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观(183)
他们正是皇城精锐中的精锐,他们曾经的职责是守护天子,今日,他们在天子的授意之下来守卫他们唯一的公主。
而在懿安府内,一处盈盈的烛火在黑夜中缓慢地燃烧,跃动着一整片寂静的不可言说。
雕花木窗之前,两道身影相对而立。
一道素白,一道黛青。
“没想到是你。”一身素白道袍的姜乙微微笑了一下,轻声开口。
“我也没想到。”一袭黛青的懿安长公主眉似远山、面若秋水,眸子里潋滟着沉静的寂寥,“那时的随口一说,怎么今日倒成了现实。”
她似乎即将完全融进身后那扇窗棂之中,似一缕融入了黑夜的风,轻而柔。
姜乙垂眸:“陛下信任你。”
“……事到如今,他居然只能信过我。”赵乐懿幽幽地叹息,“这不正是一种悲哀么。”
“你们毕竟是至亲。”
“不,我只是他当年唯一心慈手软的败笔。”
姜乙不置可否。
赵乐懿抬眸笑了:“国师今夜找我,是为国事?”
“陛下将大权托付于公主,那我便是公主的臣子。”姜乙淡淡道。
“这么好的夜色聊国事么。”赵乐懿笑了,“国师真是没有雅兴。”
姜乙摇摇头,如实道:“欧阳云诊断出来的毒,目前尚未找到解毒之法,最新军报又传来了匈奴集结大军的消息。风雨飘摇,何谈雅兴。”
赵乐懿眉心蹙起,神色也渐渐变得凝重:“已经派人去查阅古籍药典了,希望能有所获。”
欧阳云进宫后便与孙思乔和几位太医共同诊断下了定论,承华帝所中之毒应当是匈奴极北之地的一种罕见的寒毒,能让中毒者陷入昏迷,并在昏迷之中缓慢地、如被冰冻一般死亡。既然得知了这是什么毒,太医院自然不能坐以待毙,但又因闻所未闻而无能为力,现在全权交予了欧阳云。而孙思乔也当即便传书了孙神医希望他能给予一臂之力。
连毒仙人欧阳云都只有所耳闻却不知解药的匈奴寒毒,那便是相当棘手。
赵乐懿凝视了许久被掩在云层背后的月,轻叹一声道:“有希望是好,但终归没个定数。”
她垂眸思忖片刻,才望向姜乙:“国师,接下来这段日子,还请您助我。”
“自然。”姜乙笑了一下,眼里像是盛着一潭静谧的水,潋滟着深不见底的郑重,“为这个国家鞠躬尽瘁,乃是我的责任。”
赵乐懿闻言也是舒展地笑了:“这些年来,皇兄有你在身边,很幸运。”
姜乙笑着摇了摇头。
“公主知道四殿下身边那个漂亮孩子是燕九的儿子……”
“原来国师还有一层意思是来敲打我?”赵乐懿没等姜乙说完便开口打断了他,语气有几分开玩笑的俏皮,“让我不要感情用事?”
“不敢。”姜乙依旧噙着一抹浅笑,“我是来说,日后若四殿下娶亲,恐怕那东川,还得公主亲往一趟。”
“……”
“毕竟那可是整个大雍的大事,四殿下这边,总要有一位长辈主持的,陛下那边恐怕不太方便。”
“……”
赵乐懿微微蹙起眉,她缓缓收起了笑意在夜风中站立了良久,才轻轻点了点头:“……我知道了。多谢国师提点。”
姜乙摆了摆手中的拂尘,示意公主不必言谢。
在姜乙即将动身离去时,赵乐懿再度张了张口:“……这是……皇兄的意思?”
姜乙并未回头,只是微微顿了顿脚步:“我是陛下的臣子。”
“……好。”赵乐懿听到这里便也没什么不明白的了,她只是咽下自己深深的叹息。
“夜深露重,国师慢走。”
第133章 一波再起
承华二十二年正月二十三,匈奴举兵五十万再犯北疆,朝野上下一片震惊。
匈奴大军从北分三路直逼大雍北疆关隘,镇北军最先锋部队已与匈奴第一方面军正面交战。
北疆八百里加急的军报到达盛京时,朝野震荡,引得一众朝臣群起激愤,誓要北伐,一展大雍的天朝之威。
奇怪的是,在这个节骨眼上,承华帝却染上了风寒卧病不起,交由懿安长公主代理垂帘听政、国师辅政,由他二人将皇帝的意思传递出来,再将朝臣的意见送进,起上传下达之用。长公主按照承华帝的授意命长宁王即刻率中州三十万驻军北上支援,又宣燕州齐州驻军进入备战状态,随中州驻军同行,听从镇北大将军李听澜直接调遣。
众臣虽在心中觉得此刻由懿安长公主代理主持大局有些奇怪,但见了几位与陛下亲近的重臣如国师、长宁王、左丞相等都面无异色,三位殿下也神情如常,那应当是没什么问题。再者他们陛下又的确是个心思难测、极其大胆的,说不准他此刻正是有意为之要试试他三个儿子也说不准?毕竟懿安长公主一个没有实权的公主,做个垂帘听政的傀儡也十分好拿捏。
---
“没想到长公主主持朝政也很有一套。”宋珩之听赵宥转述完,感慨了一声。
“是啊,姑姑她其实是完全有能力可以参政的。”赵宥微微点头,“只是那时候事情闹得太难看,大抵她在那时就已经看透了吧。”
懿安长公主是大清洗之下唯一的幸存者,在那一段灰暗的岁月里,她失去了亲人、挚友,失去了原本万千宠爱浇灌出的天真烂漫,却也真正成长为了一位杀伐果断的公主。
正是血的历练带给了她今日的智谋。
继而赵宥蹙起眉,一双如墨洗练的眸里溢出几分不解:“只是我不明白,她为什么会同父皇一起演这一出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