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火葬场实录(131)+番外
药已凉,入口苦意更甚。陈妤何等聪慧,知道此事背后必然还有主使。她在病中闲时思索,总与北梁脱不了干系。
齐、梁两分北方天下,相争百年。梁王自然不愿看到北齐与南陈交好,因而她便成为其中的棋子。
这个局布的未必高明,可王上命她和亲北齐,却未必要同北梁交恶。于齐帝而言,和亲郡主在宫廷被人暗害,绝非光彩之事。两方皆不愿大张旗鼓为她作主,就这么心照不宣地揭过此事。
堂兄这几日来看望她时,话里话外亦是要她为大局考量。她除了咽下这份苦果,别无选择。
瑜安递了蜜饯给她,安慰道:“陛下已下令加强顺和宫中守卫,这样的事不会再有了。”
甜意在唇舌间萦绕,陈妤慢慢平复过情绪。
虽遇险境,可她与裕王的亲事天下皆知,断无回头的道理。
更何况就算取消了婚约,她回南陈能如何自处,恐怕要长伴青灯古佛一生。
自从答允了远赴北齐和亲,如今摆在她面前的唯有一条路,那便是嫁入裕王府。
堂兄已在同北齐商议,重新择选吉日,最晚也会在十二月,年关前。
她对瑜安笑了笑,如茉莉般清丽动人:“瑜安,多谢你来陪我。”
她长于王廷,真情同假意之间辨得格外清楚。
……
昭明宫内,今日为皇室家宴。
裕王午前入宫探望过自己的未婚妻子,顺颖郡主身体虽仍有些虚弱,在御医悉心调理下气色已好上许多。
如此飞来横祸,隐患出自裕王府,他不免愧疚。这几日整肃王府内宅,务必要给南陈和顺颖郡主一个交代。
虽是病中见客,陈妤妆容亦不失礼数。
到底未正式成婚,裕王不便久留。叙了一会儿话,他恋恋不舍退出了顺和宫。
“从来好事多磨,总会修成正果的。”
殿内帝王尚未至,安王作为过来人,安慰了裕王这个弟弟几句。
虽是两国联姻,但裕王与顺颖郡主数面之缘,彼此皆有好感,对这桩婚事心甘情愿。
裕王想到尚在病中的女子,她无辜受累,却温柔体贴,更是让人怜爱。
婚期改到了腊月中,他想早些迎娶人入府,好生呵护。
瞧皇弟惦记心上人的模样,安王看破不说破。趁着兄弟相聚,与他传授些婚后夫妻相处之道。
京中人皆知晓,安王与王妃的婚事是明帝在位时亲自定下。成婚以来,王爷与王妃一直琴瑟和鸣,感情甚笃,世家间多羡慕这桩门当户对的好姻缘。
且如今王妃得偿夙愿,身怀有孕,更是喜上加喜。
安王叮嘱了不少,又道:“不过我同你长嫂早便相识,十余年青梅竹马的情分,成婚后的情形与你又有些不同。”
他本是想提点皇弟不可全盘照学,却听得屏风外一道声音:“若非青梅竹马,依皇兄所见应当如何?”
安王同裕王忙起身相迎,虽是骨肉血亲,但君臣之礼不可废。
明帝膝下子嗣不多,统共只有三位皇子。萧询的储君之位早早便定下,兄弟间无夺嫡纷争,向来和睦。
萧询于主位上落座,安王和裕王坐回了原位。
今日只是寻常家宴,高进请过帝王吩咐,稍后再命人传膳。
“皇兄接着说下去便是。”
萧询方在屏风外立了一会儿,听安王说到关键处,才插上这一句。
裕王也洗耳恭听。
安王居长,多经了些人事。虽觉今日的帝王有些反常,从前他一直忙于政务,以致后宫虚悬,至今尚未立后。
他清了清嗓子,整理过思绪接上前时的话,继续往下谈。
……
韵华院内,萧询得瑜安相邀,安然品茗。
他的暗卫昨日截下了郑媪送出城的书信,便来交到瑜安手中。
北梁的使团居于皇都,郑媪如此舍近求远,看起来她背后的主使同刘真是各自为阵。
这些日子瑜安一直命平淮盯紧静颐院与使团居所,也确信双方之间并无交集。
翻过这封简短的密信,郑媪的确是想借她和萧询的关系做些文章。
靖平王府冒牌的郡主与齐帝有染,如此紧要的消息,她自然迫不及待传给自己的主子。
倘若谋划得宜,这便是大功一件。
瑜安静下心,从齐梁休战后,北齐皇都陆续渗进来些梁地的细作,裕王府那位自尽的侍妾便是一枚埋了两年的暗棋。
如今,他们更是将手伸进了靖平王府。
她思及下一步的对策,萧询道:“朕过些时日要去寿郡一回,你可想随朕同去?”
瑜安一愣,旋即明白萧询的用意。
她有心要郑媪误会自己同萧询的关系,等到她将消息送出,便可确认她是否为刘真一党安插在靖平王府的暗线。
既已作了戏,自然要善加利用,安排得周全。
萧询含笑:“秋日时节,寿郡的红叶很漂亮。”
寿郡离京畿不远,来回三两日路程足够。瑜安曾从地志中读过,记得寿郡的花雕酒格外有名。
从秋狝归京后,瑜安养了几月伤,在屋中闷了许久,的确想出去走走。
“容我想想。”她倒没有回绝。
……
晚膳时分瑜安与小叔叔提起此事时,顾昱淮笑道:“陛下去寿郡,约莫是为了税制。寿郡经济富庶,民户足,是最先改租庸调为两税法的地界。”
新税制层层推行,户部交上来的奏报一片清明,难免有粉饰太平之嫌。帝王高居庙堂,趁着秋税新纳,亲往民间寻访不失为良方。
顾昱淮赞许帝王此举,陛下近两日也与他交代过,来回寿郡四五日光景,朝中等闲事务由他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