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死后,他疯了(61)+番外
汉子仿佛没听到般,呼吸粗重地盯着赵知行问道,“我可以说,但你们到底是什么人?”
赵知行淡漠看了眼左右的房子,冲萧润生抬了抬下颌,“他是广恒知府,家中长辈在京城当官。”
他吞咽着口水,看了眼一旁的萧润生,又想到他对眼前男人的态度,神色犹豫地看着三人,心知一旦说出就没了回头箭,万一他们也是那些人,自己必死无疑。
可是想到家中孩子,他终于下定决心,抬手请他们跟自己来。
勉强凑了三个破旧木凳给他们,自己则随意靠着墙坐在地上,低声说了起来。
十年前。
他们附近几个村子在秋收之后像往年一样凑到一起,才去县城请粮商来收,免得被他们压低价钱。
不想半路遇到几个商人,说是来收粮的,给的价格比城里还要高两三成,他们自是欣喜若狂地把人请到村里。
那几个商人看过粮后很是满意,当场就要付银子买下,还想同他们签契书,说什么万一粮不好就好让他们十倍赔偿。
他们这几个村子都是祖辈种田,种出来的粮定然是顶好,自然不怕这些东西,心有疑虑的也有,可到底被邻里拿走的花白银两迷了心智,几个村的人竟然都签了契书。
不想众人刚拿到银两按完手印,那些商人便瞬间翻脸,说粮有问题,让他们十倍赔偿。
他们自然是不应的,刚打的粮,全是新的,怎么可能有问题,便在几位村长的坚持下闹到了县衙。
本以为县衙是说理的地方,可那县令却睁眼说瞎话,站在了商人那头,说他们的粮有问题,让他们十倍赔偿。
不说他们拿不出这么多银子,便是拿的出也不甘愿,便又闹到了府衙。
他们想着府衙总该是说理的地儿,可谁知那粮竟不知何时被他们换了,只剩上头薄薄盖着一层好粮,下头早已发霉发臭,不知是些什么东西。
知府见他们敢在粮上动手脚,顿时气的倒仰,直接将几位村长拉出去各打了二十杖,可到底十倍赔偿重了些,便只让他们偿五倍。
那些粮一路都是他们自己搬运,也是他们自己抬上的公堂,众目睽睽之下,证据确凿,辩无可辩。
六子抹了把泪,继续说道,“刚才让我回来的是四叔,当年就是他大儿子出去找粮商的时候,把那些商人带回来的,回来当夜就上了吊。”
箫润生微微皱眉,“那你们这么多年都没赔偿够不成?”
六子苦笑着搓了把脸,“那些丧天良的东西,价钱压的很低,比往年城里的粮商都低,我们当初卖粮的时候,价钱又给的高,又逢几年前的大旱,至今没还完。”
箫润生觉得有些不对,“他们压的低,你们找别的粮商不就行了?”
六子笑得更加苦涩,“那县令不准其他粮商收我们几个村的粮,我们起先准备去别的县里卖,可出去的人要么再也没回来,要么被拒了,没法子了。”
他深深叹气,又继续说道,“我们本想着大不了再忍忍,再忍忍,总有一天能还完,可前年卖粮他们又说,这么些年还的连子钱都不够,我们自然不肯,随后村里就来了恶霸,只盯着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没法子,真的没法子,认了,我们男人家再难也得把这个家撑起,哪里能让女人受这些屈辱。”
他头脑抵在墙上,重重磕了几下,“这么多年,不是没来过什么官员,全是他们的人,谁敢多说就是一顿打,刘婶儿子就是去年挨了顿打没缓过来,自那以后刘婶就疯疯癫癫的,没想到一日不见,她竟也去了。”
江晚听得眼眶微红,“我前几日远远路过你们村,看你们村里似乎没什么炊烟?”
六子苦笑着摇头,“柴大多也卖了,就想着早点把这钱偿完,白日几家凑一家,夜里烧个炕,省点柴。”
赵知行面上没什么表情,不知是信了还是没信,“你们可知这附近要修水利?”
“知道。”六子嗓子哑了,“说是修河道也是为了我们,所以要我们把地都捐了,又指了荒山下头的地让我们去开荒,过几日就去。”
第56章 处置
了解完情况,屋里一时安静了下来。
赵知行面上看不出什么,只是沉声说道,“此事牵扯朝廷命官,又有十年之久,我不可能信你一面之词,待我回去调查一番,过几日再来找你。”
六子眼中带着微弱希冀,连连点头。
临出门前,他取出一块碎银放在桌上,“查明之后,我会再来。”
三人沉默着出了村子,江晚才低声问,“他说的是真的吗?”
赵知行神色放空,轻声说道,“不知道。”
平复了下心情,他侧目问箫润生,“十年前广恒知府是何人?梁平县令又是何人?”
箫润生略一思索,“广恒知府任期满就被调回了京城,如今任户部侍郎,梁平县令应是调往了三江,看似是平调,可广恒哪里比得上三江繁荣。”
赵知行思索着这两人,取出私章递给他,“你先回广恒查这件案子,旁的都放一放,若有阻拦,你看着办。”
箫润生应下,三人再次策马,不多时就融入黑暗。
雪在他们身后落下,不多时便铺天盖。
一夜奔波又淋了雪,江晚回去便病倒了,好在不算严重,只是微微发热。
太医把完脉,又轻声问了几句便说,“喝碗姜汤发身汗就行,不必吃药。”
赵知行松了口气,吩咐下去继续写着信。
过了不久墨竹就端来姜汤,赵知行的信也发了出去,便打发了墨竹接过姜汤自己来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