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的气氛这才活跃了一些。
卫太夫人半点不掩饰自己对这个新媳妇的喜爱,握着她的手,笑道:“打葭娘从小啊,我就盼着清风能娶个这样的儿媳妇儿回来!如今可算是得偿所愿了,我哪能不开心!”
二夫人笑道:“瞧你,倒是比清风还开心呢!”
卫太夫人微微一哂,锋利的眼波扫了过去,道:“能娶到葭娘,是我们卫府的福分!葭娘,去给你大伯母请安。”
谢葭点了头,好像没有听出来刚才的对话含针带刺的,嘴角含笑,眼中柔得像要化出水来,捧着托盘走向大太夫人,婉转下拜,轻声道:“大伯母安好。”
大太夫人年逾五旬,早已生了华发,听说是常年礼佛的,身上有一股檀香味,面容很和善。看着谢葭,笑道:“再过几年,不知道要长成什么样的美人——清风好福气!”
说着,褪了手上的一串羊脂玉佛珠送给了谢葭做添箱。
卫太夫人就笑了起来,显然很满意谢葭的表现。
谢葭又去给二夫人请安,二夫人笑眯眯地送了她一双赤金蝴蝶对簪。
诸夫人中,三夫人是最漂亮的。她的模样还很年轻,约莫三十五六,听说其实已经年逾四旬,比卫太夫人还大一岁。脂粉很淡,青丝如墨,显得很素净,有一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气质。
谢葭跟她是同宗姑侄,而且还是最亲的那种。她看到谢葭来请安,便笑了,真如冰雪消融一般美丽。
“你送来的胡饼很别致。”
谢葭每年都给她送胡饼。
纤纤素手扶了谢葭起来,她拔了头上的一枚掐丝鎏金点翠簪子给了谢葭,柔声道:“好好守着卫家这份家业。”
谢葭心中微动,想到她是未婚守寡,虽然有些怜惜,但此时却更佩服她的气节。
依次见过四太夫人、六太夫人、七太夫人、九太夫人和十太夫人。托盘已经换了一个了。
然后是同辈的姑嫂。从卫清风的爷爷辈算起,这一宗只有卫大郎,卫四郎,卫五郎,卫九郎就是卫清风,还有卫十一郎。在座的就是他们的夫人。
卫十一夫人是唯一站着的,此时就上来笑着给谢葭请安,叫她“九嫂”。谢葭忙回了礼。
然后谢葭又去给嫂嫂们请安。这些平辈的夫人为了不压过自己婆婆的风头,给的东西也就小件了些。
走到卫四夫人面前,她突然冷不丁地道:“我出嫁前也是在将门,一直不知道你们书香门第是怎么样的。听说规矩很松,是么?”
这一下,屋内的调笑虽然未停,但是谢葭已经明显感觉到众人的眼神已经觑了过来。这些妇人的目光都是非常毒辣的,这样的情况,难免令人坐立难安。卫太夫人有些担心,毕竟她还是那么小的一个孩子。
她看向自己的儿子,却见他好整以暇地站在一边,面上还带着笑意。
果然谢葭半点也不会不自在,沉吟了不到半刻,就笑道:“书香门第规矩松的说法,我倒是没有听说过。只听说有些百年大族,颇有些底蕴的,规矩倒比旁人还严谨一些,连吃饭,跨步子都是有计较的。不知道四嫂从哪里听来的?”
又道:“不过我们家比起其他读书的人家,倒还算是好的了。虽然也算严谨,但父亲常常教导我们,说是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又说,君子坦荡荡,不惧戚戚小人。”
说得颇有大家风范,最要命的是她还一脸关切地又追问了一句:“我倒真是第一次听说四嫂的这种说法呢……”
倒像卫四夫人就是个武夫出身,没有见过读书人的样子了!
顿时卫四夫人面上就一阵青一阵白,颇有些下不来台,然后拿眼去觑她家婆婆——二太夫人。
卫五夫人好像乐得看热闹,笑道:“读过那么多书,弟妹倒是伶牙俐齿的,说出来的道理都是一套一套的。”
她婆婆七太夫人就斥道:“怎么这样说你弟妹!倒像是在说个丫鬟!”
卫五夫人就讪讪的。
谢葭四下看了一眼,丝毫不为所动,照样笑嘻嘻地上去跟卫五夫人讨喜。卫五夫人颇尴尬地给了添箱的首饰。
卫太夫人看了一圈,又笑道:“清风,叫吟翠她们来给葭娘请安!”
卫清风一怔,眉头皱了起来。半晌,才不情愿地道:“是。”
卫太夫人看着一脸茫然的谢葭,和脸色不太好看的儿子,也只道:“到偏厅去吧。”
新夫妇便道:“是。”
行了礼,便退了下来,到了偏厅去。谢葭跟在卫清风身后,一路上都在仔细回忆刚刚见到的那些卫氏的太夫人和卫夫人,琢磨她们的秉性,和对自己的态度。听说太夫人那一辈,除了二老爷和六老爷,其他都是嫡出的……只是大爷和三爷四爷都战死得早,便由五爷承了爵。
到了偏厅,卫清风和谢葭在主座上坐了。谢葭这才反应过来,是让什么人来请安的?看向卫清风,他一脸漠然。
少顷,碧玉领着三个身姿婀娜的美人儿进来了。看发髻,都是开了脸的妇人了。谢葭一个激灵醒了过来,这,这些是卫清风的,通房丫头……
三个全都个子高挑,身材丰满,酥胸半露。笑容最盛脸如满月的那个叫玉簪,和月影,是先前吴府送过来的。剩下一个叫吟翠,是从小跟着卫清风的,后来做了他醒事的丫鬟的。
谢葭垂下眼睫,然后抬起头就一笑,让人拿了红封来给她们,笑道:“现在住在哪儿呢?”
吟翠笑道:“都在太夫人跟前服侍着,先住在莲院。”
怎么住在莲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