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朕的龙袍成精了(194)+番外

“你该不会是要比做文章吧……”萧慕延有点担心他的皇后了。他自己在诗词歌赋上的水平已经很一般了,柳淑淑比他更不如,每次写出来的政令都是大白话,还必须要让柳阔去润色才能发下去。

“当然不是。”柳淑淑道,“反正我们说好了,你要支持我的。”

“当然。”

萧慕延握着她的手,一起朝正殿而去。

此时女子丁税的风波已过,冯氏族长将全部丁税补齐,族中子弟又被正法。因那子弟本就事冯氏偏支,若一直压着冯族长,最后到会成了萧慕延不占理了。

罚了冯族长一年俸禄后,便让他回来了,不过却是降三级留用,何时将品级升回来,还要再观察观察。

此刻见到端坐大殿之上的柳淑淑,冯族长默默运了运气,随着众官一道再拜稽首。

“朕听闻这段日子以来,六部里不少人都忙病了,是有这个事吗?”

尚书令孔沛回道:“最近天气有些热,六部各司都盯着秋收一事,的确是比以往要忙一些。圣上体恤百官,又赐下御医药材,臣等铭记圣恩。”

萧慕延朝着六部郎官那边看了看,随手点了点几个人:“朕记得工部里好像有人是称病了,冯尚书你可知道此事?”

冯族长道:“微臣有所耳闻,赵侍郎,吴侍郎还有蒋侍郎已向微臣告了假。”

“他们怎么病的?”萧慕延问道。

冯族长早有准备:“赵、吴、蒋三位最近在督修朱雀大街上的民舍,太阳毒辣,他们每日往外跑,便累病了。”

“朱雀大街?”萧慕延有些不解,“那边的民舍需要工部去修吗?”

柳淑淑适时道:“圣上您忘了,朱雀大街要重新设立市坊,工部正在忙这件事呢。”

冯族长道:“皇后娘娘说的极是。”

萧慕延顿时来了兴致:“是有这么个事儿。朕记起来了,这事还是年前定下的。”又问冯族长,“冯尚书,那现在朱雀大街上的市坊修的如何了?”

冯族长道:“已经在迁了一百户,将他们暂时安置在西北处,那里工部正在重新修民舍。市坊则设立在朱雀大街主街旁……”

萧慕延又问了一些关于朱雀市坊的问题,冯族长倒是都能一一解说。萧慕延道:“冯尚书对部里的事倒是十分上心。”

冯族长很是自得:“微臣身为工部尚书,自然要清楚一部之事。”

这时,就听到一直在旁边当观众的皇后咦了一声,用着温柔的声音好奇问道:“这朱雀市坊修在了朱雀大街的主街旁,那……冯尚书替市坊预留的是几股道供百姓行走呢?”

“街道自然是宽阔的,娘娘尽管放心。”冯尚书道。

“这个宽阔究竟是几股道呢?”柳淑淑追问,“而且,这马车行的道和人走的道儿,可有区别?”

冯尚书:“…………”这能有什么区别?!

柳淑淑继续问:“既然是市坊,天南地北的商人也会聚集于此,他们的马车多是用来运货,这些马车与普通马车之间走的道,可有区别?”

冯尚书:“微臣不明白皇后娘娘的意思。”

柳淑淑看了他一眼,随后对萧慕延道:“皇上,看来工部并没有将臣妾刚才说的考虑在内。”

冯尚书急忙道:“朱雀大街主街可容四辆马车并行,如此宽阔,微臣可担保无论是马车还是百姓,主街绝对能容得下。”

“看来冯尚书是没有明白本宫的意思啊。”柳淑淑道,“本宫是担心一旦人多了起来,马车冲撞了行人,亦或者行人冲撞了马匹,可怎么办?”

“这……”冯尚书一时语塞。

柳淑淑:“所以工部在规划市坊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考虑到这一点?”

冯尚书手心里微微有些冒汗。

“本宫听闻冯大人祖上曾经也有几位工部出身的?”

“……是。”

“那这算是家学了啊。”

冯尚书不敢接话。

柳淑淑对萧慕延道:“臣妾斗胆请圣上移步朱雀大街,看看这让工部三位郎官都累病了的市坊现在修得如何了。”

萧慕延:“准了。”

皇后娘娘督修的整个皇城……

宣政殿也是皇后娘娘督修的……

靖平,东望的城池修建也有皇后娘娘的手笔在里面……

一时间大殿内所有的官吏脑子里顿时冒出了这三个想法,然后所有人都用着一种同情的目光看向冯尚书。

偏偏此刻皇后娘娘又道:“本宫听闻冯氏立足三百年,三百年前冯氏先祖替当时的帝王修筑了一座高台,颇受赏识。所以当皇上将工部交给冯尚书的时候,这真是再适合不过了。”

冯尚书:“……”

一直没吭声的管素此刻也跟着吹捧道:“冯氏擅筑,前朝赵王王宫便是冯氏督修完成的。”

“丽川宫啊……”柳淑淑用着惊叹的语气,“本宫见过,着实非常华美,简直就是巧夺天工。听闻是冯尚书父亲督修的?”

“……是。”

冯尚书心里七上八下,着实猜不透皇后到底要做什么。

柳淑淑:“都说虎父无犬子,想必冯尚书不会输给他的父亲。”

管素:“那是自然。”

萧慕延见他家皇后终于把戏瘾过完了,这才道:“去朱雀大街。”

因是突然起意,工部上下都没有得到一丝消息。等越骑军将整个朱雀大街静街后,萧慕延带着柳淑淑,身后跟随者一众臣子到了市坊。

这里的街道修的的确很宽阔,两侧的民舍迁走后,更显得开阔,气派,很符合皇城市坊的身份。

上一篇: 重生之东厂相公 下一篇: 咱们宫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