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火葬场实录(64)+番外
转身之际,忽听得一道熟悉的声音:“郡主请留步。”
层层暗卫退开,见到朝宸宫的总管,瑜安算是知晓比邻而居的那位贵客是谁。
天边霞光绚烂,为绮丽桃花更添一抹艳色。
此处乃绝佳赏景之所,桃花花瓣飘落,恍若仙境。
“你在此处作甚?”萧询望向专心赏花的人,开了口。
瑜安依言答了,不过此话,她倒是更想问萧询。
大抵是猜到了她的心思,年轻的君王道:“朕来寺中请一道愿罢了。”
推行新税制在即,以两税代租庸调,已万事俱备。
瑜安点了点头,没有多接话,并不过多关心萧询之事。
“陛下,郡主。”
脚步声近前,御前的侍女奉旨取了一件天水碧的斗篷来,萧询道:“山风凉,若要赏花,还是加件衣裳。”
侍女上前,瑜安谢绝了他多余的好意:“不必了,也到了回去用斋饭的时辰。”
“也好。”萧询颔首,“往这边走。”
他起身带了方向,回身看她。
走亦不是,留亦不是,瑜安犹豫片刻,还是抬步跟上。
斜穿过一条小径,饭菜的香气渐渐浓郁。
坐在寺中的小饭堂,小沙弥为二人端来了饭菜,原本是已装了食盒,准备送去他们院中。
他们面前的菜色一般无二,一碟蒸豆腐,一碟葵菜烩茄子,一盅冬瓜汤,虽都是些素菜,但寺中烹饪得极好。
山中泉水蒸煮出来的米饭,带着桃花的香气。
豆腐鲜嫩下饭,烩菜的酱汁亦不错。
只不过瑜安从不喜茄子,先将葵菜挑了几筷子出来,将茄子拨至一边。
差不多吃了七八分饱,她盯着碟中剩下的茄子,佛门圣地,浪费蔬食终归不妥。
犹豫的当口,对侧的君王却取走了这半碟烩菜。
大约是在军中待过,萧询于饮食上没有她想象的那般挑剔。
用过饭,二人同行一段,各自回禅房。
“陛下,”高进入屋请示,“是否要起驾回宫?”
天色已暗下来,若要下山须得快些。
“不急。”萧询淡淡道,“再多留一日便是。”
第37章 狼狈
瑜安从济善堂出来时, 下起了绵密的小雨。
顾氏玥安的牌位盖了红绸,几位沙弥诵经祝祷一夜后,为她将牌位捧出。
而后, 她独自一人留在济善堂中,一一叩拜过顾氏先祖。
清烟袅袅,往事零零碎碎在她脑海中闪烁,时断时续, 压得人几乎喘不过气来。
顾氏冤案, 她为旁观者听起时尚且愤慨。这些年小叔叔背负深仇踽踽独行, 又是何等难挨?
时至今日,她尚能离开, 可记忆中的至亲之人,都变作了冷冰冰的牌位。
天渐渐暗下来, 瑜安倚在檐下, 望细细密密的雨帘, 仿佛永远不会停歇。
山间春景,此时此刻宛若一幅水墨画,在不停地晕染、流动。
她望着天边光亮一分一分退去,撑起了身侧的油纸伞。
雨帘蓦地隔开一道, 雨丝落在伞面, 声音泠泠动听。
行了一段路,雨势毫无征兆转急,济善堂与禅房尚隔着大半座寺院。
寺中小径已积了几处水洼, 庆善泉水汩汩流出, 行走需格外留神。
瑜安月白的裙摆沾染不少泥泞, 手中的油纸伞在风雨中更显单薄。
细雨如织中,高进撑了伞迎上前:“郡主来避避雨罢。”
寺中的茶室建于庆善泉旁, 置身其间,可听山中鸟鸣,泉水泠泠作响。
小小一方茶室中,瑜安在蒲垫上跪坐下。
萧询方烹完一道茶,取了茶夹,将白瓷红梅的茶盏斟至瑜安面前。
茶汤鲜亮,清香如兰。
瑜安饮了些热茶,春雨绵绵,雨势并无停歇之势,却合帝王心意。
室中氤氲茶香,瑜安怔怔望窗外雨景出神。
此处位置选得极佳,雨声回响,汇入泉中,自然之音若天籁。
茶盏中添了新的茶。萧询点茶时,动作若行云流水。
“陛下。”瑜安握着茶盏开了口,“可还记得,我小叔叔初至北齐的模样?”
她很想知道小叔叔过去的故事。
对上她的目光,萧询默然一瞬,颔首说与她。
……
春雨留人住,雨天赶路不便,瑜安在寺中多留了一日。
晨起时,天放了晴,泉间还出现一道小小彩虹。
瑜安在午时前下了山,未乘车驾,吩咐平淮牵来一匹快马。
“主子……”
“无妨。”顾瑜安翻身上马,她心中闷得慌,只想吹吹风。
马鞭扬起,骏马奔开四蹄疾驰。
开始靖平王府的两名护卫尚能勉强护在郡主身侧,渐被远远甩开。
风贴着两侧脸颊而过,道两旁的树木后退不止。
纵马在官道上,天地间皆是自由的,胸中的浊气方消散些。
奔行数十里,乌云变幻,闪电划破天幕,惊雷乍响。
雨倾泻而下,溅起无数水花。
细雨朦胧中,瑜安一时失了方向。
她勒住缰绳,雨水打湿了鬓发,马儿不安地原地踏着。
四下望去,前处隐隐约约有座供行人休憩的凉亭。
将马牵在亭中,雨丝斜落下,凉亭中地面半明半暗。
瑜安衣裙已被雨打湿大半,贴在身侧。
春风伴雨,吹得人发冷。
她挤出些裙摆上的雨水,向雨淋不到的地方靠了靠。
湿淋淋的衣袖擦过面颊,水滴下,并无多大用处。
天边灰蒙蒙的一片,路上罕有行人。
她一直沿着官道行,心中估算,离城中少说还有六十余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