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迟慕(379)+番外
“隔一天才去教一次。得留出空闲来。让她们学点别的。”妙如跟着停住了脚步,回过头轻声答道。
“心儿没赶上,心里可后悔了,恨不得自己晚生两年,也能跟着你学学。”说着,艾氏指了指前面的亭子,提议道,“咱们上那儿歇歇吧!”
妙如点了点头。转身朝后面的莲蕊招了招手,让他们赶快上前来伺候。
莲蕊奔上前来,在亭内的石凳上铺了带来的帕子,请她们两位坐下后,就到亭外守着去了。
“你这丫鬟好似越长细致了,是怎么回事?”艾氏望着她离去的背影。好奇地问道。
“太后娘娘赏了几个嬷嬷和宫女下来,她也跟着受训了一段时日。总不能丢皇家的脸面不是?!”妙如抿了抿嘴唇,有几分无可奈何。
“不是这个了。你许叔叔刚收到了你父亲的书函。信中让婶婶劝劝你,别执拗了,破了那个誓言吧!”艾氏盯着妙如的表情,想摸清她的想法。
妙如一怔,感到有些意外,不觉问了出声:“爹爹无缘无故的。来信说这个作甚?!”
艾氏笑了笑,脸上浮出讳莫如深的表情:“也不是没缘故的,你许叔叔跟他写信去了,想……你看,心儿都出阁了。行儿还没说上媳妇,你不觉得蹊跷吗?”
想起上回许怡心的话,妙如脸上“噌”地一下红了起来。
“若是行儿早点说上媳妇,过两年就能抱孙子了。”艾氏喃喃自语道。
见妙如不再作声,艾氏解释道:“此事说来话长,公公大前年托他舅舅在淮安,替他挑了户人家。去年开春那姑娘,就在淮安瘟疫中没了!唉,合该没缘分。”
这话让妙如一惊,她不禁想起,汩润书院那位同窗来,也是这般没的。她的情绪跟着低落下来。
“在京里,我识得的人也不多,加上行儿这状况,我怕别人会有忌讳,说他克妻。”
“婶婶说哪里话?!妙如小时候还被人说过克亲呢!差点被送到道观里了。后来还是师傅出面,化解了此事。”
艾氏脸上露出欣喜的表情:“哦?!还有这等事?怎么没听人提起过?!”
“这种不光彩的事,哪会随便跟人提起。不过,那时因祸得福,跟佛祖结下了缘分,才有后来跟慧觉大师的师徒缘分。”
两人又起了身,出了凉亭,朝千佛塔那边走去。莲蕊在后面跟着,四五步之遥的距离。
抬头仰望塔身,妙如不禁感叹道:“不愧是千年古寺,这佛塔上的爬满了藤蔓,都融为一体了。”
艾氏正低头寻思着,该如何跟她继续刚才的话题。
此时,从旁边的林子里,传来嘤嘤的哭泣声。
妙如摇了摇头,携着艾氏就要离开这里,返回到前殿去。
突然听到,有个妇人的声音,提到了自己。
“不就是嫁给庶子吗?人家姓钟的女子,闹得都满城风雨了。不也是嫁不出去,都没见她寻死觅活的!”
妙如停住了脚步,反而,这次是艾氏要拉她走了。
前者摇了摇头,示意听听她们到底还要说些什么。
“能跟她比吗,她跑到太后身边献殷情,摇身一变成了郡主。若我有这身份,打死也不会嫁给他家庶子的。”一个带着厚重鼻音的年经女子,抽泣着回答道。
“你婆婆到底对你怎么了?”先前那妇人的声音又响起。
“没什么,好像就只有聂氏才是她儿媳似的。相公虽不是她亲生的,爹爹也在为公公卖命。不然,他这阁老也当不了那么风光。”
“这话谁告诉你的?”
“还要谁告诉?!上回春宴上,我亲耳听人说的。若不是她大媳妇怀了身子,我这见不得光的庶子媳妇,还没资格出入那种场合。姑母,当时是谁主张退亲的?”
“还不是你父亲听到姓沈的撺掇的。”妇人的声音中有些份虚弱和不自在。
“那次意外也是他家设计的吧?!”年轻女子的声音尖利起来。
那边突然有了片刻沉寂,又过了半盏茶的工夫,妇人的声音才重新响起:“莫要再想这些了,等将来你夫君考中了,有他爹爹在,还怕没个好前程?!熬个几年,再封个诰命夫人,只是时间的问题。”
“有大伯这太子连襟在前面挡着,就算熬上一辈子,他最多能升上三四品,算是顶到天了。哪比得上国舅府……”
“唉……”
见她们不再提到自己了,妙如也没兴趣再听她们的谈话。跟艾氏蹑手蹑脚地离开千佛塔这块儿。
“这是哪家媳妇?跑到佛寺来发嗔怨。”艾氏很是不以为然。
“还有哪家?!还不是现在最炙手可热的内阁首辅沈家的儿媳。”
“沈家?她二媳妇?”艾氏一惊。
妙如点了点头。
许太太恍然大悟,说道:“以前也听说过,她就那位以为未婚夫阵亡了,上赶着退亲的?”
妙如微微颔首。
艾氏嘴角露出不屑的表情,没有再议论沈曹氏了。
妙如见了,心里难免有些酸涩难当。也不知是为她自己,也是退亲的女子,而情绪低落。还是身为女子,不能掌握自己婚姻,而感到同悲。
发现她的异状,以为是被刚才排揎的话刺到了,艾氏拍了拍她肩头,安慰道:“要不是你倔强认死理,婶婶不知有多想,把你早迎进门去当儿媳。你爹爹在信中,就是想我们劝劝你,打破那个誓言的。”
妙如一惊,怔怔地望着她,想从对方脸上的表情中,辨出几分真假来。
艾氏见她愣住了,坦然地对视过去,问道:“怎么,你不相信?!早在四年前,你许叔叔就打探过钟探花的想法,还在汪家第二次提亲之前。唉,他也是有苦衷,你哥哥那时没寻回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