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火葬场实录(171)+番外
帝王吩咐抬了桌案, 半点未耽搁让回一片空地。
师出已无名,瑜安不看他,在自己的贵妃榻上坐下。
因郡主要用点心, 膳房的人自作主张,同样为陛下备了一份来。
煮的是鸡丝汤面,清鲜味美,鸡肉爽嫩而不干柴。膳房又特意按了郡主的口味, 少油腻。
配着几碟小菜, 汤面盛在小小的玉碗中, 几筷子恰好见底。
瑜安吃得舒心,心底气顺了两分。
连着几日, 除了午前在御书房召见文臣外,帝王几乎日日都到韵华院中, 俨然将此当作第二个书房。
瑜安的位置不能动, 帝王奏案皆挪到另一侧, 不敢越雷池。
下了半夜雨,放晴后,碧空如洗。
叶琦铭大步跨入院中时,正遇上御前的侍从发了旨意往中书省。
“臣叩见陛下, 陛下万福。”
“免了。”
帝王着象牙白常服, 手中御笔不停。
叶琦铭瞧如此架势,每每去兵营中当值一轮,回来总叫他摸不着头脑。
他施礼告辞, 退出几步, 去往韵华院中主屋。
侍女给二公子上了茶, 叶琦铭瞧着倚在窗边吃蜜橘的妹妹,半分不受影响似的。
“那位是?”他比了比西厢房的位置。
瑜安不答, 他又试探着道:“我外甥他爹?”
他殷勤地给妹妹剥了个蜜桔,瑜安挤出一字:“嗯。”
“噢——”
叶琦铭了然,这是上赶着来认孩子了?
他心底难免有些庆幸,外甥是齐帝的,总好过旁人。
“那你预备……”
瑜安轻飘飘一个眼神瞥来,叶琦铭闭了嘴。
出了韵华院,他按捺不住又去致清院打问一圈消息。
靖平王的话语,无疑让他吃了颗定心丸。
叶琦铭深以为然。三月的身孕隐瞒不住,总归这两日必定要有结果的,想来妹妹此刻心里也还没有主意。
且让齐帝同她商议去罢。
……
御贡的白玉枇杷吃完两筐,宫中很快又送来,还添了些旁的枇杷种。
金色的光芒洒落叶间,阳光照得人暖融融的。
侍女屏退在外侧,理政的空隙,帝王悉心剥着枇杷。
瑜安最近尤爱白玉终,吃多少都不觉腻。
御医道用些无妨,只不可过量。
“甜了。”瑜安挑剔,勉强吃了剩下的果肉。
帝王换了枚枇杷来剥,再另行下旨,让人选些酸的贡来。
已僵持过几日,眼见着要到三月里,瑜安道:“陛下有话直说无妨。”
末了她再刺一句:“我还以为,陛下又要一道旨意宣人入宫。”
从前事实如此,萧询无可辩驳。
风穿过枝叶,带起一阵声响。
瑜安接过萧询手中剥好的枇杷,忽而道:“陛下那时,很恼怒么?”
枇杷入口酸甜,原本她仅是以为,萧询是被她算计,没能擒住叶家三公子,故而动怒。
甚至于她入宫后,都是如此想。
可那日她与陈妤深谈过,夜间难眠时,天边半轮明月照耀,却品出些不同的心绪。
她道美人计,忌讳动情。
可一旦动情,便是牵扯不清。
她是蓄意接近,可萧询或许并非如此。
原本以代郡为棋局的对弈,双方都越了对手的界限。
帝王被诱骗情意后的愤懑,无关乎容人之量,亦无关乎御臣之道。
瑜安净了手,入北齐前的那段日子,行军的闲暇时分,她有时候会想,萧询是否还能认出她。
自己站在他面前时,他会怀疑几分。
随着至皇都的日子迫近,代郡城那段萍水相逢的情事,时而浮现在她脑海。
饶是已有预料,当真再相见时,帝王的手段依旧叫她措手不及。
她对齐都帝王的消息一无所知。
相反,从离了徐州,她便尽数在萧询掌控之中。
恰恰是因为动了真心,帝王之怒才非比寻常。
彼时的萧询一日日听着暗卫密报,甚而拭目以待,此番他的瑜安还能有何种花样。
“郡主。”
到了喝安胎药的时辰,丹泓问过高总管,端上了熬好的药汁。
瑜安饮过药,二人终是回到正题。
“我原本想,陛下不会要这个孩子。”
宫廷中一碗碗避子汤药,作不得假。
萧询沉默,李御医再三担保过,那药渐改作几日一饮,不会伤身。
若论避子药,最初确实是瑜安所求。
她与萧询的第一夜,醒来后在床榻上,人都是懵的。
好半晌,她才想起元娘的叮嘱,万不可有子息。
青楼女子避孕的法子极伤身,她既在萧询身边,没有办法避开耳目,只能向他开口。
她有自己的道理。既出自邀月楼,以她的身份,暂不适宜诞下一国储君的子嗣。
话语落在太子殿下耳中,便是她知分寸,懂进退,不贪图更多。
这亦给了萧询错觉。
他的瑜安乖巧安分,必定能与未来的太子妃好生相处。
况且,他不日要带瑜安回皇都。若是有孕,长途跋涉极易生变故。
他安抚着怀中人,他和瑜安最初的相遇,大抵是爱怜更多。
可惜弱冠之年的太子殿下从未想过,愿他垂怜的女郎不知凡几,又有几人能入他的眼中。
笨拙生涩的讨好间,所谓愿者上钩,早已是动心而不自知。
瑜安敛了神色,除过开始饮过些避子汤药,多数时候萧询都未将东西留在里头。
是以他们二人一直相安无事,直到她离开,都未有后患。
至于时隔三载重逢后,宫廷内那些避子汤药,最初确实是防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