁撑腰?除了姥姥姥爷,大舅这辈子又怕过谁?
当时连心说这件事的过错不在舅妈身上,姥姥的去世是巧合。她妈王金兰对舅妈的记恨多少是有些不占理的。她要连玉自己好好想想,不要万事都听妈妈的话。
连玉扪心自问自己从来不是听妈妈话的乖孩子,可姥姥过世这件事她偏偏就对王金兰言听计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