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令酣春失守(55)+番外
那字迹清晰而挺拔,隐藏着果断与桀骜,少年眉心着了阳光,目光看似明亮,眸底却格外深沉。
他的袖子不宽不长,是方便干活的衣服,但几翻运笔之下,少年的发梢与腕间染上了晨光,他便宛若穿上了名仕的长袍一般,明明粗布麻衣,却又无端俊逸潇洒。
“那你觉得,他会写下什么?”
那日,刘英维听着邢望对剧情的分析,像是忽然来了兴致,于是他便朝少年这样问道。
“我觉得,有四个字,一定适合‘秦渡’来写。”
当时邢望便睁着澄澈的眼睛,用着格外笃定的目光看着刘英维,干净有力地将那四个字果断道出――
“卧薪尝胆。”
镜头里,少年运笔的动作戛然而止,因为他听到了屋外传来的敲门声。
“有人在吗――”
门外是带着京城口音的问话。
秦渡微弯嘴角,将最后一字写完,便收好笔墨出了房间,关上了房门。
“谁啊――”
少年的清亮嗓音在院子里响起的时候,镜头落在了他写完的那最后几个字上。
一笔一画带着锋芒,柔和的阳光也不能使得那四个字的锐气减少半分,一点阳光落在那最后一个字上,与它其中的“日”字交相辉映。
“字不错。”
邢望一条过后,崔璜带着笑意对他说道。
他拿过苗蕊递过来的水,矜持道谢:“多谢前辈夸奖。”
邢望的毛笔字是他外公外婆亲自教的,所以写得很好。
“啧。”副导演对这小年轻的演技也是服气了,“挺有天赋的小伙子,怎么没早点进圈啊。”
邢望回之以谦逊一笑,没有做解释,然后他便被刘英维喊了过去。
“这场戏不错,入戏速度快了。”
刘英维和蔼笑道。
“这要多亏刘导教诲。”
“你对角色有着令人出乎意料的把控能力。”刘英维这样对邢望说,“注重细节,善于揣摩,这不是天赋就能赋予得了的。”
在这些点上,你和你父亲格外相似。
――刘英维没有将这句话说出口。
许是思念故友,刘英维忽尔觉得少年刚刚眼尾扬起笑着的模样竟莫明与年轻时邢长空的模样重叠了。
刘英维最初选择邢长空来饰演秦渡的原因便在于,邢长空的相貌、年龄和演技都十分贴合这个角色。
在整部电影里,秦渡大多是以青年或是中年形象出现,电影前期只有一小段情节,秦渡是以少年形象出现。
秦渡的青年和中年时期邢长空都适合饰演,至于少年秦渡,刘英维在权衡利弊之后便没有让邢长空来演,他打算将这个角色交给年纪合适演技过关,相貌还不拖后腿的后辈。
于是当年他便将这个角色交给了邢长空介绍过来的一个小年轻。
可他没有想到,邢长空会有看走眼的一天。
他更没有想到的是,邢长空夫妇会遭遇那样的“意外”。
大抵是上天想跟他证明,世界虽荒唐却不乏希望,所以才让他遇见了长大后的邢望。
剧本围读结束后,刘英维问过邢望:“当你知晓秦渡这个角色的时候,你首先想到的是什么?”
邢望难得没有立刻回答他。
直到许久过后,刘英维才听到少年轻声道:“我想到的,大抵是孤独吧。”
刘英维哑然。
秦渡的确是个孤独的人,他的生活是充满烟火气息的,可也是无声和清冷的,家人去世后,他的身影是萧索的,眉目是落寞的,前路是迷茫的。
而这些,都与曾经的邢望十分相似。
晚秋悲凉,满月挂在枝头,身侧却再无父母至亲的孤独,也是思念早已入骨,却无处安放的孤独。
这,也是邢望觉得自己与秦渡这个角色产生共鸣的原因之一。
第32章 纨绔
邢望投入进剧组的工作之后,他便总觉得时间过得飞快,像是回到了他在国外求学的那一段时间一样。
因他是主演的缘故,所以他身上的担子也重,剧组刚开工的时候,他甚至鲜少有空闲的时间,而长时间高度集中精神工作导致的后果便是,他又失眠了。
邢望睡在剧组订好的酒店的床上,辗转难眠,眼睛一闭上,脑子里出现的,便都是一大段一大段的剧本台词,以及他自己写的人物小传。
他倒不是疏于锻炼的人,毕竟有个极度重视自己身体情况的兄长,所以他的耐性和体力都不错,但今天几番折腾下来,他也还是感觉有些累。
肩膀和双腿都有些乏力,脑袋也因为作息失调而有些昏沉。
邢望扯了扯自己的黑发,忽然感觉有些烦躁。
拍戏其实不是什么轻松的事,邢望自小就知道这个道理,毕竟他幼时就经常听父亲吐槽自己的剧组生活,但不论怎么吐槽,父亲还是会义无反顾地投入进剧组拍摄中,并且甘之如饴。
那时候邢望还不懂,为什么父亲会甘愿为一件令人疲惫的事情而奔波,待到后来他开始更深层次地学习小提琴时,他便渐渐明白了――
因为热爱,所以所有的苦头和困难都会成为带着甜味的期盼和向往。
所以当邢望从演戏中感受到乐趣并且开始喜欢上演绎角色的时候,他也开始乐于接受这样令人疲倦但又使人充实的生活了,但是……
充实是充实,失眠也是真的。
邢望微不可查地叹了一口气。
睡不着会让人感觉很难受,但令他更难受的,是他担心自己今天睡眠不足,会影响明天的拍摄。
房间里其实还开了一盏小夜灯,是俞冀安叮嘱苗蕊去买的,邢望平日里什么都不挑,但夜里睡觉时一定要留一盏灯,要是不留的话,邢望能省去睡觉这个环节一直睁眼到天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