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当与子归(出书版)(71)+番外

作者: 卿妃 阅读记录

 “天色不早,先找间寺庙吧。”上官提议道。

 她遂点头。

 冬至祭祖,大魏人多在此时选择返乡。若来不及回家,便会寻正经寺院,于佛祖前点烛烧纸,遥祭家中祖先。

 过去她因不愿承认双亲故去,从未烧过纸钱。不知泉下爹娘囊中羞涩之时,有没有偷偷骂她。

 想到这,她微微一笑,寻着街边香火铺刚要进去,就见十一目色一颤,像是被什么牵引着似的,愣愣向前。

 “师兄!”

 只见十一脚步飞似地加快,然后在一间废弃的府邸前停下。

 “师……”她也一并站住。

 敕造太子府。

 匾额蒙灰,隐隐显出五个字。十一的身形有些微颤,缓慢地步过门前威严的石敢当,他伸出手想要揭去门上的封条。

 “不要碰。”低沉到令人发冷的声音。

 子愚。

 他愣怔在原地。

 “如果不想承担那份责任的话,就不要碰。”

 十一迟疑下,手终于放下。他转过身,眼中是漫漫无边的忧伤。

 心知他此时定困惑无助到极,犹如昨夜的自己。余秭归走到门边,将他领下来。

 “师弟…没想到我还记得……走到前面就记得……只是…为何要封大门,三叔明明过,只要…只要天下还有人记得爹爹,门便会永远敞开,永远……”

 十一的眼眶微微泛红,捉住秭归的手也越握越紧,握得袖角皱成团,连带着皮肉也感觉到那种痛彻心扉的情绪。

 “就算天下人不忘,可只要九霄云上的那人在一日,便无人敢去记起。”

 上官走上前,掰开十一紧握不放的右手,冷静道。

 “这些年周围人将你保护得太好,现在是时候决定,是继续做十一,还是成为君临。”上官意句句命中靶心,黑眸冷淡显得无情。

 “子愚。”难以认同他的直言。

 “秭归,你的师兄已经不是个孩子。”上官看着她,轻柔道,“一直以来不论是王掌门,还是你的师兄,甚至于秭归,都忽略这个事实。你当一直捂着他的眼睛和耳朵,他就真正幸福么。他已经是个人,而人就该选择自己的路。”

 她一怔,看向那张不再无忧的娃娃脸。

 原来需要仰面才能看清师兄的表情啊,仰头的动作做的如此自然,以至于忽略他已经长高长壮的现实。

 “上官公子,谢谢。”不期然,十一道声谢,“师弟,我们去找间寺庙吧。”

 看他的眼虽然依旧圆圆可爱,却带丝从未有过的成熟。

 “嗯。”她应声,胸口难以抑制地泛酸。

 “怨么?”身侧,上官问道。

 摇摇头。“子愚说的很对,一直以来是我们不想师兄长大,却忽略师兄的心思。所以当他不得不面对现实的时候,迎来的便是更加猛烈的成长之痛吧。”

 她看向身前不远处,那个积极问路的少年。

 山河浸染夕阳,是一年中日落最早的一天。冷冷清清的寺庙里,只有几个不及回家的异乡人。

 在白信封上写下爹娘生卒年月,余秭归看向久未落笔的十一。

 “师兄,怎么不写?”

 “我不知道。”娃娃脸上满是苦闷。

 师兄离开京师的时候还很小,记不清是很自然的事,只是没有生卒年月如何烧香,就算烧份心意也难以传递。

 见她下意识地看向自己,上官难掩心喜。走到香火台前他奉上一两银子,自庙祝手里取个稍显华丽的白信封,递到十一手里。

 敏怀太子讳昭,生于佑元年正月初七,卒于元宁九年腊月三十。

 信封上如是写到。

 “每间寺庙都会备有历代贤臣名君的冥封,以供百姓祭奠。”上官道。

 “不是不敢记么……”捧着信封,十一眼眶泛红。

 “不敢记的是当今圣上,百姓们从未忘记。”虽是哄骗,可由上官嘴里出,便显得很真。

 “谢谢。”

 看着欣然颔首,而后举着香烛到旁与亡父说起悄悄话的十一,余秭归向上官轻声道。

 “要的可不是个谢字。”

 视线踟蹰上移,缓缓看向那双黑眸。

 抽过她手中的白封,上官以白烛取火,燃起自己与她身前的两堆纸钱。猎猎火光映亮他们的脸庞,上官微微笑,拉她跪下。

 “只愿明年今日,不再无名无分。”

 闻言,她傻住。

 “怎么,秭归有异?”

 这人虽笑着,可笑里藏刀。一眼便看出这刀毒辣得很,若自己敢点头,下场定是奇惨无比。

 于是乎,识时务者为俊杰,坚定摇头,决不有二话。

 见状上官意执起她的纤手,于明火前重重一击。

 “如此鸳盟既定,若有违此誓,百年以后无颜见双亲,直下森罗殿吧。”

 他笑容清浅,轻柔说着,彷佛并不是什么厉害的誓言。可她知道此誓之狠绝,足以让称他为神佛公子的江湖人自挖双目千百回。

 正想着,就听庙外传来沉厚的鼓声。

 一声一声,如巨兽足音,响彻在京师上空。

 “大傩之舞!”

 上完晚课的僧侣们高呼着,走向庙门。

 寺外只见夜幕浓浓如血,沉厚的夕阳下,伴随着诡谲的鼓乐,鬼面舞者由远方而来。

 一年之中以冬至之日阳气最衰,一日之计又以黄昏为逢魔时刻。因此每年冬至黄昏,由舞者扮演的鬼役分成四队,东南西北游走在京师大街上。其后由方相氏击鼓驱之,直将其逐出外城,象征来年风调雨顺。

上一篇: 持美行凶(女尊) 下一篇: 夫人威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