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多娇,帝王捧在掌心宠(193)
福安这才意识到顾景行来到了自己身边,忙跪下:“让皇上笑话了。奴才没用。”
顾景行不悦地皱眉,问道:“你好歹也是御前大太监,有什么事不能直接找朕来说?哭哭啼啼的,像什么话。”
“奴才,奴才一时控制不住,怕惊扰了主子们。也怕……叫人看见了笑话奴才。”
“你随朕回养心殿吧,别在这丢人现眼。”顾景行深深地看了他一眼,便拉着曲挽宁,先行往养心殿去了。
“唉。”福安急忙擦擦眼泪,跟着顾景行回了养心殿。
顾景行问话,完全没逼着曲挽宁,安置了些点心:“朕来问问那老小子遇到什么事,你先吃点垫垫肚子,晚些朕陪你吃锅子。”
一听锅子,曲挽宁立马来了兴致。靠着椅背听书房里两个男人的对话。
福安并非是那种奴隶所生,也和小土豆那种罪臣侄子入宫为太监不同,他是自愿卖身进的宫。
他出身一个贫困潦倒的农民家庭,世世代代务农为生,可到了他父母那一代,父亲年轻时救人断了条腿,看病花光了积蓄,加上那几年边关战乱,朝廷的赋税又多了几番。
娘亲在生妹妹的时候难产,请不起稳婆和大夫,最后是村里的土财主借了一笔钱,才挽救了福安的娘亲的命。
只可惜,因为生得太久了些,妹妹在肚子里憋坏了脑子,生下来就是个笨的,虽长得可爱白净,一点都不像农民家的孩子,可却痴痴傻傻。
然而,一家人好不容易攒了两年,把借来的五两银子加上说好的一分利息,也就是一共六两去还给当地的土财主。
甚至为了表达感激,娘亲还挑了两只最肥的母鸡一并送去。
谁知,那肥头大耳的土财主竟是不认了,拿出当时签的字据道:“六两银子?打发叫花子呢?拿不出钱,就把你媳妇拿来给我抵债!”
福安的娘亲,是十里八乡有名的美女,却嫁给了福安爹这个农民,土财主早已垂涎许久了。
福安那年九岁,挡在自己娘亲身前,大喊道:“当初明明说好了是一分利息,你怎可如此?”
土财主摸着三层下巴,拿出字据:“看清楚了,确实是一分利息,但是是每个月,如今你借了两年,本老爷大方,连本带利只收你十七两白银!”
“你这是抢钱!我要去官府告你!”年幼的福安大声嚷道,直接被土财主身边的人丢了出去。
“去告啊,白纸黑字,签证画押,我看你能上哪儿告?”
“嘿嘿,小子,别说本老爷不给你们机会,半月为期,若是还不上十七两白银,便拿你那如花似玉的娘送给大爷玩玩儿。”
十七两……
就是全家不吃不喝,也得要六七年才攒的出来啊。
他可以少吃些,可以喝河水,可父亲的腿要吃药,妹妹还小要长身体……
第165章 痴傻的妹妹
福安一家到处去借,可世道就是这样,富在深山有远亲,穷在闹市无人问,谁愿意认这一门穷亲戚呢?
七八日过去,福安也不过借到三四两银子。
看着颓丧的父亲,终日以泪洗面的母亲,日益瘦弱的妹妹,福安真恨不得自己能立刻长大,出去赚大钱!
在外头借钱的日子并不好过,这一日恰好路过一个装修豪华的小店,里头有个穿着高贵的老头子坐着,店门口摆着一张招人。
上头的字,福安认不得,只看到下面写着酬劳三十两!
三十两!能把土财主的钱都还了,甚至还能买块地,给娘亲妹妹做一身新衣裳,多下的钱,甚至还能让他去读几年书……
奇怪的是,这么高的酬劳,竟是没几个人去应。
福安疑惑地走进店,里头的老头面带微笑,掐着兰花指,他的嗓音特别柔和:“小子,可知这是什么地方?”
“当然知道了!”福安硬着头皮道,“你们招人!给三十两银子!”
老头眯着眼,一眼便瞧出这小子大概是真缺钱,面黄肌瘦的样子,不知饿了几顿了:“嗯,那你可愿跟我走?”
“干啥事的?违法的事咱可不干的!”
“伺候贵人的,保准你以后饿不着。”
“行,那我去。”
老头子没骗他,只是福安自己没看明白,那是招太监的。
宫里皇子身边,缺年岁相当的小太监。
福安就这么当了太监,还恰好被当初的锦妃娘娘的儿子六皇子顾景行选中。
忍着伤口的疼痛,福安把钱托当初招他那个公公送了出去,还清了爹娘的债务,多下的钱还嘱咐爹娘好好照顾妹妹,养好身子,假装说自己在大户人家干活,暂时回不去了。
照理说,这事便应当这么结束了。
可偏偏就福安的妹妹,那个痴傻的姑娘,随着长大,越来越漂亮了。
如今二十多岁,竟已出落得亭亭玉立,只要不开口,坐在那便是一道风景。况且,福安在宫里混得好,如今家里的日子也过得好了许多,妹妹穿着打扮都像贵人家的小姐。
家里提亲的,从妹妹十八岁开始就踏破了门槛。其中包括当时村里的那个土财主,还有土财主的瘦猴儿子,都看上了妹妹。
只是二老担心妹妹痴傻,去了婆家会受欺负,到底是没答应。
福安觉得,以他现在的财力,养着妹妹也不是多难的事,晚些求了赏赐,娶了妻,便可以常常住在宫外,再把家人接来身边团聚。
土财主毕竟年岁也大了,倒没那么大色心了,偏偏就那瘦猴儿子,终日流连在烟花场所便算了,家里早就娶妻纳妾还不够,填房都是良家抢来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