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驯仙有术(260)
作者:花三朵 阅读记录
只见一巨大的鬼脸,正对着他们二人的上空。竟是那山魈,四爪抓住了那树枝,将自己撑开,不知道挂在上面干什么。刚刚掉在如君脖子里的,就是那山魈的口水……
明慈戳了戳如君的指头。
如君定睛一看,顿时亡魂大冒。那山魈黑洞一般的眼眶下正悬着个东西,正是那已经腐坏了的眼珠子,正一坠一坠的,好像就要掉下来了。
如君小心翼翼地开始往旁边挪,又不敢弄出太大的动静,免得让那山魈暴躁,那阵就白布了。
明慈想笑,可又只能憋着。一边就想对如君说,别张嘴,万一掉嘴里……
可是不能说话,不然气息就暴露了。
何况她也有点紧张,不知道这猴魃到底挂在这儿干什么,又不像发现了他们的样子。
过了半天,如君终于小心翼翼地挪出去了大概十多厘米。然后就在这个时候,那颗眼珠子,掉了,下来……
如君只觉得一个滑腻腻的东西从自己的脸颊侧擦了过去,顿时起了一身的鸡皮疙瘩。那山魈突然一跃而起,在头顶的树枝丛里几个纵跃,就不见了踪影
它竟然没有会巢,更没有入阵
明慈一骨碌地翻身起来。如君愤愤地直擦自己的脸,恨不得把自己的脸皮都擦下来一块。明慈道:“这可恶的畜生”
如君低声道:“夫人,现在怎么办?”
明慈一抬手,侧耳仔细聆听动静,低声道:“莫急,师弟。”
果然不多久,那黎元海就带着他那一帮子徒弟赶到了:“白道友”
明慈甩出仙鸢,御剑飞在半空中,道:“元海道友,叫那狡猾的畜生逃了,它也没有回巢”
黎元海道:“明天一早被初升的太阳一晒,那些火硝便会失效,那就得不偿失了。唯今之计,只好我们分头去把那山魈引来,看能不能引入阵中击杀”
明慈一副快急死的样子,道:“如此甚好。”
在对方眼里,她可是出了大价钱买了这些火硝,当然快急死了。
于是又商定了计划,几个人分了四个方向,明慈当然和如君一组。一开始黎元海想把他们分开,因为金丹可以单独行动,但是明慈不允,只说如君修为太低,放心不下。这也无可厚非。黎元海给了明慈一个讯号烟花,是他们惯常用来联络的东西。
分了几拨路,明慈抓了如君,往自己的那个方向追去,正是当时山魈去的方向。这个方向恐怕是最容易找到那不回巢的山魈的方向。黎元海大概是想在她和山魈恶斗,放出信号时,再珊珊来迟,等两败俱伤,然后一网打尽。好一个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计划。
明慈带着如君一路追了过去,在奔跑中自然不可能用龟息大法,这样就很可能被山魈发现。如君修为低,明显有些紧张,毕竟六阶大兽相当于金丹,他的修为是筑基初期,差得实在太远。
然而跑了一段,明慈就不跑了。
如君也停了下来,低声道:“夫人?”
明慈抬了抬手,示意他噤声,侧耳听了听,然后低声道:“这会儿,都走散了。”
言罢,放出小火,低声道:“去。”
小火竟是立刻就懂得了她的意思,一窜窜了出去。
“夫人?”
明慈低声道:“人多手杂。诱饵不用多,有一个就够了。”
如若不然,到时候有了漏网之鱼,难免就会有人查到他们的踪迹。干这种买卖尸魃的勾当也不是多光荣的,漏了名声出去,新门派未立恐怕就会被打成邪修。这样会引起正反两派的太大关注,尤其是孤月山绽秋峰。
现在正是要立派的时候,风头是能避开,就避开得好。
不多时,小火就找到了结伴同行的黎元海的两个弟子。小火迅速扑上去将他们杀死,并把尸体蹂躏得不成样子,唯留下面容完整。然后用爪子刨除那两个人身上的讯号烟雾,狐疑地用爪子摆弄了一会儿,终于,半晌之后,一道讯号烟雾冲天而起。
明慈一看到这讯号,顿时精神一震,笑对如君道:“一万灵石到手了,走。”
黎元海也以为是发现了山魈,正想靠远点看清楚情况。结果发现根本没有人在斗法。一开始,早就交代过,若是发现了,便把那山魈往巢穴方向引,然后在未进入火硝阵中心时便发动阵法,炸山魈个半死。再等那女修收到讯号追了来,扑上去和那受重伤而狂暴的山魈搏斗。最后两败俱伤,正是他们下手的时候。
可眼前这……
正在狐疑时,那边突然窜过来两个人,隐隐传来女人的说话声。不多时,便响起了女人的尖叫声。
黎元海终于意识到不对,窜了出去。明慈点了火把,地上死了两个人,看样子是被什么野兽抓死的,血肉模糊,但面容还很清楚。
那是因为明慈要留着他们的脑袋,换银子。
黎元海脸色阴晴不定,半晌,道:“这倒不像是山魈的手笔,这山里,还有什么别的野兽不成?”
明慈也惊讶地道:“元海道友,你今天白天上山的时候,没有察看清楚吗?”
正说着话,不远处突然又一阵讯号烟雾。三人对望了一眼,然后急忙冲了过去。果不其然地上又死了两个,死状和前两个,一模一样。
顿时,黎元海就成了光杆司令。
黎元海俯身捡起那个烟花讯号筒,凝眉道:“这里有畜生的脚印。”
明慈看了一眼,道:“可能是赵莲遇到危险刚发了讯号求救,结果先被畜生杀了,畜生走的时候觉得稀奇,便践踏了这讯号筒。”
黎元海却道:“不,这讯号,是那畜生放的”
明慈一时语塞。
恰在这时候,如君仿佛回魂了一般,道:“说不定那山魈还有同党。试想,能将这几位道友轻易击杀,又岂是等闲之辈?古来便有一山不容二虎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