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线女星,退圈回乡带娃种田记(185)
“没问题,我给你们安排了王牌向导,孩子们我会帮你看着。”
来接他们车,是冰雪大世界的主题车。
一上车,孩子们都格外的兴奋,“哇唔,嫲嫲,嫲嫲。
你看,是冰雪大世界的标志诶!”
说着,坐不住,这摸摸,那儿瞧瞧。
“你们都坐好,系好安全带,我们要出发咯。公主王子们。”
〔?!!〕
〔明明是东北的大老爷们,为什么听着说话怪怪的,还夹起来了?〕
〔这你就不懂了吧,‘哈’都能丢的人,夹一个算啥。狗头.jpg〕
这次来接机,他们准备的是豪华的商务保姆车。
苏一大家子坐在车里面,还隔外的宽敞。
“你们刚下飞机都口渴了吧,给你们准备了我们当地的特色花茶。”
说着就端出了一杯杯的茶,打开,一朵朵冻梨雕花就出现在了眼前。
几个孩子都没见过茶,喝着甜甜的凉凉的,就跟个冰糖雪梨水一样。
“伯伯,这黑不溜秋的是什么东西……”要不是在茶杯里泡着,苏明希一定会伸手戳一戳。
“这啊,是我们当地的特产——冻梨。”说着这局长就旁边掏出了一盒子的冻梨来。
一个个硬邦邦的,嗖嗖凉,在室内还散发白气呢。
就像是那冰蛋一样。
“这东西,在别的地方都没有,就只有我们这儿有。”
〔感情网上说的是真的?对待南方小土豆,待遇真不一样。
尔滨本地人,都没有这待遇,哭泣……本地人不值钱啊。〕
第159章 东北大汉说话也能夹的嘞~
小家伙都没吃过冻梨这个玩意儿。
一人小手抱着一个个冻梨,就啃了起来。
旁边的苏远洋好奇,看着小家伙儿,“啥味儿啊?”
“大伯,emmm~有股梨子味儿。”
“害,哪能没有梨子味啊,这就是梨冻成的。
大伯就好奇,这口感是怎么样的。”
“自己啃一个不就知道了,这么大个人了。”
叶贝妮觉得丈夫这话,真是……多问的。
“嫲嫲,你什么都知道,那你知道这冻梨的由来吗?”
“这个啊,我还真不知,我们不是这边土生土长的人。
这个问题,你可以问问伯伯,这冻梨是怎么来的。”苏烟温声细语的引导苏明希。
“伯伯,这个冻梨怎么来的啊。”
“这个冻梨的由来啊,是我们当地的一位农民伯伯发出来。
东北一到入秋,那就是梨子丰收的季节。
那时候他家的梨子丰收,还剩下很多卖不出去,就只能剩在了家里面。
伯伯呢,就把他家的梨子都放在了地窖里面。
等到冬天了他才猛地想起来,他家地窖里还放了梨。
不是突然想起来的,而是有一位和尚上门,跟这位伯伯化缘。
他才想起来,自家地窖里那些梨子。
就把这些发黑的梨子给了和尚,饿坏了的和尚一尝啊,对这冻梨赞不绝口。”
“这位农民伯伯以为和尚是说假话,明明这冻梨已经黑成这样了。
不就是已经烂了吗?怎么还会觉得味道好吃呢。
听了这话以后,他就自己尝了一个。
从那以后啊,这位农民伯伯就把自家的梨全都做成了冻梨。
慢慢的,这种水果就成为了我们当地的一种特色。
这种冻梨并不是放在冰箱里冷成的,而是放在外面自然冷冻成的。
刚开始的冻梨特别的硬,要吃就得先化开。
咬一口,将里面的汁水吸出来就可以了。”陈俊华解释着。
苏家的兄妹三人看着这文旅局的局长对孩子们说话的时候,那是夹着嗓子说的。
不禁笑了笑。
早就听闻这东北三省说话人说话都比较的粗犷。
这东北夹子一上来吧,还挺有意思的。
难为这些东北大汉了。
小朋友吸溜吸溜,“嫲嫲,好好吃!等会去的时候,我们可以带一些过去嘛。”
……
这位文旅局的局长是一点架子都没有,平易近人。
苏家的一大家子还跟人家聊上了。
不仅聊着当地风土人情,还话家常了。
“你看着也才三十出头吧?”
陈俊华笑了笑,“老姐姐,可不止嘞,我孙子都跟你家孩子一样大了。
我今年50多啦,就是长的年轻……”
“看不出来啊,还以为你三十出头呢。”
“这回我们一大家子人过来,真的是麻烦你了。
要不是你们过来接我们,我们肯定得打转,没那么快坐上车。”
“自从知道你们要过来我们这旅游的时候。
广大网友纷纷在我们公众号底下艾特,第一时间我们就得知了两位大明星要来。
这必须得安排上。
这老话说的好,出门靠朋友,虽然我们不曾见面。
可都是华夏的一份子,孔子说的好,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你们远道而来,我们作为东道主,应该进一下地主之谊,好好招待你们。”
〔醋了,里外不一致,呜呜呜,我能举报吗?
你这样会失去我的!我请求脱离尔滨籍贯!〕
〔这一声声的大妹子,听的我这心里面暖着呢。
在外地,就害怕地生,人陌生!〕
〔你们瞅,咱们的傅妹妹坐在前面的副驾驶座?
好像一个小土豆,明明一米六多,到了东北以后,在人群中都看不到她了。
南方小土豆的标配,带着卡通帽子,穿着白色羽绒服,可可爱爱的。
别说当地的东北大老爷们看到了稀罕。我也稀罕这个傅妹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