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火葬场实录(86)+番外
所以西山兵营萧询是必去的,带上她同往,不过是因二哥生辰凑巧罢了。
“我记得,西山兵营主将乃宁国公赵成,是陛下的心腹。”
在小叔叔面前,瑜安无需避忌,侃侃而谈:“与大梁不同,北齐尚武。朝中几大世家皆随齐高祖征战天下,子弟拥有世袭的官位荫封。可惜几代下来,虽有像世子赵凌这般的翘楚,但大部分都有德不配位之嫌,于国无益,空享俸禄,上不了战场。”
北齐厚待武将是惯例,所以小叔叔甚至能以军功封王。
“朝中开武举,初衷是从平民子弟中选拔将才以任武职,明面上百利而无一害。只是却触动了世家利益。新的实职授给能者,还要有虚职供养世家子弟,二者之间如何平衡,是陛下该考虑的。陛下调魏国公世子往平州,想必有安抚魏国公府之意。”
魏国公府得了实在的好处,便少争执。
“不过有一点,要提防冗官冗兵之害。”
世家的位置不能动,新的官职要增添,对国库是不小的负担。好在明帝在时国库有些积攒,萧询改税制也是为了开源。
等到时机渐稳,便该逐步削减世家荫职。
瑜安说得无比顺畅,顾昱淮眸中满是赞许。
“这些,你可告诉过陛下?”
可惜没有女子为官的先例,他家玥儿必有一番作为。
“无需。”瑜安坦然道,萧询也不会在意。
……
南陈使团月初入京,是北齐近来一件大事。
清涵郡主早早要了望仙楼视野最好的二层雅间,约瑜安一起瞧个新鲜。
百年来,南北两地鲜有交往,又有淮江天险相隔,彼此之间都有好奇窥探的心思。
南陈使臣队伍绵延数里,自辰时起,皇都城门大开,迎南方贵客。
街两旁围了不少看热闹的百姓,有京兆尹的兵卒隔出一条道来。
队伍当先多是护卫、陪臣,清涵郡主暂无兴趣。
她轻摇团扇,声音中有些回忆与怅惘:“我初次见你,就是在此处。”
那一日大军凯旋,皇都上下一片欢腾。
她原本是与几位要好的世家小姐相约,陪着歆宁一同来看她新胜归来的兄长,宁国公世子赵凌。
可偏偏人群之中,她一眼便被那俊逸公子吸引走了全部目光。
虽同着戎装,可那位公子眉目清冷如画,宛若谪仙一般。在他身旁,其余人再难入眼。
因父兄出征的缘故,歆宁对军中的消息灵透许多,道那位是叶家三公子叶瑾舒。
她心底记下了这个名字,等候着有机缘再见。
“可惜歆宁近日抱恙,未能前来。”想起今日事,清涵郡主不免遗憾。
南地富庶,盛产丝绸,蜀锦、云罗锦更是天下闻名。使臣队伍衣着富丽,不负盛名。
南北风俗大有不同,单是看衣制便可知。
底下人群忽而喧闹起来,瑜安循声望去,见无数护卫、侍女簇拥着一驾轩车而来。
轩车外饰锦绣,车架刻绘浮华,精巧无比。
“车中坐着的应该是顺颖郡主。”清涵郡主用团扇一指,“策马在前的郎君是此次使臣之首,南陈君主第四子,昌王陈旭。”
南陈以君王姓氏为国号,在诸国中独树一帜。
顺颖郡主是昌王的堂妹,听闻很受陈王后喜爱,常出入宫廷。
透过车驾的锦纱帐,隐隐约约可见其中一抹倩影。
香车驶过,围观的百姓反响愈发热烈起来。
清涵郡主看向瑜安:“对了,三日后的接风宴,你预备穿什么?”
“不急罢?”
王府中她未上身的衣裙不知凡几,按礼数装扮便好。
清涵郡主不大赞同,母妃这半月一直预备着此事。
她道:“你可知道,这位顺颖郡主在南陈有第一美人之称?”
“哦?”
清涵郡主也是从母妃那儿听得:“此番南陈特意送一位郡主前来,与大齐和亲的心思再明朗不过。你想啊,若是送一位公主,难得后位,让陈国平白矮上大齐一截。因而郡主的身份再相宜不过,况且顺颖郡主又是难得的佳人。”
她忍不住同瑜安倒了些苦水:“这些日子母妃对我耳提面命的,还请了宫中的嬷嬷看顾我礼仪规矩。母妃说大齐这一代没有公主,年轻一辈里,少不得要我这位郡主跟着撑场面,不可谓不慎重。要不是我求了母妃许久,今日可出不来……”
瑜安被她碎碎念的模样逗乐,康王妃必定是极疼爱这个女儿的,才能养出她如此娇憨可爱的性子。
……
五月初三,为陈国使臣的接风宴设于太极殿。
依待客之道,大殿左首几席为陈国贵客席位。
临近开宴时辰,殿中宾客几已齐至。
顺颖郡主坐于第三席,她着烟青色裙裾,腰束锦带,衬得腰身盈盈一握。外罩浅一色撒花织金的锦绣外衫,颈前肌肤莹白细腻,有着独属于江南女子的柔婉。
她生得柳眉杏眼,额间一枚花钿,妆容无可挑剔,端的是天香国色,南陈第一美人名不虚传。
似是早就习惯众人或倾慕或羡艳的目光,顺颖郡主在席上骄矜坐着,偶尔对近身的两位侍女吩咐一句。
她鬓边步摇微微晃动,映照美人无限华光,一举一动皆勾动旁观者心绪。
顺颖郡主勾唇,对此情形早有预料。
清涵郡主在自己席上百无聊赖坐着,她旁边的位置空出,主人尚未到来。
她时不时向殿外望去,翘首以盼。
“郡主您瞧——”
太极殿外,着碧色衣裙的女子款款而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