庶女不做妾(131)
太后道:“长日漫漫,总要做点事打发时间。”眼睛看向唐向晚:“这就是你信中常提起的孙媳妇吧?长的一点不比宫里的妃嫔逊色。”
唐向晚跪在太后脚边:“民妇拜见太后,太后万福金安。”
太后摆了摆手:“就莫要行这些虚礼了,我们吃斋念佛,求的是一个心诚,你年纪轻轻,必定对礼佛不通,也不必伪装喜欢,且叫小李子领你四处玩儿去,我和你祖母说会子体己话。”
唐向晚入内时,就把永寿宫打量了个遍,她不觉得谢柔儿的答案能在永寿宫找到,便跟着小李子走了。
小李子知道唐向晚怠慢不得,天气炎热,一时有些犯难去哪里逛比较妥当。又想她和李静云是妯娌关系,提议:“楚少夫人,咱们去德妃宫里坐会子如何?”
上次在德妃那里吃了个大亏,唐向晚脱口而出:“不去。”
小李子是个贴心人儿,又提议:“近些日子,安宁公主住在清远候府,不若奴才领你去皇后宫里逛逛,如何?”
唐向晚动心了,三皇子既然是皇后的儿子,秋霞有没有可能是皇后指派给三皇妃的?
瞅了眼身边的小李子,看他的年纪,应该是宫里的老人了。许多事,或许他比较清楚。从荷包里拿出一锭银子,塞进小李子的手里。
小李子挣脱着不肯要,唐向晚硬塞给他,小李子打躬作揖:“楚少夫人太客气了,您想知道什么只管问,奴才一定知无不言。”
果然有钱在哪都好使,唐向晚很客气的问:“李公公,您可认识三皇妃身边的秋霞?”
“秋霞?”小李子皱了皱眉:“您问她做什么?
第106章 赏…我子女?
唐向晚压低声音说:“前些日子三皇妃请我入府玩耍,秋霞那丫头,派头比三皇妃还大。我一时有些好奇,今日恰好入宫,才多嘴一问。”
小李子冷笑两声:“我和秋霞也算是旧相识,以前她在宫里时,性子还算温和。自打被德妃赏给三皇妃做贴身侍女后,气焰一年比一年嚣张起来。”
唐向晚陡然瞪大了眼,秋霞怎么会是德妃的人?或者说,德妃怎会把自己的侍女,指派给三皇妃,这不符合常理和规矩。
怕问的细了,小李子不肯正面回答,状似无意的八卦:“李公公,你不觉着奇怪么,一个宫里的妃子,把自己的侍女送给皇妃…”
小李子最懂宫里的规矩,有些事点到为止即可,想要知道更多的答案,唯有自己去挖,顾左右而言他道:“这您就为难奴才了,德妃宫殿里的事,和太后不挂钩,奴才自然也不会深入去打探。”
唐向晚知道这不过是推脱之词,宫里的人一个个比猴还精,无非是不肯告诉她罢了。
她改变了主意:“一直漫无目的的走着,委实太热了些,还劳烦李公公携我去德妃的宫殿小坐片刻。”
小李子笑着答应,低声嘱咐:“夏日炎炎,各宫的主子心里都窝着一团火,楚少夫人万不要引火烧身。”
唐向晚谨记小李子的教诲,来到德妃的宫殿,德妃斜倚在贵妃椅上,食指和中指捏着一颗晶莹剔透的葡萄,也不放嘴里吃,揉捏着陷入沉思的样子。
唐向晚看到德妃的刹那,心中的谜团拨开了云雾。
怨怪她第一次见三皇妃的时候,就觉得她眼熟,原来三皇妃和德妃长的有七分相似,竟比李静云和德妃还像姐妹。
小李子恭声道:“奴才拜见德妃娘娘。”
唐向晚收回神思,也跟着行礼。
德妃的眼尾从唐向晚脸上扫过,对小李子说:“你倒是有福的,知道本宫刚得了葡萄,便就来了。你且出去,叫百香拿一窜给你尝尝鲜。”
小李子唱了声喏,又说:“楚少夫人是太后让奴才携她四处逛逛…”
德妃烦躁的摆了摆手:“你放心,本宫不会吃了她。”
等小李子走后,德妃面色一变:“唐向晚,你胆子够大的。你把青白推入湖里,害他差点被淹死,本宫没有找你算账,你还敢送上门来。”
唐向晚装傻充愣:“德妃娘娘想是误会了,民妇身娇体弱,李二公子身躯庞大,民妇怎推的动他?何况三皇子都说李二公子是失足落水,于民妇有什么关系?再者时过境迁,娘娘一直没有追究,必定是没想过追究,何必吓民妇。”
德妃微眯着眼,忽然笑了:“你倒是牙尖嘴利,怪不得静云屡屡在你手上吃瘪。不过,你也得意不了多久了。”
唐向晚听懂了德妃的言外之意,淡淡道:“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人这一生本就起起伏伏,何必计较眼前的得失。能笑到最后,才是人生的赢家。德妃在宫里,应该比民妇更明白这个道理才是。”
德妃冷然一笑:“你倒是看的明白,静云若有你通透,也不至于成日为一个楚清安患得患失。”
唐向晚嘴角浮现一抹极浅淡的笑来:“光是看的明白还不够,胜在活的糊涂。弟妹未必不聪明,她只是选择自我欺骗罢了。娘娘呢?可曾为情爱癫狂过。”
德妃的思绪忽然飘的很远很远:“少女最爱怀春,可惜啊!天底下有诸多无奈的事,让你不能遂心遂意。”不仅无法遂意,还要每日饱受相思之苦,品尝妒忌的滋味。
唐向晚在心里加上一句,所以自己得不到的,也不让别人得到。果真如她猜想的这般,三皇妃未免过于可怜,德妃也实在太过狠毒。
作为当事人的三皇子,又是什么感受?眼睁睁的看着心爱的女子,嫁给自己的父亲做妾,那滋味一定不好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