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与子归(出书版)(75)+番外
“你可知道——”
“知道。”像猜到他要问什么,不等他说完,上官便回道。
“为何?”
淡淡扫他眼,上官背倚墙,似要她将护在身后,他微微笑。“众目睽睽才是避免嫁祸的唯一之道啊。”
嫁祸?这人在暗示什么?
卫濯风瞪向他。
“濯风公子么快回到京师,当真只为养伤么?”
卫濯风眼眉微地一颤,细微的神情立刻落入上官眼中。
“果然,那位的贵体真是牵动江湖和朝廷,也只有她心心念念只想护住自己人。”
像能看见那人似的,上官意看向墙壁的眼眸极之柔和。半晌,他撤回双眸,眼中复又清湛冷光。
“天要变,不是么?”
云翳遮蔽月,在紫禁城里投下层暗色阴影。
外朝的三大殿灯火通明,今日是冬至更是当今圣上的寿辰,也因此宫中晚宴聚集不少显贵。不仅四方的朱姓郡王,甚至连属国琉球朝鲜都派人来庆贺。
由宫人扮演的十二面相,头戴冲冠,面覆描金面具,举手投足端得是曼妙无双,少几分民间大傩嫉恶如仇的草莽气势,多几分精心排演的贵族风情。只是稍稍抬手,扮鬼的十黄郎便突地飞起,在空中旋转数圈狠狠落地。
“逐!”
众臣喝得微醺,一声逐字喷薄出浓浓酒气。
黄钟大吕,乐人姿态优雅地敲响“十二面相吃鬼歌”。
“天朝盛世,朝鲜国王祝陛下保合太和、万寿无疆。”
朝鲜常服为大魏改制,觐见的官员撩起腰间纁绘蔽膝,对着殿上金帘三跪九叩。
等许久,未闻上座有声。转溜眼珠,朝鲜官员微微抬头,觑向帘里。
朝鲜与北狄、大魏均有接壤,两头称臣,两面讨好,可谓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听大魏皇帝圣体有恙,朝鲜国王借贺寿派出官员数名,欲得机。
若大魏不好,则投向北狄。
今晨圜丘之礼,番邦官员不得观摩,切也只能道听途。只有等到晚上的万寿节庆,方能睹颜。
机会只有一次。
朝鲜官员压低身形,眼珠朝金帘与地面的缝隙看去,而后头慢慢抬起,慢慢抬起。眼见就要看到御座,就见道正红袍角闪进眼帘。
“没听见陛下宣起么!”季君则呵斥道。
负责传令的太监极懂眼色,立刻面向金帘跪下。
“奴才该死,奴才该死,奴才看傩舞看走神,忘记宣令,还请陛下恕罪,请陛下恕罪!”
帘中依旧未言,朝鲜官员跪在地上心中正疑,就听声怒斥:“狗奴才,自去内监衙门领板子吧。”
是大魏皇帝陛下。
自这位御宇以来,他代表朝鲜数次觐见,声音绝不会听错。
“来人,赐酒。”
陛下的声音虽有些弱,可应是被鼓乐之声遮蔽的缘故。今年中秋陛下还特地宴请他们些驻京番官,当时主客尽欢,没见陛下有任何病兆。
也是,大魏皇帝正值壮年,恰是春秋鼎盛之际,怎会突然病倒?
心想着,他暗骂北狄人阴险挑拨,伏地再叩,双手捧过御赐的美酒。
“外臣叩谢陛下隆恩。”
“起来吧。”
“谢陛下。”
战战兢兢地拂去额上冷汗,朝鲜官员小心退下。
像是憋很久,帘里响起闷咳。季君则有意无意地挡在金帘之前,想要将咳声阻断,却不想如此动作引来郑首辅的怒目。
老匹夫,这个时候还想着争宠!
季君则冷哼。
“什么时辰。”帘中已是气音。
“陛下,快三更。”季君则回身拜道。
“是季爱卿么?”
“是。”季君则一怔,遂答道。
陛下才听出是他么,是因他久未觐见而疏于记忆,还是陛下已经无力辨认任何人?
不论是何种理由,对他来都是不祥之兆。
“时候不早,陛下请先安寝吧,这里交给老臣就好。”剜他一眼,郑首辅走上前来。
“帘外可是显美?”(郑铭,字显美)
这问季君则几乎可以确认,陛下如今是听声辨人,怕是看不清。
“回陛下,正是老臣。”
“进来。”
“臣遵旨。”郑首辅谄笑着,得意地看他眼,走进帘去。
陛下与那老狗说什么,他听不清,只知道权力的中心正在排挤自己。
季爱卿,显美,虽只是称呼上的差异,可足见圣心。
他心想着,只见眼前金帘相击,露出些许缝隙,御座上已然无人。
季君则眼一颤,看向郑铭。
谁知郑首辅有意炫耀,看也不看他,只对着座下扬声道:“夜已深沉,圣驾已回。陛下令本官代为主宴,众位同僚吃好喝好,今夜不醉不归!”
说完,只见百官举盏,皆称圣眷隆重,而后挤到郑首辅面前推杯换盏起来。
“好!好!”
看着被朝鲜官员通马屁拍得心旷神怡的郑首辅,季君则不禁眯起眼,手中的酒盏被捏得咯咯作响。
老狗……
忽地他眼眸一颤,只见个蓝衣太监被挤在人群外,双眼又急又气,直勾勾地望向被众星拱月的郑首辅。这人是陛下身边的司衣太监,此时前来必有要事。
思及此,季君则放下酒杯,走近上去:“李公公有什么事?”
“尚书大人……”
蓝衣太监看着他欲言又止,过会仍不见郑首辅注视这边,才拉着他走到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