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郑重其事地道;“在下逾越唤您一声长姐,在此求娶您的爱妹。此生此世,定不相负。”
棋归怔怔地看着他。
燕君行握住了她的手。
突然百合惊讶地道:“咦,开花了!”
众人猛地抬起头,只见陵前一朵不知名的小花,突然就在众人面前,缓缓地绽放开来,不多时便娇怯怯地张开了花瓣,颤颤巍巍地迎风而立。
众人颤声道:“长公主,显灵了……”
棋归热泪盈眶,呢喃道:“长姐……”
她失声痛哭起来。
燕君行搂她在怀里,低声道:“长姐答应了,棋归。她在天上看着你,和你的父王,母妃,你所有的亲人一起。”
棋归摇摇头,说不出话来,只把头埋在燕君行怀里,哭得痛不欲生。
后来还是燕君行把她从妃陵抱了出来。
刚到驿站,当地知府就已经在驿站门口等着了。
见了燕君行的马车,连忙亲自来扶。没想到燕君行自下了车,然后又转身把棋归给半扶半抱了下来。
知府朝棋归面上看了一眼,见果然是国色,只神色有些萎靡不振,好像有些憔悴。
“陆知府?”
“是,下官陆俊,见过武侯爷,见过武昌公主。”
燕君行点点头,道:“本侯携公主同游,并未打算大张旗鼓,余下地方官员便可不必知会了。”
陆知府连忙道:“一切依侯爷的意思。只是,拙荆在家备下小宴,若是侯爷和公主不嫌弃,下官想冒昧请两位过府,也好让下官为两位接风洗尘。”
似乎是怕燕君行拒绝,他又道:“拙荆本是燕京人士,会做一手地道的燕京菜。”
听他这么说,棋归倒是笑了笑,道:“那便去叨扰叨扰大人和夫人了。”
陆知府看了看燕君行的神色,便知道棋归是能做主的,便喜不自禁地道了谢。
众人进了驿站,然后依主次落座。
燕君行开门见山,直接道:“实不相瞒,本侯这次请知府来,还是有件事,想让知府从中斡旋一下。”
陆知府连忙道:“侯爷有话直管吩咐。”
棋归也好奇地看着燕君行,不知道燕君行到底想干什么。
结果燕君行道:“我想从旧陈妃陵,迁一座陵寝,回旧赵王陵。”
众人都愣住了。尤其是棋归,她不可置信地看着燕君行。
陆知府反应过来,道:“这……侯爷,实不相瞒,这陈地刚归属大燕不久,本地民心未定,若是去起旧陈王妃的陵墓,怕是,会让民心,有所不满……”
“这本侯自然知道。所以才要请陆知府从中斡旋。”
燕君行笑了笑,看向棋归,道:“这事儿倒是不好劳动王上或是太后下旨。可那妃陵中葬的是贱内武昌公主的长姐,故本侯有意让长姐的陵寝迁回故乡,有家人相伴,也好告慰长姐在天之灵。”
燕国武侯爵独宠赵国公主的事情,这大燕天下就没几个人是不知道的。现在做出这种事情来,倒也不稀奇。
说实话,倒也不是什么大事儿。只是,有些棘手……况且以燕君行的身份,完全可以请求上头降旨的。也好过让他这个小人物惹得一身骚。
燕君行回过头,道:“这是本侯的家事。若是这件事办成了,陆知府,算本侯,欠你一个人情。”
陆知府倒抽一口冷气。
燕国武侯爵,那绝对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像他们这样的小知府,等闲是见也见不到的。若是能得到武侯爵这样一个承诺,让武侯爵欠下自己一个人情,那的确,非常值得冒险。
陆知府客套了两句,道:“便请侯爷和公主在陈平暂居几日,等下官先去处理一下。”
棋归终于露出了笑容,轻声道:“有劳知府大人了。”
陆知府连忙道不敢。他注意到这武昌公主一笑,武侯爵眉眼之间也舒展开来。
他心下明白,看棋归面上有些倦色,便主动告退,提出待会儿派人来接他们二人过府用膳。
“累了吧?”燕君行附身把棋归抱了起来,笑道,“瞧你都没吃什么东西。”
屋子里还有人,棋归有点不好意思,只轻声道:“累,也饿。”
但是心情不错。
吃饭的时候,棋归盯了燕君行半晌,道:“真的能把我王姐的陵寝迁出来?”
既嫁从夫,她是陈赵氏,迁回去怕也是不合规矩。
燕君行道:“你不想迁?”
棋归立刻道:“想。”
燕君行道:“那就迁吧,横竖不过回京去挨一顿骂的事儿。再把你长姐的三个孩子一起迁过去。”
赵棋英曾经生养过一个公主,还有一个王子。公主在六岁时夭折。王子刚满周岁就夭折了。另外还有个小王子是养在她膝下的,也认她做母亲,就是后来被李氏勒死的那个。
“……真的可以?”
“听说,那几个孩子本就是陪着她下葬的。只除了后来被勒死的那个。”
棋归神色有些黯然。是想了赵棋英在陈国所受的委屈。
过了一会儿,她又振作了一下精神,道:“这陈地的饭菜寡淡无味,难吃的很。”
“晚上去吃燕京菜。”燕君行道。
吃饱了以后,燕君行让棋归去小睡一会儿。棋归翻来覆去的睡不着,吵着燕君行去陪她。燕君行只好放下了手头的事情,坐在她身边给她讲故事。
看棋归眨巴着眼睛瞧着自己,听得入神,燕君行突然愣了愣,复而笑了起来,道:“怎么变得这么粘人?”
棋归嘟囔道:“才不粘人。你走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