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命阴差之绝对契合(418)
孙教授的话通过对讲机传到后面,众人的脸上终于放松了几分,都不至于一直紧绷着了。
但可能磁场范围太大,又行驶了半个小时还是没有发现,众人的情绪却变得更加易怒焦躁,唯有江夜安依旧冷静。苏晏抓着江夜安的手,干燥的微凉的手能稍微安抚他的暴躁。
贡丹额头上出了冷汗。他是向导,但他此时也没有完全的把握方向有没有找对。
尽管苏晏说过,能找到最好找不到也不怪他头上,但就算不纯为自己的性命考虑,他也希望尽可能所有人都平安。
翻过一个沙丘,价值堪比京市三环内一套房的悬挂让车子即使都要飞起来也没让苏晏太难受。
而在车子过去的同时,众人也看到了一大片胡杨林!
苏晏眼睛一亮,抓着江夜安的手高兴地说:“是胡杨林!太好了!”
虽然还没发现古墓,但有胡杨林那么能找到水源的可能性就大了很多。
胡杨又称胡桐,是常见的戈壁植物。孙教授更兴奋,直说错不了,就在附近。
这一片胡杨林很大,几乎一眼望不到头。这么大片的胡杨林极大可能依傍黑水河,而在原本的路线中,孙教授判定到达古墓附近的标准之一就是一片辽阔的胡杨林!
看见胡杨林,他们的目的地就等于已经在眼前了。
汽车直奔胡杨林开去。
进入胡杨林后放慢车速,天已经快黑了,他们得赶紧找到一处水源补充饮用水后准备过夜。
这片胡杨林不仅面积大,树木不少,比之前的红树林看着更密更深。
开了二十多分钟,终于发现了一条从南向北的小河。众人在河边停了车。
一天酷热,终于在傍晚的河边感受到了丝丝凉意,先捧着水喝个够,喝完了才开始装水。
戈壁滩胡杨林深处的小河不经污染,河水清澈见底,映着夕阳西下,波光粼粼。
靠近小河后,也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总觉得那股子憋着火气的暴躁感弱了不少。
孙教授喝了水舒服多了,大家也开始忙活起来。
天黑不能赶路,虽然今天还没找到古墓,但补充了水源,解决了最大的生存问题,明天再接着找就是,而且应该就在附近了。
到填饱了肚子,众人围在篝火旁。
孙教授说:“史料中说过大衍朝时期王公贵族下葬多使用胡杨木,你们可知道为什么?”
苏晏:“胡杨木又有千年木的别称,活千年不死,死千年不倒,倒千年不朽。额济纳旗博物馆六千五百万年前的胡杨化石。用胡杨木加工成棺椁一是看重其特性,二来是希望来世能有更加长久的寿命的意思。”
孙教授满意地点点头:“没错,所以上至王公贵族,下至富商巨贾,有条件的都会选择胡杨木作为棺椁。这一片胡杨林放在古代那可是做棺椁的好材料。但今天却是防风固沙的功臣。”
胡杨的颜色随季节变化,春夏为绿,深秋为黄,冬为红。据统计这一片戈壁上有近30万亩的胡杨林地,阻止沙漠向北延伸。
苏晏:“我听说胡杨树对于当地居民来说也有很多作用,其中还有跟做饭有关的,难道是用胡杨树能做出什么美味?”
江夜安:“应该是胡杨碱。”
童米倩:“什么东西?”
贡丹:“我们这里也叫胡杨泪,胡杨树能吸收大量盐碱,但如果树内的盐分太多,盐分就会从树干的结疤裂痕处排出,形成胡杨泪,也就是这位先生说的胡杨碱。我们当地人用来发面还有蒸馒头。”
童米倩喜欢下厨做各种好吃好看的佳肴,这是她的兴趣爱好,之前还专门报过厨艺培训班。一听胡杨碱这东西她就想见识见识,但高飞和梁伟还下落不明,她不免担心,也就提不起多大兴致。
苏晏往四周看了看:“落叶很多。”都积压得厚厚的。
江夜安:“几乎没人能来到戈壁滩这么深的地方,胡杨树的落叶也是羊和骆驼越冬的饲料。”
贡丹抬头看了江夜安好一会,似乎很意外江夜安能知道这些。
苏晏也顶着一张好奇脸看着江夜安。
江夜安无奈,但还是解释说:“我有过在戈壁滩生活的经历,时间不长,但了解了很多。”
苏晏一下就听明白了,这肯定又是江家对江夜安的某种训练。
苏晏舌尖顶了顶腮帮子,那种有些暴躁的感觉又隐隐上头。冲动和理智拉扯,叫嚣着他应该想办法给江家制造点麻烦,算是给江夜安报仇。
但江家那样的庞然大物可不好动。
孙教授又说了好一会就觉得有些累了,早早进了睡袋休息。
天光亮起时,苏晏他们已经再度出发。
一路上都留了记号,抱着渺茫的希望期待高飞和梁伟能找过来。
孙教授拿着设备一路上都在勘测,寻找古墓需要很大的耐心,在推断出大概的位置之后就需要时间去勘测确认。
一直到中午,勘测结果将寻找的范围再度缩小。
孙教授看着面前这棵谁见了都要感叹一番粗壮的胡杨树,激动到脸上发红,“差不多就是这附近了,大家找找古墓入口。”
各种专业仪器被搬出来,现在寻找古墓入口可比以前要容易的多,一部山体扫描仪放在这种地方用也能省不少事。
第262章 眼睛
使用山体扫描仪最熟练的是梁伟。梁伟爱好先进仪器,自己在业余时候就是个科技发烧友,他家境不错,是个富二代,自己捣鼓了不少东西,每次组里申请到什么先进仪器都是梁伟先研究,弄会了再教会别人怎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