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火葬场实录(121)+番外
“陛下操心的事真多。”
瑜安偏生不想此时喝药,只吃了颗萧询带来的蜜饯。
“陛下有何事?”
萧询将蜜饯的碟子往瑜安手边推去,屋中安静一会儿,他道:“为何要救朕?”
他知道,瑜安大可以袖手旁观,却为他以身犯险。
“因为北齐离不开陛下。”瑜安换了种蜜饯来吃,说得极为顺畅,“陛下若出事,北齐朝堂四分五裂,难免殃及池鱼。谁知道新君上位,对靖平王府,对徐州,对叶家是何态度。”
靖平王府在明帝与萧询两朝深受倚重信赖,背后嫉恨者不知凡几。一旦除萧询以外之人掌权,靖平王府必受打压。况且徐州才方安定两年,承受不起北齐政权倾轧。若是梁帝趁北齐动乱起兵,徐州九郡战火再起,百姓苦不堪言。
“再说了,如若陛下——小叔叔会伤感。我不愿小叔叔伤心。”
“嗯,我知道了。”年轻的帝王神色自若,甚至眸中仍能保有两分平和笑意。
他道:“该喝药了,可要再给你热一热?”
第67章 追妻第六月——放肆
“瑜安睡了?”
“嗯。”
靖平王主帐内, 萧询与王叔对坐。
围猎场上总归没有酿成大祸,顾昱淮代帝彻查,此事并无外人动手脚, 应当只是个意外。
毕竟谁都没能预料到,陛下与瑜安会同出猎场。
“日后行猎,还是小心为上,陛下该保重御体。”顾昱淮道。
“王叔说得是。”
萧询认下这个教训, 他一时意气, 平白拖累了瑜安。
顾昱淮替他斟了清茶, 自兄长崩逝,眼前的帝王弱冠继位, 历经丧父、逼宫、叛乱,承父遗志, 二十余岁撑起整个北齐。朝局之外, 他偶有些少年气性, 其实并不难理解。
“陛下仍有心事?”
安静须臾,萧询道:“王叔,我竟是第一次真正见识到瑜安的箭术。”
密林之中,豺群围攻, 远处而来的利箭一瞬解他危局。哪怕性命攸关的当口, 瑜安依旧挽弓搭箭,分毫不乱。
可笑他曾为瑜安枕边人,留她在身边时, 一心将她当做了笼中金丝雀。
说起玥儿, 顾昱淮神情中带着骄傲:“这孩子的确很有天分。”
他以为帝王只是赞叹瑜安的箭术, 忍不住与他多夸耀几句。
萧询安静听着,思绪不知不觉回到数年前。
他同瑜安初次相识, 便是因战场上那一箭之仇。
周围武将都道太子殿下自有神明庇佑,敌方暗箭只射中衣带钩,有惊无险。
他却觉莫大的屈辱,自己竟疏忽至此。从出征边关以来,他从未遇过如此挫折。
很快他知晓了对方的名姓,叶家三公子,叶瑾舒。
彼时少年气盛,他誓要擒到叶瑾舒,于是方有了代郡之局。
数度牵扯,终是从那时起说不清道不明。
……
月朗星稀,营地沉入一片梦乡。
帝王帐中的烛火久久亮着,高进带着人在外守夜,只以为陛下是为嘉懿郡主的冷淡伤了心,又或是尚在忧心郡主的伤势。
白日他在帐外囫囵听到几句话,原本依他所见,郡主在猎场上舍命救陛下,二人再续前缘实在是恰到好处。陛下风风光光迎郡主为后,再过上几年,说不准北齐就有了小太子。
可谁成想,郡主出手相助,竟只是为了靖平王,为了徐州叶家,他听着都替陛下伤心。
高进替君上叹气,心底也是希望如郡主这般好想与的主子入住后宫的。
搁在朝宸宫那道尘封了两年的立后诏书,都不知有没有派上用场的一天。
依陛下的性子,又添了郡主的救命恩情,只怕不会强求。
高进胡乱想着,见帐内烛火熄下,亥时陛下方安寝。
星光漏进营帐中,照着枕畔一枚绣功拙劣的平安符。
瑜安的话语犹在耳畔,萧询却未真正放入心中。
或许瑜安救他时有这些考量罢,可他与瑜安相处日久,如若完全看不懂她,那才真是愚不可及。
瑜安对他并非无情。只是,仍然对他恼怒罢了。
今夜星光灿烂。在山洞中那一晚,后半夜雷雨停歇,层云散去后,也有这样亮的星星。
瑜安就在他身旁,睡颜恬淡而宁静。
过去种种浮现在脑中,他想,自己对她从来不够好。
代郡之中的怜惜与喜欢,自己存的不过是将她立为侧妃的心思。
纵是承诺护她一生,在那时的瑜安看来,亦无几分可信罢。
等到后来相逢,他将瑜安强行纳入后宫,没有给她半分选择余地。
他知道瑜安并未完全臣服,忧心她若诞下子嗣会另有所图,甚至让御医备了一副又一副避子汤药。
那时的想法何其可笑,他想等瑜安彻底愿意留在他身边,再允她生下孩子。
可惜啊,永远不会有这样的一天。
哪怕没有福王世子叛乱,瑜安都会设法离开,只是早晚罢了。
再回想起往事,萧询对心上人有这般信心。
是他伤了瑜安,怨不得她要离自己而去。
从来为君者,生杀予夺大权一朝在手。
但对心爱的女子,如何能够用权。
洞中一夜,篝火柔和照出两道人影。
慢慢挽回瑜安罢,年轻的帝王想。
今时今日,唯有徐徐图之。
……
因腿上伤处,围猎的热闹再与瑜安无关。
她的营帐本就在离帝王不远,素来少闲人。又有小叔叔替她挡着各世家探望,能得不少清静。
围猎仪典照常进行,每每出猎时,营地中便空了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