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
中
小
无限重生终结后我抛夫弃子了(213)
作者:猗凡 阅读记录
太子死后,姬后废朝三日,举国同哀。
高宗皇帝白发人送黑发人,大痛之下引发旧疾,双手颤抖无法执笔,由谢无忌代为撰文立碑。
姬后听从谢无忌建议,亲自为太子择选风水宝地,征调能工巧匠,建造陵墓。
同年十月,高宗皇帝册封福王为太子。传言姬后曾试图阻拦,直言福王心性狭隘,暴躁易怒,无帝王之相,难堪大任。
福王对此怀恨在心。
高宗皇帝退位之心越烈,朝臣反对之声也越发强烈。
太子周社正式协理朝政,然而他第一件干的事并不是积极的做出什么实绩,好让朝臣心服口服,坐稳太子之位。而是集中全部火力对准以张家为首的前太子党。
姬后几乎隐身,除了干系民生的国政要事她会积极处置,党派倾轧并不参与其中,甚至闭门谢客,眼不见为净。事情摆到高宗面前,他又是个感情用事,极易偏听偏信之人。甚至信了先太子周仁就是被张家逼死的谣言。
高宗对张皇后谈不上什么感情,但是对这个儿子却十分疼爱,大概是因为周仁是长姐舍下亲生子救下来的孩子,难免多几分关注。而这个孩子也与他十分的相像,性格柔和,敏感多情,父子俩说话经常能说到一块去。
周社说:“若不是张家逼迫,以三兄的性子肯定早就从太子之位上退下去了,他是那样善良温柔的人,若是做个闲散王爷,定能长命百岁,或者成为一代大儒。可是张家逼迫他。三兄在太子之位上并不快乐,这才积郁成疾,年纪轻轻便断送了性命。”
这之后周社又将搜集到的牵连上张家的各项罪证递到御前,高宗皇帝大怒,下令将张鼎下狱,彻查一干人等。
恰在此西北又起争端,白驰奉命平乱。
其实在白驰出征之前,发生了一件事,张鼎被下狱,张九郎在白驰的府上堵住了谢无忌,声泪俱下,质问他为什么要教周社说那些话?为什么要帮着周社对付他们家?
白驰怔怔的在边上站了会,被谢无忌支开了。
等张九郎走了,谢无忌找上她,她正在练剑,婵娟剑光流转,人如玉剑如霜。
谢无忌说:“其实婵娟还有一个名字叫比翼。”
白驰挽出一个剑花,收剑入鞘,只当他又在撩自己开心。
谢无忌依在凉亭的栏杆上,慢悠悠道:“你猜猜它为什么叫这个?”
白驰问:“张灿走了?”
谢无忌沉默了片刻,“他父亲结党营私,贪墨公款,数额巨大,按律当斩。只抄没家产,发配鹭洲,不祸及家人,已经是谢太傅从中斡旋,宽大处罚了。”
白驰叹口气,罪有应得之人,她不会多说什么,只是有些感慨罢了。
她侧身而过时,谢无忌拉住她的一只手,“小驰,”顿了顿,“你说话可还算话?”
白驰目露疑惑。
谢无忌:“你说等姬后称帝,你就陪我辞官归隐,从此天大地大,自在逍遥,你皆与我同行。”
那是床上说的哄人的话。
白驰不觉得当官有什么好,但也不觉得辞官归隐有什么好。像她这样的,即便身在这个位置什么都不做,当个吉祥物,做官肯定也要比辞官归隐有用的多。她一直对自己的定位很清楚,天道让她受苦,得了这神力,她也只是个有想法的莽夫。她本身没有经天纬地之才,也没有运筹帷幄的能力。所以当谢无忌很认真的问她想不想自己当女帝,他可以帮她的时候。她震惊之余,急忙否认。谢无忌也明显的松了一口气,说:“不是最好,我不想看你整日忙忙碌碌,连陪我的时间都没了。”
白驰不想当女帝,因为她知道自己不是这块料,可是一个人活着总要有意义,她想她可以是个招牌,也可以是个目标,让很多在绝望困境中挣扎的人看到希望。
她的满不在乎或许正是深陷泥潭之人的求而不得,就像她当年一样。
“那就等姬后称帝了再说吧,”她总是喜欢哄他,将他当成个小孩子。
她清楚的知道谢无忌只是外表看着大了,实则内心一直住着个小孩子,需要哄着捧着逗着,她从不觉得谢无忌能干脆的抛开一切归隐山林,他是谢家子,他走了,偌大的家业怎么办?他身后的牵绊顾虑太多。倒不似她轻松。
这也是她之前怎么都不想和他再有瓜葛的原因,可是有的人就是甩不掉吧,她也认了。便是除了她,只要在这世上活着,同人交往,和这个世间的联系也越深,现在也不是她说抛开就能抛开的了。
她将军府的人,她手下的兵,她牵头创办的女学,育婴堂,以她为榜样的努力挣扎且勇敢的女孩子,还有硬是被她拱火拱出称帝野心的姬后。
白驰出征前夕,将《遗诏》交给了谢无忌,她一直没给姬后,皆因她心中还有顾虑。谢无忌因她为自己考虑,感到很开心,他总是很容易满足,一些细小的事都会让他高兴半天。但是也容易生气,譬如那沈锦就被他撵去了军营里,不许他住在将军府。还有那一直纠缠她的红衣少年春情,她当时怎么撵都不走,谢无忌出手就再没见到他了。后来又过了好几年,白驰在姬后的身边看到了他。
彼时他一身宫人打扮,虽然是执掌宫廷内务的大总管,姬后身边第一大红人。善于逢迎的朝臣都要尊称他一声“千岁爷”。可是白驰还是觉得谢无忌也太狠了,真没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