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爆红的我怎么输啊!(246)+番外
可其他人并不是这么理解。
比如郭令芙就有意用圈内早年一些奇特的、骇人听闻的事情转移他的注意力,甚至还抛了个屡次立功的“朝阳群众”的老梗。直到该嘱咐的都说得差不多了,郭女士最后又唠叨了三个小伙子几句,这才独自回港岛开会。
她一走,室内瞬间安静地有点过分。
屏息听,只有戴敏哼哧哼哧地吃打包带回来的零嘴。该说不说,他现在会装傻了,这种气氛下一般是不会开口的。
缸子又刷了一会儿手机,不动声色的观察。
他觉得孩子没有不高兴,这才继续开口:“总而言之就像芙姐说的,《底色》算是逃过一劫,这两年关于艺人约束的条例是越来越多,很多剧集都被连累彻底下架了,情节不那么严重的,也需要下架整改、糊个马赛克什么的。其实挺好,严格一点,从选择演员的源头就抓紧,省得辛辛苦苦拍完开播了才爆雷。”
薛霁真也点点头:“是挺好的。”
《底色》能有官媒背书,意味着绝对安全。
能早早将埋雷演员排除在阵容之外,今后富贵也保住了。
作为演员,这简直就是再好不过的局面。
之前《玉门雪》入选金枝奖、红梅奖这些主流电视奖,直接被全网认定为夺奖大热门,外界不乏一些看好薛霁真的言论,甚至还有正儿八经讨论获奖概率,说他会刷新拿奖记录的,郭令芙当时却残忍直言:
“能提名,但没有获奖可能。”
她怕薛霁真年纪轻,嘴上不说、心里却在意这些,颁奖典礼之后那段时间,还别别扭扭地想办法给孩子疏通心情,缓解这种奖项荣誉带来的得失心。如今《底色》一播,郭女士开始积极运作了,早早地进入备战状态。
用她的话说,这才叫水到渠成!
……
1月第二周,《底色》的收视已经稳定。
红梅卫视再一次验证了它的选片眼光,跨年档也新增一笔闪亮的战绩:《底色》大有提前预定新一年年冠的架势!
不仅如此,社交平台更是遍地掉落底色的梗。
之前“正当防卫”、“他是个好孩子”已经被观众们彻底玩烂了,更多的是跟着后续剧情推出,诸如:“你想死别拖累我,你死了盖麻袋,我死了可是要盖国旗的”、“沈豫要是我儿子,我死也瞑目!”、“你是人民的罪人 !”……
能写出《底色》的原作者是混过体制内的。
而沙驰作为导演,他本身也深谙一些规则。
这样的主创搭配起来干活儿,才能让剧情设定落到实处,不显得浮夸。
除此之外,演员阵容也功不可没,几个帅老头儿早前演过皇帝、名臣名将,论身份也是不同寻常,但这类角色或多或少有历史加工色彩。官场权谋文学落地点就在现代,怎么演才能不悬浮、不别扭,同时还要展现出人物的复杂特性,不背观众吐槽“假大空”,这当然少不了总局领导们的参考意见了!
所以,《底色》整个宣传期间,有些推广软文就跟汇报似的,一篇篇的官方味儿十足。
网友也吐槽过这一点,但官博就是不改作风。
“该讨好的要讨好,咱们这是有备无患嘛!”
可想而知,宣发人员的工作是多不容易。
薛霁真也避免不了被调侃,出去赶通告、上活动时,甚至还有不少人当着面问他:“你现在是不是张口就能来那一套的?”
事实上,这些东西他还真是背了不少。
比那些推广软文更夸张的台词,他也没少背。
《底色》中期,沈豫要去党校学习进修,这是子承父业的必经之路,沙驰给了一部分的镜头分量,不多,但基本都是原著里起到一定作用的剧情。
此时的沈豫终于不用再藏拙,他可以尽情地表现。
那些个叔叔、伯伯,各个都是一副“吾家有子初长成”的模样,沈豫拿了张优秀结业证书,他们比亲爹沈济民还要高兴,暂时摒弃矛盾,化作利益集合体,齐声大呼:后继有人。
书迷、官迷爱看这部分内容,因为回收了爽点。
官场文学,走的就是一条青云路!
相当一部分的女观众起初看不太明白,她们搞不清楚职级之间区别和晋升条件,也不懂沈豫上的这个进修班到底意味着什么,可网上有人简化了“宫斗”版本的内容替换给大家,女士们瞬间理解!
甚至有人从很神奇的角度发现了盲点:
“之前很奇怪为什么这一批里只有一个二代,其他的天龙人呢?后来总结了边边角角的信息,才发现原来只有沈济民生的是儿子……”
倒不是说女性不能做官,而是她们的路更难走。
比如里头那个马书记,他的女儿挑挑拣拣、到了三十还没落定:找个开公司的,马书记觉得不行,沾点儿“官商结合”的边,有损他的清誉;相亲了一个同样体制内的,又怕将来生出提拔女婿的心思。
这裙带关系可不好说,一个搞不好,亲家结成仇。
其他的就更别提了,马书记压根看不上。
做医生、老师固然体面,但都忙,忙到顾不上小家。
如果丈夫无法顾好家,小马主任怎么放心在外拼搏?
《底色》里关于女性的视角不多,基本集中在主演们的妻女,以及职场上为数不多的几位女官员的身上,无一例外,都不是传统的注重家庭气氛、习惯牺牲的女性,她们独立、聪慧,且有种说不出来的狠劲儿,好像不做成一件事情就不会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