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门小户高攀?她父亲配享太庙!(27)
“原来是卫婶子,不知卫婶想买什么布?”
“红布,我闺女很快就要出嫁了,我准备给她买几尺红布,做身嫁衣。”
“哦,红布都在这边,婶子随我来。”
…………
韩掌柜结账之余,不忘巡视店铺,姜明月这边的情况很快就引起了她的注意,一开始她还以为是来买布的,观察了一会儿后,她的神色变得奇怪了起来。
姜明月一共为卫氏选了两种红布,一种四文钱一尺,一种是五文钱,布料虽是一样的布料,但四文钱的纺织时没有纺织好,相对粗糙一些。
姜明月给卫氏讲说明白,又让她摸了摸,亲自感觉一番后问:“卫婶子选那种?”
卫氏犹豫了片刻说:“选四文钱一尺的。”
开口时还颇有些不好意思。
姜明月神色温和说:“你闺女和我身量差不多,七尺也够了,剩余的还能做一双鞋。”
“诶!那就买七尺!”
姜明月拿起剪刀、尺子熟稔无比的剪了七尺布,包好递给卫氏道:“一共二十八文前,你到柜台处,直接将钱给掌柜的即可。”
“哎!多谢姑娘!”
“不客气,欢迎您下次光临。”
卫氏离开后,姜明月刚将布摆放好,就听一老婆婆道:“姑娘,我想给我孙子买几尺布,作身夏衫,不知选那种好?”
“不知您孙子多大了?”
“十三,他在私塾里读书,穿着要体面些,还要耐磨。”
“真巧,我弟弟也在私塾里念书,他平日里穿的……”姜明月指着两种蓝色的布给老人家详细介绍了起来。
韩掌柜送走卫氏,探究的望向了姜明月,有意思。
一刻钟后得以清闲的韩掌柜,悄悄走到了姜明月的左侧,竖起了耳朵。。
“这种布很适合做夏衣,透气又耐磨,唯一不好的就是洗过之后,会有些硬且第一次洗会褪色,不过多洗几次也就好了……”
少女语速不急不慢,细声细气十分动听,无论对谁都斯文有礼。
最难得可贵的是,她很很懂布料,熟知每种布的优缺点,且极善于观察人,知客人想要的是那种布,能买的起那种布。
她不是她们本地人,有些词汇听不懂,和客人沟通起来有些障碍,但她很耐心会多询问两遍,且很有亲和力,凡是她接手的客人,买卖都做成了,这丫头不错。
韩掌柜听了一会儿后,又回到了柜台后。
半个时辰后,终于清闲下来的姜明月,走向了柜台。
“掌柜的,您好,店里招人吗?我懂刺绣,熟悉各种布料且会简单的心算,应能适应这一活计。”
韩掌柜抬头认认真真地看向了姜明月,十五六的花季姑娘,长的水灵又美丽,一对乌黑的眼瞳特别明亮。
“姑娘不是我们本地人吧?”
没有直接拒绝,就说明有希望,姜明月清了清嗓子这才开口:“我来自沅江府……”
她将之前那套说辞又给掌柜的重复了一遍,只不过这次姜明月又加了些,告诉掌柜的她已定了亲,未婚夫功名在身,在书院求学等等。
韩掌柜心想怪不得她要出来找活计,无论是供弟弟读书,还是攒嫁妆都要钱。
“你会刺绣?”
“会!”
姜明月拿出自己的绣帕递给了她。
韩掌柜看过后,有些诧异的又看了一眼姜明月。
“好绣工!”
关键是她的绣品很有灵性,看起来栩栩如生的。
“你有这么好的绣工,怎不想着做绣娘?”韩掌柜好奇的问了一句。
“怕伤着眼睛,也怕累着手。”
韩掌柜:“……”
竟有点无言以对。
少女说话略微带些傻气的真诚,一看就是被娇养长大的,有些话韩掌柜还是觉得提前说清楚的好。
第24章 高兴,我很为姐姐高兴
“当伙计也很辛苦。”
“却很有意思,且这苦我能吃。”姜明月语气很认真。
韩掌柜点点头:“那就先试十天,如果你能坚持下来,咱们再签契约。”
店里现在这般忙,也该招个人了,最关键的是她起了爱才之心。
姜明月笑了,明媚而又灿烂。
“多谢掌柜的,我一定好好干。”
“我姓韩,她们平日都叫我韩掌柜,你怎么称呼?”
“我姓姜,名明月,在家时大家都唤我明月。”
韩掌柜点点头将三个伙计都叫了过来,介绍他们认识后,和姜明月说了明日上工的时间,就又忙了起来。
今日姜明月虽不用工作,但她回家也无事,且店内这会正是忙的时候,她就留了下来。
直到下午客人少了,她和韩掌柜说了声,离开锦绣坊前听她说:“尽快学会我们这边的方言!”
“诶!”
语言不通的确是一很大障碍,大部分她连蒙带猜虽能听懂,但特殊的方言她就真的不懂了,必须要尽快学会才行。
姜明月回到家中看已是申时末,拿了些钱递给石榴道:“你去趟君又来……”
黄昏,姜明弘回到家中,看饭菜十分丰盛问:“今日可是有什么喜事?”
姜明月递给弟弟一个馒头笑盈盈说:“咱们先吃饭,吃完饭我再跟你说。”
姜明弘闻言不再多问,专心吃饭。
饭后,姜明月倒了杯茶递给弟弟说:“我在县里找了一份活计,明日就去上工。”
姜明弘闻言有惊无喜,他本欲反对,可看着一脸雀跃的姐姐,反对的话到了嘴边又咽了下去。
“阿姐怎想着要找活计了?”
姜明月伸出一根白皙的手指头:“一是不想虚度光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