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迟慕(210)+番外
“啊?!有此等事,之前怎么没听人说起过?快说,后续如何了?”那妇人一激动,声音不觉拔高起来。周遭沉浸在台上剧情的宾客,不觉地朝她们这边望了过来。
见到此等状况,提到江南科场之事的妇人,压低声音,安慰她朋友道:“大伙都朝这边看过来了!没事。最后都解决了……散戏后再跟你细说。”
席上这才安静下来。
在一旁的妙如听在耳朵里,心里却是难以平静。
之前在父亲那儿听说,淮安老家长房的堂兄钟明信,好似也是今年应考。
当年有着相似志向的两人——信哥哥和旭表哥,还约好要在京中春闱中聚首的。希望他没有卷入这场风波中去。听说此类公案,情节严重者,朝廷的处罚可是极狠的。他们母子三人,孤儿寡母的。若毁了前程,今后靠什么为生?
回去定要找父亲再问问。
最后,戏台上的伶人,在众人的掌声中施礼谢了幕。
天色尚早,主人家又请大伙回了壁辉堂。
妙如没坐一会儿,汪峦映身边的丫鬟鸽儿。跑来请妙如姐妹:“我家四小姐请两位表小姐,前往落霞水榭那里一趟,说是几家的姑娘在那儿相聚。”
妙如跟妹妹向杨氏请示后,带着各自的丫鬟,就跟着鸽儿去了那里。
果然,落霞水榭里聚了几家闺秀,除了汪峦映外,还有上回在聂家认识的丁敏。当然也有锦乡侯府的邱馨悦。
另外两位,据介绍,一位是户部员外郎韩纪之女韩笙,另位是沈嫣然带来的,她表妹段棠华。据说是礼科给事中之女。
最让妙如惊奇的是,白三娘的小姑子任晔,竟然也在其中。
想到她哥哥任昭,跟旭表哥是好友,她出现在这里也不足为奇了。不知怎么没见着白姑姑。
众姐妹互相行礼后,大家就七嘴八舌地聊开了。
原来,钟家姐妹在梨春苑,陪长辈听戏的时候,她们几个就溜了出来,在这里比诗拼画,自娱自乐了一番。
妙如有些不太明白,她们把自己叫来的原因。不由得把视线望向汪峦映。
见到她眼中的疑问,汪峦映指着韩笙和段棠华,解释道:“这几位姐妹,想见识下表妹独门的画技,不知可否现场替她们作一幅?”
“是啊!钟姑娘,可否让我们也开开眼界,还从来没见过,逼真得像从图中走出来的画法……”韩笙开口要求道。
她是个长相甜美的小姑娘,十二、三岁的样子,一笑颊边有两个酒窝。
“哪有这样神奇,其实就是多画了些阴影而已,显得五官突出罢了……”妙如忙作低调处理。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你就让我们亲眼见识见识吧!”她又求道。
“咱们姐妹来做客时,并没有带画具笔来,下次有机会再让你们指正吧!”妙如推脱着,这画一作起来就是大工程,等会儿还要去前面给长公主祝寿,确实不是个好时机。
一旁的沈嫣然解围道:“你就不要为难她了!上回能亲眼见到,也是托聂姐姐的福,钟家妹妹还是特意从家中取回画笔作的。是吧!敏妹妹和馨悦?”
那两位连连点头。
沈嫣然接着道:“要不,咱们作诗吧!这个不需要特制的画笔……”
众女纷纷点头赞同,妙如头皮发麻,这群人今日是怎么了?
特意来掇芳园比拼的,她可没功夫陪着玩。不说她背不上几首明代以后的诗,就是能够背出,也觉得这样窃取名作很是无趣。
拉着妤如,妙如正要推辞,汪峦映出声了:“妙表妹,我还没见过你作诗呢!听哥哥说,你六岁刚启蒙时,唐诗佳句随手拈来,这些年来,应该精进不少了吧?!”
妙如面有难色,手一摊,对众人道:“小时候记忆好,背得比较快。你们也该知道,背诗和作诗,根本是两码事!写诗真没那慧根。要不,替你们磨墨吧!我的墨磨得不赖。”
众女哄笑起来。随后,那几位就开始联句,比起作诗来。
沈嫣然不愧是尚书之女,作起诗来确实有两把刷子。
妙如突然想起,梅玉尘上回提起过,她的才学不错,总喜欢随身带着作品。妙如朝她身边望去,果然发现,那东西就放在她桌前的手旁边。
听说沈尚书当年在江南为地方小吏时,被微服私访的太子,也就是现在的皇上,无意中发掘出来的,后来沈大人也进了翰林院。
作为儒士之女,她从小练得的这套本事,确实拿得出手,不愧于才女之名……
正在那儿发呆,背后突然一道力,把妙如猛地推向案边。让她不由自主地朝前扑了过去。
谁知前面就是沈嫣然,她写完诗句,拿着笔杆正在砚台里醮着笔墨。被身后的人一扑,墨汁全撒在她那件月华裙上。
众人一阵惊呼,抢救不及。
妙如忙上前道歉,顾不得回头找罪魁祸首。让烟罗过来,帮着替对方清理污迹。
沈嫣然的表妹段棠华,在一旁惋惜道:“表姐的这套衣服刚上身的,这可如何是好?!咱们等会儿还要在众人面前,给长公主拜寿呢!”
听了此话,妙如更加内疚了,连连向对方道歉,还向汪峦映问起,掇芳园里可有她临时替换的衣裳。
“三姐出嫁前,倒是留了几套在家中。要不,我叫丫鬟替沈姐姐取来,不过是穿过的旧衣,希望沈姐姐不要介意!”汪峦映应道。
沈嫣然摆了摆手,不以为意:“旧的有什么打紧,事急从权嘛!再说,咱们刚进门时,就拜见过你祖母她老人家。就是再见到时,看我换了身,想来也知事出有因,应该会体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