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陛下火葬场实录(209)+番外

作者: 糖果年 阅读记录

正殿内,明帝赐了座。

瑜安规规矩矩坐好,第二次单独见这位帝王,她?仍旧有些紧张。

尤其是在射伤成王世子后。

不过出乎意料,明帝声音和煦,言辞间多有的关怀,不似作假,反倒让瑜安感到受宠若惊。

是以当明帝问及成王世子那一箭,瑜安思索片刻,没有欺瞒,一五一十交代。

在帝王面前,若说假话?反而弄巧成拙。

林中情形再现,明帝眸中流露出欣赏之色。被数倍的人马围困,尚能临危不乱,把握时机出箭,他进?而道:“此?举为何?”

瑜安自有缘由。

一则,是乱对方阵脚,趁势从包围中脱身。

二则,是要将事情大肆传扬。

瑜安所用?的箭胜在短利,没入躯体极深。故而中箭的萧谚不便折断箭羽,只能尽快返回猎宫取箭。

成王世子在围场中受如此?险伤,应当瞒不过留守猎宫的萧询。

倘若自己?在林中遭逢不测,萧询总能借此?寻到蛛丝马迹。

他亦未让她?失望。

萧谚还特意更换箭翎,很有欲盖弥彰的味道。想来也是事急从权,销毁箭羽反倒更可?疑,来不及想出更万全之策。

最后一层瑜安未提,那便是行宫中祭祀旧怨。

萧询自然会同始作俑者清算,而这一箭,是瑜安自己?先?给?成王府的回礼。

听?眼前的小姑娘逐一道明,分?毫不乱,明帝难得?地?面露赞许。

询儿眼光当真是极好。

明帝的问话?到此?为止,金口玉言,许诺不会问罪瑜安。

见帝王要另行召见萧谚,瑜安松口气后,犹疑是否告退,却又好奇帝王对成王世子的处置。

明帝笑?了笑?,指一指屏风后:“若是想知?道,去后头等着无妨。”

瑜安眨了眨眼,确信自己?没有听?错。

同帝王的一番交谈,她?胆子也大了起来:“那……多谢陛下。”

明帝笑?而不语。

两盏茶的工夫,萧谚到时,是侍从用?肩舆抬了来。

明帝免了他的礼数,先?过问几句伤情。

语气虽远不及待瑜安的温和,但对萧谚来说,已经闻宠若惊。

关怀过伤势,明帝话?风一转,又道:“围场中刺杀之人,侄儿可?曾看清?”

萧谚面上一派赧然,摇头道:“那箭从林中深处骤然而来,臣防备不及,瞧不真切。”

他咬死了不知?,前夜派往山中的亲卫也一去不回。萧谚自断羽翼,只能先?认下此?暗亏。

“此?事朕已交由太子查办,必定会还成王府一个公道。”

萧谚神情是恰到好处的感激涕零:“陛下恩情,侄儿在此?谢过。”

出了正殿,瑜安先?同萧询会合。

“如何?”

此?事在瑜安处已经彻底了结,明帝言谈中,摆明不会再牵连于她?。

她?眼眸流转,对太子殿下道:“走。”

不知?她?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萧询笑?着应好。

望二人相偕离去的背影,留在厢房中的靖平王眉心一跳。

……

另一头,乘肩舆离去的萧谚尚未走远。

仇敌相见,本是水火不容,偏生明面上都还要以礼相待,做足了功夫。

萧谚的伤势远甚于瑜安,右腿不能行走,着实有些凄凉。

因太子殿下在场,尊卑有别,侍从将肩舆落下行礼。

“叩见太子殿下,殿下万福。”

“都起来罢。”

瑜安望向萧谚,佯叹:“世子入围场行猎,齐平山上竟遭此?不测,日后合该小心为上。”

萧谚不阴不阳:“有劳顾公子挂怀。”

瑜安笑?容明媚,宛若春花初绽,本就盛极的容貌愈发勾人心魄:“世子还是先?安心养伤,此?番有惊无险,或许正是齐平山先?祖庇佑,世子才能无恙。”

否则,可?不只是伤一条腿这般简单。

萧谚勉力未让怒形于色,若是此?刻命人而去,只怕更为难堪。

瑜安接着道:“只盼着世子早日养好伤势,再去击鞠场上一较高下。”

萧谚前时邀约,此?刻被重新提起。

“好啊。”他一字一顿。

瑜安回之一笑?,云淡风轻。

她?同成王世子已是结下深仇,何必在乎多得?罪那么?一两分?。

让自己?心中畅快,才是最要紧的。

她?颔首一礼,与?萧询先?回晗光殿。

奉帝王旨意,由东宫主理成王世子遇刺一案。太子殿下雷霆手腕,不出两日,事情水落石出。成王府无异议,尽数盖棺定论。

无论真相为何,几日事端传到猎宫世家们的耳中,便是围猎场上出现刺客,伤了成王世子。

太子殿下与?靖平王封山搜捕,刺客业已伏诛。

因箭羽出自成王府,无可?转圜要从萧谚身边人入手。

随世子入山行猎的亲卫被一一带去讯问,瑜安不知?萧询借此?除去了多少成王府亲信。总归萧谚有把柄在先?,不认也得?认下。

外间事务料理毕,萧询回到晗光殿时,已是月挂中天。

瑜安一直未睡,还在桌前等着他。

两日的忙碌,太子殿下神情难掩疲惫。

只是见到心爱的女?郎时,眸中仍旧自然而然带上几分?笑?意。

“有何事么??”他温和道。

瑜安推了一杯温水到他面前,犹豫片刻,方开口:“殿下可?曾见过我的平安符?”

她?躲避追杀时,匆忙之际,将平安符遗失在了齐平山中。

偌大一座齐平山,找寻只怕不易。

自小到大在身旁的物件,难免觉得?可?惜。

瑜安不无豁达地?想,就当是平安符为她?挡了灾殃。

上一篇: 夫人威武 下一篇: 前任登基为帝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