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火葬场实录(109)+番外
鸳鸯交颈,一晌贪欢。
……
瑜安从睡梦中醒来时,天边才现鱼肚白。
梦境太过真实,夏夜里清凉的寝衣,系扣散开了一枚。
燕春楼内,哪怕只是熏香,怕都有些玄机。
瑜安垂眸,再无睡意,直至天明。
......
萧询言出必践,辰时一刻,宫中的三位女官便到了靖平王府,前来教导郑明珠规矩。
郑明珠起先反感,待回过神来时,无需郑媪提醒,她都知道这是宫廷和王府为了自己好。
女官教导严格,用膳、行礼,条条框框都有定例。郑明珠长于山野,哪里晓得这些,尽数都要从头学起。
偏生她悟性还不高,虽说动作依样画葫芦学得不错,但礼仪规矩总是记不住,时时出错。女官奉帝命,其余事务如数搁置,只需全心全意教导好这位表小姐。三位女官轮番上阵,郑明珠无一日清闲。
表小姐长久地被拘在屋中,静颐院上下侍女都觉轻松不少。郑家的这位表姑娘一朝得势,实在忘形,比之世家正经的千金小姐还要难伺候不少。侍女们私下难免有些怨言,便是苏小姐初到王府时,也没有这样的做派。
宫中女官自带威严,打手板时毫不容情。郑明珠欺软怕硬惯了,对这三位出自宫廷、各领五品官阶的女官不敢造次。她偶尔抱怨时,也有王府的嬷嬷劝慰,道多少世家求着宫中女官过府教导还不能如愿,夸郑明珠好福气。
每每听到此,郑明珠只能咬咬牙,继续甘之如饴。
静颐院的消息,丹泓探听到不少,府上不喜郑小姐的人私底下都当笑话来说。
“杀人于无形。”叶琦铭对瑜安竖起了拇指。
此举既能打消郑媪的疑虑,让她以为王府重视她们母女,又按住了郑明珠。
叶琦铭原本还担心,真假郡主在王府,若是作戏,妹妹难免要受委屈。
如此甚好,他该想到的,哪怕顾全大局,妹妹也不是任人拿捏的性子。
他见瑜安一身琼色的素衣,发饰只配银钗,道:“稍后便要入宫了么?”
瑜安点点头:“明帝的祭礼,小叔叔清晨已经进宫了。”
明帝对于小叔叔,有救命之恩,提携之义。他同小叔叔相识于战场,二人间早已超出君臣之限,是毕生的知己。明帝临终之时,将兵符托付给的小叔叔,而非皇室宗亲。
对于这位雄才大略,力挽北齐于狂澜的英主,瑜安也心存敬重。
“时候不早,我该走了。”
叶琦铭同妹妹一道出了韵华院,光下,瑜安白衣上的精致绣纹隐隐可见。
鬓边的银流苏随她的动作簌簌而动。
纵然素衣,美人亦倾国。
第61章 追妻第六月——
由小叔叔亲自领着, 瑜安入了祭祀的乾明殿。
几场祭礼已在正午前一一作完,此刻殿中清静许多。
大殿内供奉着明帝画像。这位赫赫有名的北齐中兴之主,瑜安无缘, 从未谋面。
她的郡主之位乃明帝亲封。昔年小叔叔凯旋而归,明帝封赏时,小叔叔只为她求了一份荣耀。
其实当时所有人都知晓,靖平王口中的侄女早已不在人世。小叔叔清楚, 明帝更清楚。
可他就是应了小叔叔所请, 赐下郡主爵位时甚至不是追封, 而是诏命六部,实打实按照郡主册封之礼一一备办, 分毫不差。
除了未行正式的册礼,连赏赐都是以三倍之数送到靖平王府。
就好像是圆了小叔叔一场美梦。明帝愿意陪着小叔叔相信, 想到他的小侄女还在, 终有一日会回到他身边。
自顾家去后, 明帝已然成为小叔叔在世间最后的亲人。如兄如父,宽和纵容。
侍从为王爷和郡主打点祭祀之物,殿中一前一后摆着两张蒲垫。
瑜安接过三炷清香,跪于小叔叔身后, 一丝不苟行祭礼。
画像上的明帝着帝王冕服, 英朗不凡。瑜安有些遗憾,宫廷画师虽妙笔,也未必能绘出史书上的明帝三分威仪。
他在位十余载, 外御羯族, 内平政乱, 兴科举,开运河, 桩桩件件功于千秋。
只可叹,天不假年。
而偏偏昏君庸主如梁帝,从来长寿,祸贻百姓。
瑜安敬上香,若论样貌,萧询肖似其父,确有明帝遗风。
他从明帝手中接过偌大的江山,弱冠之年承父遗志,怕是如履薄冰。
青烟袅袅,顾昱淮与画像上的君王对望。
他曾说过,倘若有朝一日小侄女归来,一定要带她来拜见兄长。
明帝笑着答应,借着同他饮酒的三分醉意,还道会为侄女备好一份厚礼。
如今,他已应诺。
可兄长,终归是失约了。
祭奠完明帝,顾昱淮道:“歇息会儿罢,晚些我们再回去。”
瑜安点头,知道小叔叔在此仍有其余事宜。
她去偏殿坐了坐,天色阴沉欲雨,屋内格外闷热。
宫人开了窗子透气,方稍稍好些。
明帝的生辰祭礼,寻常世家宗亲只能在外朝叩拜,进不得正殿。
瑜安安静等候着小叔叔,因檀佳在玲珑堂主事,今日是丹泓陪她入宫。
“陛下万福。”
“陛下万福。”
正殿外的行礼之声隐隐传来,是萧询到了。
瑜安垂眸,亡父的祭礼,想必萧询心中也不大好过。
暗沉的天幕蓦地被闪电照亮,闷雷炸响,骤雨倾盆而至。
侍女匆匆合上殿内各处窗,雨水打在窗框上,溅起无数水珠。
瑜安起身至殿外宽檐下,望雨帘细密如织。
下这样一场大雨,天气凉爽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