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多娇,帝王捧在掌心宠(338)
父母之爱子则为其计深远。
润贵嫔失了亲子,却把所有对孩子的爱都寄托在二皇子身上。
“若是心意相投,早些定亲也未尝不可。”润贵嫔笑着说,“罢了,现在说确实还早了,且看他自己吧。”
科举考试共三天,因此此番踏青的亦是三天。
这个时间想去远的地方必然是不可能的,但是在京郊走动,却是再富裕不过了。
要说踏青,那必然是京郊的青山寺风景最为怡人。
曲挽宁身穿劲装,骑着高头大马,缓步和曲晋宁并排同行。
不同于京城的繁荣,如今的京郊则是大片大片的田园山地,路边的野草地上绽放着许多洁白的野花。
“哥哥,他怎么来了?”曲挽宁疑惑地看着与曲晋宁同乘一马的陈寅。
曲晋宁面露尴尬,干咳几声:“那个,嗯……上次去青山寺我俩是同去的,便想着一起去还愿。”
曲挽宁仍是不解:“陈大人不会骑马吗?为何与我兄长同乘?”
陈寅嘿嘿笑着,大言不惭道:“不会啊。我晕马车,只能劳烦曲兄了。”
“原来如此。”
话虽是这样说,曲挽宁却是根本没懂。
又不会骑马,又晕马车,那可是真是好惨。
可看着他抓着哥哥腰间的衣裳,这画面简直太美不敢看。
总觉得哪里不太对。但又似乎没什么不对。
“听闻恩科初试,哥哥与陈大人都参与了,怎么如今比试倒是没去监考?”曲挽宁也不想纠结,索性换了话题。
“恩科乃是礼部之事,再管便是僭越了。”曲晋宁笑道,“如此也好,忙活许久倒是没出来走走,竟是这样好光景了。”
第295章 血光之灾
众人到了青山寺,便陆续从马车下来。
顾景行今日穿着一身白色底色,竹叶花纹的长衫,倒真有几分儒雅求真,仙风道骨的模样。
他率先下马,朝着挽宁伸出手,稍用力一带,挽宁便稳稳落在他的身边。
两人亲密无间的样子,众人早已见怪不怪。
青山寺的香火一如既往的旺,香客来来往往,却鲜少有停留在山中的。
住持不是谁都能见到的,若是机缘不到,求亦是求不来,久而久之人们便也接受了这样的设定,与其在山中苦等,倒不如在青山寺脚下歇息一番。
而原本贫困的青山寺脚下的青山镇,如今竟是因这青山寺的香火,渐渐繁盛了起来。
客栈酒楼脚店一应俱全。
小镇还保持着原始的自然风光,吸引了不少外来的游客在此踏青。
“我倒是真挺多年没来青山寺了,如今真是繁荣。”太后看着青山镇的热闹,不由感慨道。
“嗯?母亲来过青山寺?”曲挽宁惊讶道。
要说京城最大的寺庙,一直都是京城中的大相国寺。
青山寺此前的香火一直稀少,是从前两年雪灾,青山寺的住持施以援手之后才渐渐有了香客。
太后点头:“年轻的时候来过。当时清淑刚出生没多久呢。”
提到这里,曲挽宁才渐渐回想起书中的情节,当时清淑公主出生后,生身母亲便去了,而早产的清淑公主瘦得像只小猫一样,感觉只有一口气吊着似的。后来便是这青山寺的住持,给公主喂了一碗汤水,才算救活了公主。
穿书已许多年了。
原先的记忆,竟是也渐渐地模糊了。
曲挽宁有一瞬间的恍惚,转而笑了起来:“清淑现在也怀着孩子,倒也算是来还愿了。只是这青山寺在半山中,爬山许是太艰难了。”
“无妨,当初是我去求的,如今也是我去还愿。”太后慈爱地握着清淑的手。和嘉公主虽然看起来精神不错,可如今手上却是一点肉都没了,瘦骨嶙峋的样子。
顾景宇寻了家看起来最是干净的客栈,给出游的众人安排了住处。
清芮最是放心不下姐姐:“姐姐,我去山上给姐姐和姐姐腹中的孩儿祈福。姐姐便安心在客栈里休息,等我们回来。”
这一路的车马劳顿,清淑已是累得不行,甚至有些后悔跟随出游,强撑着最后一丝气力投去一个安慰的笑:“好,有徐太医在,放心。”
顾景行牵着挽宁,清芮扶着太后,宇王曲晋宁陈寅三人并肩,一群人各怀心思,往青山寺去祈福。
这些人里,太后曲晋宁和陈寅都是见过住持慧海的,可不知为何,上次还清晰可辨的山路,如今却是无论如何回想,也想不起上次是如何到住持的住处的。
也许,这边是青山寺的玄妙之处,亦是慧海大师所说的机缘。
太后大抵是有些失望的,毕竟慧海大师曾经救过清淑的命,可后来想来还愿却是再也没见着,如今的慧海大师,应该是胡须斑白,满脸褶子的老人了吧。
曲晋宁亦有些失望,陈寅嘿嘿笑着拍了一下他的肩:“丧着脸干嘛呢!上次不求着了么!还愿还非找大师不成!找佛祖一样的!”
他嬉皮笑脸的模样,扫去了曲晋宁面上的阴霾。
仿佛拨云见雾。
是这么个理啊!
于是虔诚地给佛祖上了香,也算还了愿。
顾景行和曲挽宁率先离了寺院,在黄色的外墙边背墙而立。
“夫君,我总觉得这寺庙与旁的不同。”挽宁感叹道。
“有何不同?”顾景行轻轻抬手拨去她鬓角的头发,“挽宁经常去寺庙吗?”
“小时候去过。长大了反而不怎么去了。我不是特别相信这些。人的命运哪能是求佛便能求来的,与其求佛,倒不如多看两本书,多做两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