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娇藏(125)

作者: 艾哟哟 阅读记录

“是。”

殿门又吱嘎一声,缓缓关闭上。

没人说话,殿内沉寂良久。

想要搅乱大齐朝野,李娥后宫之主这样的身份出马,事半功倍。

夏漪涟是故意的,他故意惹怒李娥,好叫她病急乱投医,彻底乱来。她打头阵,他在后面推波助澜。

李娥等了半晌,看夏漪涟如老生入定,眼观鼻,鼻观心,不道歉,也不请罪。

她那一双阴冷的眼盯住夏漪涟一动不动,如果能化成手,肯定当场将他撕扯成两半了。

本来以为他对阿璩那么好,至少在立储这方面,他会同自己一个心思,大家往一处使劲儿。但是她讲了半天,夏漪涟始终绕来绕去,并不正面接招。

阿璩做了太子,将来做皇帝,他就是皇太妃。一个逆臣贼子之子,能够享尽荣华富贵,安然活到老,这样的结局不好么??

李娥咬咬牙,不再提示,直接下命令道:“我叫房季白帮我为璩儿争夺皇储大位,他拒绝我了,你替本宫去劝劝他!”

夏漪涟顿时眼露错愕之色,一息之后,他为难道:“表姐,你自己都说了他就是白担了个宠臣的名头,关键时刻,皇上根本不信任他啊。表姐何不干脆直接与首辅大人合作?”

“跟王振合作能得什么好处?有他当权,还有我们母子俩什么事?”

夏漪涟点头:“哦,对,是呀。”

他的装疯卖傻,叫李娥又暗自咬了咬牙。

硬生生挤出一脸和颜悦色的笑意,“漪涟,你也别刻意贬低房季白了,我还是知道他是有几分本事的。”

李娥改口不再喊他小凤,而是叫他漪涟,且特意将“漪涟”两个字拖长,威胁意味浓厚。

夏漪涟眸色变沉。

李娥眼中闪过一丝得色,“我听说京中士子都很推崇他,朝中不少少壮派官员也都以他马首是瞻。这些人虽然官职低了些,但胜在人多。书生又意气重。你让房季白发动年轻官员们集体上书,请求皇上尽早立阿璩做太子。房季白本又掌着批红权,只要他领衔,加上身后有百官跟随,这件事情我觉得成功的几率很大。”

夏漪涟张口要拒绝,李娥根本不给他说话的机会,“你别啰嗦了,只要房季白答应,有什么困难他自会想办法解决的。行了,就这么着吧,本宫等你的好消息,你可以回去了。”

皇后端茶送客。

夏漪涟迟疑,但仍是虚虚实实地口中应下,然后起身告辞离开。

路上红线问他:“咱们是不是要找人传信给房大人,约她见一面啊?皇后给咱们三天时间,可得抓紧点。”

“不慌,过了三天再说。”

“昂?”红线不解。

抬头看向侧旁的主子。

夏漪涟正咬牙切齿,“前天儿才得了消息,有人弹劾她私入后宫。王振那阉人,敢给我的寻寻挖坑,爷肯定要找机会报复回来!不过,也真是怪事了,这么大个后宫,明明看着鬼影子都没几个的,怎么到处都是眼睛啊?”夏漪涟站定,烦躁地踹了脚道旁的紫薇树。

深秋,紫薇花正盛开。

满头嫣红,红得似火。

发泄的人走了,一树紫薇花像一团火在晃动。

红线追上去,嘟哝:“还不是怪你,把房大人强留了一个多时辰才放她走。那天房大人是从坤宁宫出去的,进出皇宫都会记录在册。人家随便一问坤宁宫的人,房大人是几时离开的呀?一核对,时间便对不上了,这不就露馅儿了么?哎,不说这了,郡主,皇后交代的差事到底该怎么办呀?”

“凉办!”

--------------------

第91章

==================

新君果然开始选秀女, 不过,并未大张旗鼓全天下寻觅,而是就近在京郊临近几个郡县里搜刮了二十名长相清秀的女孩儿作为待选秀女送入了皇宫。

大齐祖制, 为了避免后宫和外戚干政, 秀女皆选自民间, 全是出身普通人家的女儿。所以,皇帝选秀女这件事情并未引起多少波澜和关注。

臣工们只关心下一任皇帝何时出现。

而皇后也所料不错。

二十个女孩子虽说是待选秀女, 却个个雀屏中选。王振一手主使,直接将写好了位分的封妃宝册送到李娥那里, 让她一一加盖皇后的凤印。

从传出选秀女的消息到妃嫔们册封, 前后不过半月之间。速度之快, 前所未有。

这期间皇帝始终未在坤宁宫露面,皇后也试图以选秀女这件事情有些事情需要请示为由请求觐见皇上,但自然未被召见。不过, 皇帝还是维持了表面上的体面, 便是给宫中已有位分的自己仅有的两个女人, 也即皇后和凤贵妃, 都给予厚厚的赏赐,以示安抚。

李娥仍是气得不轻, 她直接将凤印丢给顾嬷嬷, 让她去盖章。

但流程没结束,秀女们册封之后, 由管事嬷嬷领着一个个到坤宁宫向皇后跪谢敬茶、聆听皇后家训。这就跟民间男子纳小, 妾室给正房敬茶是一个礼数。

此事完了后, 对皇后的折磨这才告一段落。

然后这群女孩子全部住进了储秀宫, 待嬷嬷们教导好了宫廷礼仪后才会分拨宫殿, 各归各位住进去。此后长居深宫幽院, 悲欢离合都在这三丈红墙之内了。

对于选秀女这件事情,臣寻以为新君或许是想勉强自己尝试一下接受男欢女爱。

想要传宗接代,得到流着自己血脉的后代,那就必须要接受寻常人的欢爱模式。

可能因为后宫骤添大量新人,君王要雨露均沾,要哄旧人陪新人,身心都很操劳。大臣们体贴皇帝,默契地没拿政务去烦他,内阁奏疏大减,臣寻因此十分清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