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我靠古法药香养夫郎(146)

作者:谢青城 阅读记录

“你若是还困,就睡一觉,反正等到傍晚才能到。”

顾笙轻轻“嗯”了一声,靠在晏辞身上,他相比晏辞身材矮不少,这样靠着也很不舒服。

“这样。”晏辞善解人意地抱过他的身子,将身后的一个靠垫垫在自己腿上,然后让顾笙的头舒舒服服地枕着。

顾笙终于舒心地阖上了目,沉沉睡了过去,晏辞则单手支在窗台上,透过车窗,看着外面的景色,另一只手摆弄着顾笙乌黑的发梢。

他实在闲得无聊,便和马车前面的车夫聊上了天。

车夫自我介绍说他叫做阿三,无名无姓,家里排行第三,十三岁时就随着商队跑商,后来一次跑商时伤了腿,这才离开商队去驿站里当了驿夫。

“这是旧伤。”

问起左腿,他道:“当年跑商的时候遇到了狼群,被咬了一口,三颗牙断在了肉里,取得晚了。”

在这个朝代,由于各地货物的差异性,交通又不那么便利,所以经常需要商人们长途跋涉将商品贩卖到其他的地区,以“贱买贵卖”的规律从这当中赚取高额的银钱,甚至有的商人只凭借一次跑商便可从贫民一跃成为富商。

商队便是商人在贸易路途上为了抵御天灾人祸,防止有贼寇偷袭,于是便自发结伴形成的队伍。

“...早先我跑商的时候帮主人家将漆器,瓷器和茶一路运到西北去,跟那里聚堆的西域人换些骆驼马匹,或是药材香料。”

“别看丝绸这玩意薄,但是几匹叠下来重的很,骡马驮到一半就走不动了嘴里冒沫,犟脾气上来了怎么拽都不走,非得多喂几斤干草才行...”

“这时候就不如带些金银首饰,这些玩意大燕朝多的是,不过那些个西域胡人见识少,愿意花大价钱买。”

阿三驾着马,此人见识颇广,和晏辞有一句没一句地聊了一路。

“本来以前北边也有条通向外域的路,不过后来因为战乱,那条路便被堵死了,真是可惜...”

“战乱?”

“关外的北疆人,他们杀人不眨眼,吃人肉喝人血,他奶奶的,听说还爱拿燕人的脑壳当碗使,啧啧...”

晏辞虽然对这个朝代不太熟悉,但是好奇心确实有的:

“这北疆人又是什么人?”

“就是霜城关以北的关外人。”阿三说,“北昭,听过没有?”

晏辞诚实地摇头。

“别看名字好听,其实就是一群蛮子,若不是有霜城关守在那里,早晚有一天那些蛮人要进关杀人的...”

晏辞听着听着就乐了,中原人自古对关外人有偏见,这很正常,不过被如此妖魔化这也没谁了。

“...现在大家要想跑商,都往西边去...只不过路程远,狼多,胡匪也多,得找个靠谱的商首,带够干粮,要有好马。”

跑商短则几月,长则几年,路上不一定遇到什么事,也不是没有人半路上丢了命,但是在贩卖货物的高利润面前,冒点儿风险也算值得。

“临行之前记得去庙里拜拜。”阿三扬鞭指了指遥遥无际的山脉,“当年灵台观还没闭观的时候,每次跑商之前我都去那里求一道符。”

既然聊到了灵台观,晏辞索性问道:“所以这灵台观后来为什么闭观了?”

阿三咧嘴一笑,他指了指天,有点避讳地低声道:“听说跟最上面的那位有关。”

最上面那位?晏辞抬头看了看天,阿三说的肯定不是天。

难不成是皇帝?

晏辞对这种八卦来了兴趣:“这话怎么说?”

阿三仔细回忆着,似乎在想从哪里将比较合适:“坊间流言说大概十年前吧,圣人北下南巡。”

“巡游途中本来一切顺利,眼看着过了胥州就可以回京。”

“结果到了胥州的行宫休息了一碗时,就在那天夜里,他做了一个无比可怕的梦。”

第79章

“梦?”

晏辞摸着下巴,有些好奇地往前探了探身子。

阿三拿了一个苹果吃起来,等到把嘴里的苹果嚼碎了咽下去,这才开口道:

“我听那些说书的说啊,圣人在行宫本来打算第二日后准备回京,结果偏偏最后一晚做了个梦。”

“他梦见一个妖怪半夜突然闯进行宫。”

“那怪物没有头,长着六条腿,还有一对翅膀。”

“那怪物一路飞过行宫,到了胥州后,胥河突然改道,河岸两边发了洪水,周围的土地,粮食,牲畜,房屋全部被淹,老百姓们被洪水卷走了大半,简直就是天灾。”

“圣人被这眼前的景象急得不行,想了无数办法,可是都解决不了这灾祸。”

“就在这个时候,天上突然飞过一只白鹤。”

晏辞重复道:“白鹤?”

“没错。”阿三越说越起劲儿,手一挥将那苹果核丢了出去,“圣人梦见一只白鹤飞过胥州上空,一直往东南飞去了。”

“你猜怎么着,等它飞过以后,梦里那怎么都不退的洪水不知怎么就退了。”

晏辞心想,果然是祥瑞。

他参考着以往自己看的话本,想了想试探道:

“所以,圣人梦里的那只白鹤飞到灵台观去了?”

阿三朗声大笑:“对对对。”

他指着远处:“圣人梦醒之后第二日立马推延了回京的日子,动身往东南方向去,远远就看到群山之中的灵台观。”

“听说圣人去道观上了三炷香,在观里连住七日,并且御笔亲书‘灵台观’三个字挂在山门之上。”

晏辞这下就明白了,笑道:“所以灵台观成了天家的圣地,寻常百姓不能擅自上山。”

上一篇: 师弟是个社恐 下一篇: 误入歧途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