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美人迟慕(291)+番外

作者:草木葱 阅读记录

“妹妹,你不要紧吧!多久没爬山了?”明俨在旁边等着她。

“看你汗不冒气不喘的,肯定天天在练,今日在这儿等着妹妹呢!”稍稍理顺了气息,妙如抬杠起来。

“嘿嘿,这叫作未雨绸缪。谁知道你哪天有空要来比,反正也要锻炼身体的。”明俨也不掩饰,老实承认了。

妙如想了一会儿,正要回嘴,旁边来了一位婢女,朝着她施了一礼,朗声问道:“请问这位,是钟探花府上大小姐吗?我家夫人请您过去一趟。”

“你家夫人是……”妙如颇为惊讶,朝她来的方面望了望。

“我家夫人是前工部尚书,现户部尚书谢阁老之妻。几年前府里老夫人的寿宴上,奴婢曾见过姑娘。”那丫鬟耐心解释道。

妙如仔细打量了她片刻,是觉得她有些面善,遂点点了头,戴上刚才透气取下的面幕,朝明俨示意了一眼,跟着就过去了。

“妹妹,等等。我陪你过去!”明俨还是觉得不放心,追了上来。

妙如停了脚,等了他几步,两人一起跟着那丫鬟,朝偏殿的厢房那边走去。

钟家兄妹到达目的地时,一位少年正好走出来。妙如抬头望去,认出他竟然是谢玉廷。

她忙俯首屈膝,朝对方微微福了一礼。

的确是谢家人在此地,妙如回过头去,朝明俨嘱咐道:“里面怕有女眷。哥哥你还是在外头等我吧!”

钟明俨点了点头,依言守在了厢房门口,跟谢家公子一左一右立在外面。

进到里面,除了谢夫人程氏外,果然还有一人,是以前见过的谢玉琪。

朝程氏行完礼,妙如又跟她女儿相互见了礼,接着就跟她们寒暄起来。

“夫人怎么带着妹妹来江南了?!也不知贵客到了此地,都没上门拜访夫人。罪该万死!”她客套道。

“我们也是刚上灵慈寺。送琪儿她外公告老还乡,回京之前。想来淮安拜拜这里的菩萨。听说,你父亲的学馆开张了,也没到场祝贺一下,实在是失礼。”程氏眼底浮上笑意,跟她解释道。

妙如笑道:“开馆是去年九月的事了,也不赶趟,没机会请夫人喝杯水酒,确实有些些遗憾!”

“外面的那位公子。是你本家的族兄?”程氏问起明俨来。

“禀夫人,他是妙儿的同胞兄弟,去年年底才寻回来的。”妙如也怕人误会,忙解释起他的身份。

“同胞兄弟?侄女你是指……”谢夫人有些意外,钟家的情形,她再清楚不过了。

“就是跟妙儿同时诞下的双生哥哥。”接着。妙如就把怎么寻回明俨的经历,说与了程氏听。

“真是奇事啊!想不到忠肃公早就有后了!”程氏感叹道,随即又兴奋起来,“家父听到,铁定会高兴。能不能让婶婶见见你哥哥?”

点了点头,妙如就出去了。谢玉琪则躲到了屏风后头。

没一会儿,程氏见对方领来了位年纪相仿的少年。

在妹妹介绍下,明俨忙朝谢夫人施礼问安。对答了几句,就退到外面去了。

“钟探花生了对好儿女,真让人羡慕。”替他们骨肉团圆感到高兴,程氏喟叹道,“没想到你父亲这趟辞官回乡。收获还不少。家父一直在挺他惋惜来着,令尊现在过得还好吧?!”

“劳烦太傅老大人挂念,夫人您的关心。父亲如今虽为教书先生,比在京中为官时,好似精神还强上几分。想来,传道授业才是他的兴趣所在吧!”

“这就好!你谢伯伯在家里,也时常感叹,说朝中如今多事之秋。若多几个像你父亲那样,淡薄名利一心为民的官员就好了。也不至于罔顾边境百姓安危,只知一味退缩,竟主张纳币求和。”

“纳币求和?不是打胜了吗?怎么还要纳币!”妙如大感意外。

“侄女的消息有些落后了。前几场是胜了,后面节节败退,如今相持起来了。玉廷他表哥都失踪半年了,也不知是生是死,婆母眼睛都快哭瞎了。这不,非要回江南来,到大姑姐坟冢前奠祭,要她保佑儿子平安归来。你谢伯伯好说歹说,总算劝住了。玉廷玉琪还向他们祖母保证,上灵慈寺这儿,陪我吃斋念佛一个月,她老人家这才肯依。”说着,程氏竟掏出帕子,抹起眼泪来。

妙如心里骇然,忙宽慰道:“镇国公世子定会平安归来的。听师傅说,他以前经常来寺里布施,佛祖定会保佑,天底下善心虔诚信徒的。”

“但愿如此吧!多谢钟姑娘吉言了!”程氏收起戚容,随后又聊了几句回乡后的生活。

又过了一盏茶的功夫,妙如看到窗外天色不早了,向谢家母女告了辞。

当她走出禅房时,守在外面的明俨,跟谢家公子竟然聊得甚为投契。

见妹妹出来了,明俨起身告辞。谢玉廷脸上微微发红,朝妙如颔首示意,算是打了声招呼。

第一百七十六章 突变

落日的余辉,将本就蓊郁葱茏的云隐山,映得姹紫嫣红。

下山的时候,不需要你追我赶,两人倒是生出几分踏青的闲情逸致来。

明俨追问妹妹,她是怎么认识谢夫人的。妙如遂把当年船上施救的事说给了他听。

听完后,明俨惊得张大的嘴巴,可放下只鸟蛋,过了一会儿,才说道:“看不出,你还挺能耐的。我从小在水乡长大,都没听说过这种救人的方法。妹妹这个肯定不是慧明大师教的。”

妙如停下脚步,奇怪地望着他:“你是如何得知的?”

“我亲历过,前年有个小沙弥,失足掉进前面望春湖里,慧明大师就没能救回……”明俨娓娓道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