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同人)秦始皇来了这题也选A(158)+番外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赵光义的第二次北伐吧,你也不能说他不顺利,你只能说他没打赢。本来一开始他跟第一次北伐一样,都有几次小胜,但是这次架不住他手下不听使唤,还是冒进,这下好了,本来有点主动攻势,这下彻底被打没了,将领们死的死伤的伤不说,带出来的军队又没几个能带回去的。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不想听赵光义啦?那我不说啦?来说说萧太后?
【宋太祖】赵匡胤:有始有终,帝师,你还是说完吧。
【秦始皇】嬴政:对啊帝师,不差这点功夫,还是先说赵光义吧。
赵匡胤是想听听看,宋太宗赵光义到底还能做出什么离谱操作。
嬴政就是纯纯的看热闹了。
别人家的瓜就是好吃。
不算上胡亥的话,感觉好久都没见过这种窝囊废了。
【小霸王】孙策:帝师,你说完赵光义不是得说我弟弟吗?那什么萧太后还是搁后面排队吧。
南昌侯孙权:......
哥哥太爱我,我该怎么办。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那好,接着说赵光义,这次被辽人击溃之后,赵光义收复幽云十六州的梦想彻底破碎了。他估计也是让人给打醒了,也不想着出去开疆拓土了,就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过过日子算了。但是赵光义这人当皇帝就跟有瘾似的,他不止防着自己的弟弟和侄子,他还防着自己的儿子。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九个儿子里面选来选去,选中了赵恒,赵恒当太子民间有人过于高兴,赵光义也不爽,觉得太子盖过了他的风头,可以说是非常小肚鸡肠的一个人,不过咱们说人也不能完全只说他的缺点不说他的优点,没有优点的人毕竟还是少数。
【秦始皇】嬴政:愿闻其详。
【唐太宗】李世民:帝师前面不是说了吗?他很会PUA,这也算是一个优点了吧。
【汉武帝】刘彻:朕感觉他很虚伪,这能算是优点吗?
言羽阳:......
李世民和刘彻同学请你们冷静一点,PUA和虚伪才不是优点啊!!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赵光义呢,虽然对外不行、武功不行,但是文治还算是可以的了,虽然重文轻武就是从他整出来的政策,但是咱们也都知道,宋朝的文化底蕴确实是算是封建王朝中比较飞速发展的一个朝代了。宋朝随便拎出来一个词人,像是什么苏轼啊、王安石、辛弃疾啊等等,平时语文课都没少背吧,个个都是能在语文书上撑起一个单元的人。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而且他在科举这方面吧,比起李世民武则天他们也更为大胆。李世民和武则天时期科举选进士,一次大概也就选个十多二十个,也不敢选太多了,只能循序渐进。毕竟世家门阀盘根错节,你选太多了人家要闹的,赵光义就不同了。
第069章 没课,还是聊。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赵光义一次科举直接选两百多个,当然了,他能这么干也是因为宋朝前面的五代十国时期极度混乱,门阀世家的力量已经被大幅度削弱,所以他能干成这个事。不是说李世民和武则天他们不想扩招啊,是唐朝时期确实也没这个能力,武则天时期对人才的选拔其实已经算是较为大胆的了。赵光义打破世家门阀的垄断,让新生血液进入朝堂的这一举动不光是他生平较大的成就,这点甚至可以堪称宋朝三百多年以来最大的成就,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再说回孙权,其实按照割据政权来比的话,吴国在当时三国里面算是比较弱势的一方吧,也不是说弱势,就是相对来说,比起手握诸葛亮的蜀汉和蒸蒸日上的曹魏,孙权的东吴给人的感觉就是偏安一隅,但是偏安一隅也有偏安一隅的好处,咱都说闷声发大财嘛,东吴毕竟是三国里面存在时间最长的呢。
听到言羽阳开始说孙权了,孙策赶紧搬个小板凳做好认真听讲。
【武平侯】曹操:啥?东吴是三国里面存在时间最长的?
【帝师一号】言羽阳:[语音]是啊,蜀汉存在四十三年,曹魏存在四十六年,东吴存在五十二年。
曹操:......
看不出来孙权这小子浓眉大眼的,还挺能活。
不过还好他们曹魏不是垫底,其实也能......
不行啊这口气根本咽不下去!
果然还是应该把司马懿直接砍了吧!
曹操内心陷入了天人交战。
他一方面担心现在就把司马懿处理了日后真让诸葛亮北伐成功了,一方面又觉得司马懿实在是梗在他心口的一根刺。
要不去问问贾诩吧......
反正贾诩也有屏幕。
而且贾诩这人出主意吧.......
曹操回想了一下过往贾诩给出的那些计策。
反正头疼的是司马懿,跟他曹孟德有什么关系呢。
曹操悠哉悠哉的就去了贾诩府上。
那边孙策一听东吴是存在最久的政权就乐了。
不愧是他弟弟嘿!就是能干!
“公瑾公瑾!你说我要不要带仲谋出去好好玩玩,别整天闷在家里把他给憋坏了。”
“仲谋说你仇家太多,随便出门会死于非命,忘了?”周瑜淡淡的喝了口茶:“与其想着拔苗助长仲谋,不如多待在家里背一背知识点,考试的时候你连仲谋都考不过,不觉得丢脸吗?”
孙策:......
那我又不只是考不过仲谋!我考不过的人多了去了!
不过这话孙策也只敢在心里小声嘀咕,不敢直接出来大声嚷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