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同人)知否发糖日记(232)+番外
皇帝和太后赌气,朝中大臣纷纷站队。
沈国舅、袁文绍和郑将军以及仍在扬州的顾廷烨和盛长柏等人知道,这件事表面上是宋英宗生父是皇考还是皇伯的问题,实质却是官家和太后就改革还是守旧之争,于是都站在了宋英宗和改革派这边。
作为御史领袖的齐衡却出乎顾廷烨和盛长柏所料,带着吕诲、范纯仁、吕大防等御史大夫以及曹太后忠实粉丝张茂则一起,旗帜鲜明地站在了曹太后那边。
桓王身为宋英宗亲子,却因为身份敏感,拉着亲爱的弟弟平王开启中立派。
对于宋英宗来说是惊怒,对于曹太后来说则是惊喜了。
和两位王爷一起中立的还有英国公、申国公和盛纮。
盛家女婿文炎敬官职太低,他想站队也没人重视,便跟着岳父盛纮保持中立。
墨兰的夫家梁家已经暂时退出了政治舞台,没人关注。
刘贵妃带着儿子秦王和自己网罗的一帮小喽啰则是另外一种中立,俗称骑墙派。
桓王的中立是不参与不干涉不表态,刘贵妃则是在官家面前痛斥曹太后,在曹太后面前则指责改革派,说官家也是被沈国舅和顾廷烨迷惑了。
一时间改革派和守旧派展开了对宋英宗生父尊礼的大辩论,中立派观棋不语真君子,骑墙派唯恐天下不乱,引起了一系列政治事件,史称濮议之争。
齐衡作为御史领袖,每日舌战群儒,劳心劳力,人都瘦了一圈。
明兰看在眼里心疼不已,自然也就不愿意因为傅小娘横生枝节,加重齐衡的负担。
明兰一向小心谨慎,朝堂之事可不是好的八卦题材。
俗话说祸从口出,富贵人家下人众多,谁知道会不会被人偷听呢!
贺家不在朝堂,梁家暂时退场,文家根基太浅,贺老夫人、墨兰和明兰并不是好的倾诉对象。
即使憋不住非要倾诉,明兰也只会找张桂芬和海朝云八卦。
所以明兰听了如兰的话,不过笑笑说:“傅小娘还算安分守己,没必要闹得太大。”
接着便将话题引到了品兰和墨兰的身孕,以及文君猗小朋友的身体发育上。
明兰如兰墨兰陪贺老夫人吃了午饭后,品兰才春风满面地出来见客。
众人一看,心下了然,小夫妻定然已经和好如初。
如兰心急口快,急忙问她:“品兰姐姐,贺姐夫是如何让你原谅他的?”
第174章 翩鸿自传
品兰笑着说:“官人这一次是真被母亲逼急了,居然强硬了一回!他对母亲说,婚姻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我只是曹表哥的表弟,既不是曹表哥的父母,也不是走家串户的媒婆,曹表哥的婚事我管不了。娘您既然这么关心曹家,不如就留在宥阳贺家祖宅和曹家做伴吧!我每个月给您送一百两银子当家用,您保重,我先回汴京找祖母和娘子!然后他就真地自己回来了!”
贺弘文破天荒地杠了母亲一回,坚持了原则和底线。
有了这样的表现,品兰当然就原谅他咯!
贺老夫人点头深以为然:“如果弘儿她娘自己回了汴京,今后只要她开口提曹家,我就送她回宥阳老家!”
明兰少不得打趣品兰一番:“贺姐夫经过品兰姐姐怀着身孕带球跑事件,今后一定对娘子更加言听计从了!”
品兰素来大方,任人玩笑也不着恼。
大家肆意说笑了一阵,盛家姐妹才告辞回家。
明兰回了自己院子,小桃和荔枝还没来得及给她换衣服,留在家的杨梅和枇杷便捧着茶水凑上来汇报:“大娘子,傅小娘又去二门等大人了!”
明兰已经见怪不改了:“又去了?这是这个月第几次了?”
小桃荔枝杨梅枇杷都开始掰着指头数,明兰笑道:“罢了,还真算呢,我就随口这么一说。我叫你们告诉厨房今晚准备松花鸡汤锅,官人爱吃那个,厨房可准备好了?”
宋朝人的汤锅,就是现代火锅的雏形。
在一个生炭的小火炉上架个汤锅,把各种肉切成薄片,等汤开了涮熟沾着调味料吃。
明兰所说的松花鸡,可不是一般的鸡。
汴京一个农户用山中散养的山鸡和家鸡杂交品种,渴饮山泉水,饿食松果仁,取了个风雅名字叫松花鸡。
纯天然,全有机,吃起来有股格外的清香,是汴京也只有权贵才吃得起的奢侈。
小桃表示松花鸡汤锅已经准备就绪,就等大人回家了,然后又怂恿明兰:“大娘子,傅小娘总是这么不死心也不是办法啊,后花园二门口小书房,堵得大人回家后都不敢出咱们正院门口了!您还是管管吧!”
明兰一想也是,齐衡上朝已经很辛苦,不能让他下朝还这么辛苦,否则自己这个娘子岂不是吃干饭的,于是照照镜子整整仪容说:“是时候出手叫这傅小娘死心了,小桃,咱们也去二门,迎一迎官人。”
齐衡下衙回家,在二门又双叒叕被傅翩鸿堵住了,忍不住按着额角道:“傅娘子,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不要再到处堵我,我头疼……”
傅翩鸿听了,简直气不打一处来。
齐元若,你头疼,我也头疼!
你以为我想这么不矜持不自重地到处堵你吗?
从小到头我只要一对人示好,人家马上就贴上来,偏偏你齐衡是个例外!
我来你家三个月了,你眼里却根本没有我的存在!
你不给我机会,我怎么向你展示我比盛明兰更加好?
傅家本是兖州望族,与曲阜圣人孔家世代通婚。
傅翩鸿的父亲是傅家嫡支的优秀子弟,母亲则是孔家远枝嫡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