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火葬场实录(102)+番外
萧询侧首,低声安抚过瑜安几句。尔后,方冷冷审视过厅中跪着的二人。
欲开口时,瑜安轻轻对他摇头。
她心生伤感,是为枉死的亲人,并非眼前一老一少。
她道:“若你所言为真,既早知养女身份,为何不早早前来相认?”
郑媪立时反驳:“青州与皇都万里之遥,姑娘说的委实轻巧。”
“可小叔叔,十余年间数度回过青州城中,重修顾府旧宅,你当真不知么?”
郑媪一愣,旋即道:“为避追查,我与亡夫带着小姐早已避出青州城。”
“去了何处?”瑜安追问。
“徐州城。”郑媪不言语,郑明珠替母答道。
有女儿支撑,郑媪找回了自己的声音:“徐州城叶将军治下宽仁,我们藏身于此。直到徐州归了北齐,我们方能过关隘,历经千辛寻到王府。”
她拉着郑明珠深深拜下,矛头直指瑜安:“此女混淆是非,冒充顾氏血脉,罪大恶极。还请陛下同王爷明察秋毫,还明珠,还顾家一个公道。”
以头触地,声音在厅中格外清晰。
顾昱淮握着掌心玉佩,玥安的“玥”字,意为神话中的宝珠,是父亲亲自所取。
许久未有回音,郑媪直起身时,撞上瑜安似笑非笑的眼眸。
“夫人是初次带女儿来寻亲罢?”
“正是。”
“既是第一次到皇都,夫人怎知晓他便是齐帝?”
“这……”猝不及防一问,郑媪呆愣在原地。
萧询身上未佩有任何代表身份的物什,区区妇人,怎知陛下天颜。
郑媪张口结舌,嗫嚅许久道:“能进王府厅中,又非王府中的年轻郎君,只是、只是猜测罢了。”
顾氏嫡脉仅余靖平王与嘉懿郡主二人,是天底下尽知之事。
瑜安笑了:“来去王府,夫人为何不猜想,他是本郡主的义兄,抑或是……”她停了停,“未婚夫婿?”
第57章 追妻第五月——纵容
成了情郎的陛下轻咳一声, 没有插话。
高进瞧着陛下同郡主坐于一处,瞧着确实像郡主刚定下婚约的未婚夫婿。
再怎么如何,寻常的民间妇人怎会脱口认年轻的郎君为一国之主。只怕在她眼中, 一府长官就该是顶了天的官职才是。
郑媪无话可驳,吞吞吐吐半晌,说不出句囫囵话来。
瑜安悠然提醒她道:“若是认错了陛下,可是欺君重罪, 夫人可要好生想清楚。”
郑媪进退两难, 一口咬定只是情急之下的猜测, 又不敢贸然推翻先前所言。
郑明珠护着她道:“不知者无罪,母亲是急于为我讨回公道。”
她怨恨的目光投向瑜安, 几乎要将她看穿。却在察觉到她身旁郎君眸中的冷意时一凛,下意识畏惧地低下了头。
瑜安轻描淡写:“你同你母亲识人倒清。”
她搁了茶盏, 问话的兴致已无。
顾昱淮与萧询目光交汇一瞬, 命侍女将郑明珠和郑媪扶起, 坐到左侧。
尔后他道:“送嘉懿郡主回房。”
他的声音中并无往日的亲和,更存了探究与疑虑。
瑜安站起身,行了一礼告退,未让人跟随。
林嬷嬷心中忐忑, 不敢置喙王爷的命令。
郑明珠目送她独自离去的背影, 显得孤寂而又落寞,唯有裙摆上绣着的芙蓉花依旧透出无尽的容华。
郑明珠攥紧了布裙衣摆,只道自己胜了第一场, 拼力压下眸中的几分喜色。
……
韵华院中, 檀佳等人尚不知发生了何事。
正厅中的消息尽数封锁, 王府上下无一人议论。
“陛下怎的忽然来了?”
里屋内,瑜安懒洋洋问向对侧的萧询。
“京兆府来禀, 有一对才入城的母女四下里打问靖平王府,行迹可疑。”
王叔随后送了密信来,事关瑜安的身份,他自然要走这一趟。
“你作何打算?”萧询犹豫片刻,先问瑜安之意。
“按兵不动罢,以免打草惊蛇。我会去信给父亲。”
她并未受身世的影响,萧询稍稍安心,道:“青徐二州之事,朕命人打探便是。”
“也好。”瑜安没有拒绝,此事远非真假郡主如此简单,牵扯的更不仅仅是靖平王府,已关乎北齐国政。
有萧询出手,行事会方便许多。
二人相视一眼,竟是默契地无需再多言。
……
奉王爷之命,林嬷嬷让人收拾出西院的静颐院,又拨了丫鬟仆从,供二位客人住下。
一应生活所需由王府供给,侍从流水般送来各式物件。
“这两位是?”
苏婧涵原本在自己院中绣出嫁用的绣帕,听得外间动静,带了贴身侍女灵荷来一问究竟。
林嬷嬷笑道:“少夫人母家来了两位姓郑的亲戚,王爷吩咐留他们在静颐院住下。”
她口中的少夫人,便是顾家长媳,瑜安的生母。
平白在西院多了两位邻居,苏婧涵隐有不悦,谁知道是哪儿来的打秋风的亲戚,又要住上多久。
郑氏母女已沐浴过,换了王府备下的衣物。
郑明珠瞧着衣橱里专为她准备的七八套鲜艳衣裙,翻看时几乎要挑花了眼,恨不得半日就新换上一身。
在厅中坐着时,更是看什么都新鲜,四处张望,全无半点为客的礼数。
如此眼皮子浅的模样,连苏婧涵身边的灵荷都不大瞧得上。
苏婧涵打量过这位远道而来的郑家姑娘,模样生得还算清秀,眉眼间确实与舅母有几分相似。
她自幼随母亲在顾府,顾家出事时,母亲早早带了她出府避祸,毕竟祸不延外嫁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