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历史同人)秦始皇来了这题也选A(37)+番外

作者: 炭烤肥啾 阅读记录

嗯?

嗯??!

东汉?

难道大汉最后还分裂了?!

分成东西两个汉了?!

刘彻瞳孔地震。

【汉武帝】刘彻:东汉……

【唐太宗】李世民:东汉一百九十五年,汉朝四百零五年。

末了,李世民还贴心的提示。

【唐太宗】李世民:你就是东汉的。

刘彻:……

虽然距离东汉覆灭还有一百多年,但怎么感觉膝盖还是中了一箭?

【汉武帝】刘彻:多谢唐太宗愿意告知朕。

【唐太宗】李世民:举手之劳。说起来,始皇和武帝,你们二位种植水稻的进度如何?

嬴政这边的水稻种子确实是下地了,但他也没打算和盘托出。

毕竟大家也就是盟友而已。

何况,也没人规定盟友只能有一个。

【秦始皇】嬴政:正常进度。

【汉武帝】刘彻:正常进度。

见两人都这么说,李世民也明白了。

这是不想说。

【唐太宗】李世民:始皇的能力令人钦佩。

嬴政:……

这话怎么听着那么不舒坦呢?

嬴政没继续回话。

他寻思着。

多个盟友多条路,鸡蛋也不能全放在一个篮子里。

等会就去找朱元璋聊聊。

嬴政起身准备回自己的寝宫,见扶苏还在座位上发愣。

“扶苏?想什么呢?”

“回父皇,儿臣只是在构思这心得该如何写……”

“……该如何写呢。”孙策用牙咬着毛笔的笔杆。

选择题答对纯属是他运气好。

至于上课。

基本上算得上是没听了。

孙策也不是没动过找孙权代笔的心思。

只是他压根就没法把这事告知孙权。

孙策在这唉声叹气、长吁短叹的。

一旁的周瑜不胜其烦,捡起一只没用过的毛笔就朝着孙策掷了过去。

“安静。”

“唉,公瑾。要不你帮我写吧。”孙策趴在书桌上,一副很苦恼的样子。

“怎么?这么快就忘记淮阴侯的下场了?”周瑜下笔很快。

不多时,就写满了半张纸。

“就上了这么几天课,说的还是猴子,能有什么心得,又不是兵法。”

周瑜放下笔,看向孙策。

“帝师说了那么多,你就只记得猴子?”

孙策皱眉思索了一会。

“哦!他还说了死人名字!”

周瑜:……

第026章 中国历史七上

“山顶洞人比北京人和元谋人都要聪明,原始人生活环境不太好,蚩尤打不过黄帝,炎帝也打不过黄帝,大禹和他儿子的能力不错,夏朝很封建,商纣王很残暴,周王得民心……”

张良盯着刘邦写心得,并将刘邦的心得一字一句的念了出来。

“不,陛下,您可不能这么写。”

刘邦叼着笔杆子:“那你要朕怎么写?朕又没写错。”

张良心累,他决定让萧何上。

那边萧何看韩信写的心得也看得心头火起。

二人对视一眼。

不约而同的选择了更换任务对象。

一分钟后,张良很真诚的对着萧何说:“我们还是换回来吧。”

只见韩信的竹简上就写了六个大字。

人是猴子变的。

张良苦口婆心的劝说刘邦:“陛下,昨日您还誓要发奋图强,将这系统商城里提供的物品一扫而空,怎的才过一日,陛下就懈怠了?”

“昨日是昨日,今日是今日。”刘邦振振有词:“再说了,朕怎么就写得不好了?朕觉得朕写得挺好啊。”

张良“啪”的一声把自己写心得的竹简拍在刘邦面前。

竹简上密密麻麻的小字一眼望过去甚至望不到头。

随后,张良又放了一筒竹简在刘邦面前。

他居然写了整整两卷!

“重写,朕重写行了吧!”刘邦有些悻悻的。

*****

而嬴政是比张良更卷的卷王。

他将言羽阳说过的知识点都一一列在竹简上。

随后一字一句的在对应的知识点后加上了自己的见解。

最后的成品竟达到了三卷竹简!

为了这三卷竹简,他甚至连政事都没怎么处理。

平日里处理政事到挑灯夜战的嬴政,此时正在细细研读自己的心得有没有任何错漏之处。

这次他要拿第一,一定!

“陛下这么做,是不是有点本末倒置了?”蒙恬小声的和蒙毅说悄悄话。

蒙毅睨了他哥一眼:“那你去劝劝陛下,叫他不要再写了?”

蒙恬一脸“你小子果然想害我”的表情。

“你怎么不去。”

“因为我没有觉得陛下本末倒置。”蒙毅面无表情的。

而扶苏一脸崇拜的看着嬴政:“我本以为我写一卷已经足够了,没想到父皇居然写了三卷之多!”

而李斯压根就没空参与到这场对话中来。

他昨日忙着小麦的事去了。

为了保险起见他两种方式都进行了实验。

这会正在奋笔疾书疯狂的赶进度。

最后还是蒙恬大着胆子劝了嬴政一句:“陛下,帝师不是说不宜太过劳累么?依臣之见,陛下这心得已经写得十分之玄妙,陛下也可稍微歇息一会。”

“嗯。”嬴政点了点头,继续查看自己的心得。

听了,但没完全听。

但一般,一个卷王的出现,就意味着一群卷王的出现。

除了嬴政,此时的李世民和他的臣子们,也正在轰轰烈烈的开卷。

“我写了一页半!”这是长孙无忌。

“我写了两页!”这是房玄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