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门小户高攀?她父亲配享太庙!(315)
突然她像是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瞳孔猛地一缩,刚才的漫不经心不再,双眼瞬间亮如星辰,是他,是之前遇见的那位男子。
看谢渊一众人走了过去,她想都没想,拉着妹妹追了上去。
“五姐,是不是很好看?”宋珍笑嘻嘻问。
宋蕊目光灼灼的望着谢渊。
“的确好看!”
没想到他竟是新晋贡士,看样子应该是会元,宋蕊正打算再跟上去瞧瞧,宋珍一把拉住了她。
“五姐,不能再往前了,一旦被守在承乾殿的侍卫发现,就是母妃也保不住咱们。”
宋蕊闻言停下了脚步,她眼珠微动,扭头对着身后的贴身宫女低语了几句。
等宫女离开后,宋蕊看谢渊一行人已经走远,转身看着宋珍:“走吧!”
“哎!”
姐妹二人又悄悄的回了各自的宫殿。
谢渊来到承乾殿前,恰好太阳升起,屡缕金光照射在宫殿上,显得格外庄严。
谢渊一行人跟在赵侍郎的身后,默默走进承乾殿后,在赵侍郎的安排下,站在大殿的左右两侧,等候天子的到来。
时间一点一滴的过去了,半个时辰后,圣上携几位官员来到了承乾殿。
站在前排的谢渊第一时间就听到了动静,他和之前一样头微低,一脸恭敬。
随着一声“圣上驾到。”
谢渊一众学子跟在九位官员的后面,规规矩矩的跪下朝圣上行了一礼,然后起身静候。
宋铭将策问题目交给海公公后,眯着眼睛扫视起了下头的人,众贡士距离他有些远,不眯着眼睛看不清楚,不过即便如此,除了谢渊这些站在前面的人,能看清,再后面宋铭就看不到了。
宋铭的视线在谢渊的身上多停留了几息,这才移开视线。
不得不说谢渊顶着这副好容貌,给宋铭的第一印象还算不错。
就在宋铭打量诸位贡士时,策问题目由海公公转给了沈阁老。
沈阁老打开,看了一眼后,下意识的望了一眼端坐在上头的圣上,这才高声宣读。
谢渊一众人认真聆听了起来,沈阁老先是讲述了一番事情的经过,最后一句则是关键策问。
谢渊听完忍不住挑了挑眉,当今圣上还真是不按常理出牌。
沈阁老讲的是今年高温,岭北以南受灾极重,无数百姓流离失所,饥民遍地。
有臣子上书,圣上应该下罪己诏,以慰泰山之神,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何解?
谢渊这会不用看也知道,大家的脸色肯定很难看,他们恐都没有想到圣上会出这样的题目,这一刻他想众人肯定掐死那言官的心都有了。
这题如何作答?说该发,那肯定是将圣上得罪了,今日殿试别想取得好成绩,说不该发,又得罪了那位言官大人,相当于他们还没有进官场,先得罪了一个‘大官’,这叫什么事。
端坐在上方的宋铭,望着底下的新晋贡士,嗯,一个个脸上的表情,还挺精彩的。
谢渊虽有些惊讶,但很快就定下心来,他接过试卷,寻到自己的位子,跪坐下来时,借着余光看了一眼当朝天子。
圣上四十余岁,乍一看只觉得平易近人,可细品又能感受到他身上隐隐的散发出来的威慑,谢渊不由地就想到了齐咏思给他那本书籍上,描写帝王的一段话‘帝王之气不流于言表,而内敛于体。’
谢渊看过圣上感触颇深,当今圣上不是新帝登基,也不是垂暮之年,他正处于恰恰好的年岁,偏偏大皇子、二皇子却认识不到这一点,现在就开始争权夺利,二人恐注定竹篮打水一场空。
谢渊压下脑海里杂乱的想法,规规矩矩的跪好,不错就是跪,殿试只给了他们一张桌子,这意味着他们一整天都要跪着答题。
此时谢渊心中不免有些感慨,妻子还真有先见之明,有了这层护膝,跪在地上答卷时,也不至于那般难熬。
谢渊展开卷子,磨好墨后,并未第一时间答题,而是先在卷子上写上姓名、籍贯。
说来他运气是真不错,圣上出的这个策问,七月初二,在小舅子的拜师礼上,谢渊曾听几个官员议论过此事,当日圣上甚是不悦,直接罢免了那位言官,从这就可以看出圣上对这件事的态度。
谢渊沉思片刻后,开始落笔,他先写的是干旱因何而生,古人云天灾人祸,干旱属于天灾,它自不是因为某个人产生,所以圣上何错之有啊!
再我泱泱大国、国土面积辽阔,人口众多,哪天不出点事?出点事给他铲平了,结了也就好了。
如果出点事就要下罪己诏,那岂不是说圣上天天都要下个?
别人都还在思索如何下笔,而第一个下笔的谢渊,在一众贡士中,是如此的显眼,甚至连宋铭都注意到了他,注意到了自然也就有些好奇,不知他是如何作答的。
高坐在上位有些无聊的宋铭,走下龙椅来到了谢渊的身边。
沈阁老、姜尚书几人,连着一众贡士的视线都随着圣上移动,落到了谢渊的身上,一时间贡士们羡慕、嫉妒的同时,心里也有了一种紧迫感,毕竟谢渊已开始动笔了,而他们还没有思路。
第277章 殿试【下】
谢渊察觉到有人在注视自己的时候,圣上已走到了他的身边,不过他并未因为圣上的到来而紧张,依旧按照自己所思写了下去。
旱情发生了,第一个要做的不是把责任推到各地官员的身上,治他们的罪,这就错了。
这些官都是圣人和朝中诸位重臣任命的,既然将他们任命到了地方,那就说明这些官员都有可取之处,即便有错,也不至于是死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