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秦始皇来了这题也选A(262)+番外

作者: 炭烤肥啾 阅读记录

【秦始皇】嬴政:既然做了,就应该做到底。

【汉武帝】刘彻:佛教号召力这么强?这看上去说话比官府还管用。

“宗教的地位主要还是依托于皇室吧,掌权者带头迷信,宗教的地位自然水涨船高。但就是这么有底蕴的佛教,也闹起了饥荒。寺里没有存粮,养不活人,主持就把人全给打发了,铁饭碗没了,朱元璋只能继续上路流浪了。”

【秦始皇】嬴政:哦——原来是乞丐。

【秦始皇】嬴政:乞丐也能当皇帝,真是不容易。

朱元璋:......

他怀疑有人在阴阳怪气,但是他没证据。

“其实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来,元末的形式有多严峻,就连佛寺都吃不起饭了,更遑论是普通老百姓。就这样,朱元璋又过起了流浪汉的日子,但在这种自身都难保的情况下,流浪显然也不是什么好出路。”

“正好元末的时候农民起义军频出,朱元璋索性就直接投身起义军了,至少还能有口饭吃。”

【汉武帝】刘彻:果然,每个朝代都离不开农民起义。

【汉武帝】刘彻:朕想知道哪个朝代的起义军最多。

“这个我之前好像说过了。”

【秦始皇】嬴政:没说过。

“没说过吗?总之我们可以先排除秦,秦肯定是最少的。”

可算给朱元璋等到机会了。

【明太祖】朱元璋:可不吗?就十四年,能有多少起义军啊。

嬴政:......

呵呵。

“最多的朝代,应该是明朝。”

朱元璋:......

【秦始皇】嬴政:哦——原来是明朝啊——

【汉武帝】刘彻:居然是明?朕还以为是宋呢。

赵匡胤:......

这你都能往朕头上扯?

你没完了是吧?

【唐太宗】李世民:怎么会是明?

【唐太宗】李世民:不会是因为明比宋还烂吧?

朱元璋:?

几个意思?

会不会说话啊你。

“至于什么原因呢,往后学你们就知道了,但是在我看来明朝虽然可能也不是很好,但他们在外交方面还是比宋朝要好一点的。”

【唐太宗】李世民:真的吗?

“虽然明朝也有几个不怎么样的皇帝吧,但是宋朝就开国皇帝有骨气一点,明朝至少连着出了好几个呢。”

听言羽阳这么说。

嬴政就懂了。

等于是连着的这好几个没了之后。

后面就全是窝囊废了。

“继续说回朱元璋从军。朱元璋加入起义军之后,虽然一开始只是个无名小卒,但是他很快就崭露头角,得到了赏识,他跟马皇后的相识,也正是在这段时间。”

“但是起义军这东西吧,刚开始大家是能在一块齐心协力的在一块作战,但是时间一久就都想当老大,都想着当老大以后,就容易搞内讧,谁也不服谁。”

“但是内讧归内讧。朱元璋这时候还是没选择自立门户,他还是跟着郭子兴一块干,郭子兴就是提拔朱元璋,并把马皇后嫁给朱元璋的人。”

“但这并不代表着朱元璋自己不想出去单干。明面上他虽然还是郭子兴手下的得力干将,但是他积累的好名声都是自己实打实的,而且因为朱元璋自己的出身,他在这时候还是很能跟底层士兵和百姓共情的,加上他打仗的时候一点也不含糊,回回都是自己冲在最前面,这让他愈发的声名大噪。”

【秦始皇】嬴政:收买人心,装模作样。

【明太祖】朱元璋:又没收买你,有你什么事。

【汉武帝】刘彻:怎么回事,你两今天怎么老说对方坏话?

【唐太宗】李世民:之前做交易的时候不是还相处的很愉快吗?

看大家都这么说,言羽阳也有点好奇了:“怎么回事?你们两吵架了?”

【秦始皇】嬴政:没有。

【明太祖】朱元璋:谁乐意搭理他。

言羽阳:......

这还不是吵架啊......

“好吧,你们说没吵就没吵。”言羽阳随口敷衍道:“那就接着说了。”

“好不容易把郭子兴熬死了,但起义军里还有很多职位比朱元璋高的人,这个时候直接翻脸也不是什么特别成熟的时机,于是朱元璋选择了继续养精蓄锐。”

“其实纵观朱元璋的起家之路。你会发现真的很难再复刻一次。虽然赵匡胤和朱元璋一样,都是自己带头打下来的天下,但他们两个的成功之路还是有区别的。”

“等到朱元璋将自己的对手一个一个都逐渐击破以后,建国的契机似乎就那么自然而然的出现了,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宣布称帝,定都应天府。”

“值得一提的是,直到这时候,元朝其实还没有完全覆灭。直到朱元璋派兵进攻元朝都城,蒙古退出中原,才结束了元朝对中原的统治。”

【秦始皇】嬴政:啊,怪不得说比宋好一点,原来是把蒙古人赶出去了。

【汉武帝】刘彻:那确实是好一点。

【唐太宗】李世民:但就这么看感觉和宋太祖好像也没特别大的区别。

“区别其实还是很大的啦,因为朱元璋他中途征战的部分都被我略过了,但能从一个籍籍无名之辈变成一代开国皇帝,这本身也是一种了不起啦。而且当蒙古退出中原的那一刻,丢失几百年、被石敬瑭送出去的幽云十六州,也被朱元璋一起回收了。”

“朱元璋登基以后充分吸取了前朝的教训。”

【秦始皇】嬴政:又是吸取教训。

【汉武帝】刘彻:吸取教训还有那么多农民起义,可见其实也没吸取到什么教训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