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与子归(出书版)(79)+番外
“上官意你只顾自己泄愤,可知此举将引得鞑虏南侵,大魏将亡?”
听见也不答,直到见她蹙眉又想,上官才又笑道:“傻瓜,谁家天下又关你我何事?”
他亲亲热地执起她的手。“我知你心重,一心只有自己人。如今季君则罪名已定,圣德将死,再无人威胁你师门,你还要如何分心?明日就随我回金陵吧。”
他眼型本就极好,微微含怨便神采惑人,看得她心一软,说话就要答应。
“老幺。”
就听一声唤,她骤然回神,看向傅咸。
“明日你随十一回岭南。”
“六哥!”不满的是十一,不是她。
“十一,你不是已经决定走哪条路了么,难道你后悔了?”
“没……”
傅咸看眼上座,见师傅默认,他便道:“那就好,明日你就带着老幺回岭南。”
秭归。
老幺。
和我去金陵。
随十一回岭南。
傻瓜。
听话。
你一言我一语,充斥在她的耳边。余秭归垂下头,柔滑的黑发披顺下来,让人看不清她脸上的表情。
缓缓地,她抽出被上官意握紧的手。美目浅浅一凝,映出众人愣怔的表情。
上官心思一动,想要将她捉在掌心。谁知她轻巧翻袖,就在他自以为捉住的瞬间,倏地消失了踪影。
身后,众人大气不敢出。直到十一瘫坐在地,道出大家的心声。
“完了,老幺生气了。”
脚下如风,余秭归跃进三条街外的上官府,也不敲门,她翻窗而入。
“未来舅——”
母字还挂在嘴边,萧匡便被来人拎到半空。真是吓死人的速度啊,眼前混成一色的景致,让他有点犯晕。
再回神,人已至京城最高的琉璃塔顶。
“听话,算个屁。”
“哈?”是风太大,还是他耳朵不好,他怎么听到一个不太文雅的词,萧匡不敢相信地看向眼前人。
身后束发横飞,耳垂浴血碧玺,余秭归月眸至清,带点内敛的霸气。
“想救季君则么?”
“想。”萧匡直起身。
“那就跟我走,带上所有可信之人。”
极目远望,那云山万重的朔北之地。
第十八章 鸳鸯计
这就是未来舅母心中的可信之人?
京师的北城门外,看着余秭归带来两人,萧匡呆愣了。
焦不离孟,孟不离焦,卫家这对主仆他是绝不会认错的。半个时辰之前,他与未来舅母分头行动,各自寻找可信之人。他二话不说,便拉上甫入京师的从鸾。从小到大哪回犯事他俩不是一起的,合作无间,两肋插刀,说的就是他和阿鸾啊。
本以为未来舅母心中可托付的,不是她的师兄,便是自己舅舅,害得他还忐忑了半天,却没想是这对主仆。
他能不能将此理解为自家舅舅仅有情路上的重大危机?毕竟,卫濯风可是传说中江湖上少有的四好男人。
他偷觑一眼身侧,只见余秭归与从鸾说笑着,神色依旧磊落坦荡,看不出一丝异样。
“萧匡,你这边的人到齐了么?”
他一怔,回过神来。“齐了,未来舅母呢?”
这称呼原本是笑谈,可在卫濯风面前他叫得肯定、笃定、毫不迟疑,毕竟自家舅舅他是力挺到底的。
“我请了濯风公子和高大侠。”
说着,卫濯风不改冷淡,只向他和从鸾颔首示意。这人怎么会愿意趟这浑水呢?不是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着实怪异了点。
“虽然还差一人……”余秭归遥望城门,旋即一笑,“那就上路吧。”
“还差谁?不用等么?”自她手里接过马缰,从鸾问。
“不用,他自会追上。”
“未来舅母。”看着不耐踱步的骏马,萧匡些微迷惑,“不是去救人么,骑马做什么?”
那人就在锦衣卫昭狱啊,要救人直接杀进去就是,用得着烈马奔腾,大张旗鼓么?
余秭归微微一笑,从包袱里取出一本《侠客游记》,这书虽纸张平展,可蓝皮封面微微泛白,一看便是经过反复阅读。她轻车熟路地开卷,手指其中一张地图,道:“我们要尽快赶去这里。”
“北狄的中都?”讶声的是从鸾。
余秭归笑笑颔首:“书上说每年北狄皇帝都会南下中都过冬。”
“北狄皇帝?这关北狄皇帝什么事?”萧匡完全跟不上她的节奏。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你说去做什么?”见他如吞蛋一般张着嘴,余秭归眨眼暗示道,“救一命取一命。”
想不通啊想不通,要救那人明明只要热血劫狱就好,为何要舍近求远去杀北狄皇帝?这两者有什么关系?是他太笨,还是未来舅母太跳脱?
萧匡百思不得其解地站在原地,就听她叹了口气,附耳道:“你当劫狱真能救得了季君则么?”
他一怔。
“那般不名誉的离开,季君则就再无将来了。对于一个浸淫官场数十载的人来说,那是生不如死。”
是了,其实他很明白。可即便如此,救不了那人的心,救得了身也就够了。说他自私自利也好,说他趁人之危也罢,他就是不能坐视那人赴死,就是不能啊。
将他的挣扎看在眼里,余秭归硬是将马缰塞进他的手里。“跟我走,季君则不仅无事,还可官复原职。”
闻言,萧匡心中的一角松动了,他慢慢握紧缰绳。
虽然他曾想过如果那人做不了官,就会接受自己也说不定,可……劫了昭狱会不会连累舅舅?舅舅若知道这一切又会怎样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