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小门小户高攀?她父亲配享太庙!(408)

作者: 沫香香 阅读记录

“阿娘,你别难过,儿子会一直陪着你的,儿子已经长大了,爹不在的这段时间,儿子会照顾好你的。”

赵氏轻轻‘嗯’了一声,眼眶微红的将儿子抱进了怀里。

也是今日,宋闽重新踏入了朝堂。

从这天开始朝堂之上就变得热闹了起来,而水军那边每隔十天就会有一道折子送到宋铭的面前,请大将军尽快回去主持大局。

宋铭虽不想放人,但三月初四随着张重岳认罪,朝廷诸公都知留不下他了。

三月初五,谢渊看圣上下棋时频频走神的,干脆放下了棋子。

“圣上,可是有什么心思?”

宋铭看着面前的人,想了想道:“朕舍不得大将军啊!这次分别还不知何时才能再见。”

“那就不妨再多留大将军一段时间。”

谢渊顿了顿道:“大将军可是两朝老臣,这处罚之事要慎之又慎,怎么着也不能伤了老臣的心,要给沈阁老他们一点商量的时间。”

宋铭闻言笑了。

“爱卿说的有理。”

因为谢渊这番话,朝廷诸公,又强留了张重岳十二天,三月十六处罚才下来,官降两级,罚俸五年,之前十万水军的兵权都在张重岳的手里,现在变成他和李智一同掌管。

处罚结果出来那一刻,谢渊看到张重岳脸都黑了。

大军之中怎可有两种声音,大皇子、张重岳的人当即站了出来,不过他们刚开口,就被二皇子一脉的人给顶了回去。

朝堂之上瞬间热闹的犹如菜市场,谢渊收敛心神专心记录。

张重岳清楚,即便是再争辩下去也只是浪费自己的时间,是争辩不出结果的,他很干脆的接了圣旨,中午在御书房内表了忠心,下午就离开了京都。他已离开沅江府已有五个月,也不知水军那边现在是何情况。

青石胡同,张重岳离开京都的事,姜明月很快就知道了,虽结果她早就知道了,不过听到这一消息时,她还是有些失望。

姜明月用了几息的时间,打起精神招来赵山道:“你现在回一趟宛平,告诉少爷,张重岳离京了。”

“是!”

宛平县,余夫子的书房内,姜明弘正在写文章,余根走了进来,不过他并未贸然打扰姜明弘,等他放下笔,这才上前在他耳边低语了一句。

张重岳离京了,很好,该是他出手的时候了。

姜明弘飞快写了几封信,递给余根冲他低语了几句。

余根点点头,将信揣在怀里离开了。

第359章 瞒是瞒不住了

晚间,谢渊离开翰林院,一中年男子朝他走了过来。

二人对视,肩膀相撞了一下,一张纸条悄悄出现在了谢渊的手里。

少顷,马车内,谢渊打开纸条,看着上面的内容,挑了下眉,没想到不仅有人高价买凶杀张重岳,就连二皇子的人也动了。

很好正好可以借着这次机会看一看,张重岳的实力。

于此同时,赵明礼一行人比原定时间,提前十天就抵达了沅江府,这一路上一行人可以用快马加鞭来形容,为了能早些到达沅江,不敢有任何的懈怠。

现在进入沅江府后,几人商量了一番,决定在这里休息一晚,再出发。

一客栈内,躲在暗处的赵明礼看大家都先后出了门,心中多少有些感慨,原来原来将军他们都知道内情,在这边也有自己的人脉,不过他也有。

赵明礼简单的收拾了一番,走后门悄悄离开了客栈。

姜府,姜文听到管家的禀告,就知是女婿、儿子说的那人来了,比他预料的还要早几天,由此可见这次圣上指派来的都是聪明人。

“将赵公子请到客厅来。”

“是!”

…………

三月十九,天气明媚、阳光和煦,姜明月替两个小家伙换上春衫,吩咐苹果在院中铺了一层的毯子,然后将葡萄、团子放在毯子上,亲自教她们翻身。

姜明月刚教了一会,苹果走了过来。

“夫人,谢三奶奶来了。”

三婶?姜明月知她这时候来肯定是有事。

“将三婶子请到客厅来。”

一会儿后,苹果领着三婶子走了过来。

“呦!一段时间没见,葡萄、团子都这么大了。”三婶子笑着走到毯子上,将团子抱了起来。

“得有十来斤了吧?”

“三婶子估量的真准,十一斤了。”

“葡萄呢?也是十一斤吗?”三婶子问。

姜明月点点头。

“你将她们养的真好。”

说着小心将团子放下又抱了抱葡萄。

“三婶子,咱们屋里坐。”

“不进去了,在外头也是一样的,正好替族人们看看葡萄、团子,一段时间没见,族人们都想她们了。”

姜明月闻言扭头对着苹果言语了几句,这才问:“族长爷爷、奶奶、大家可还好?”

“大家都很好,就是想你们了。”

到了现在姜明月已隐约的知道了三婶子的来意。

“明日相公沐休,如果他没有其他安排的话,我们就带着团子、葡萄回去看看大家。”

三婶子笑了。

“族人们要是知道了这个消息肯定欢喜。”她拿着拨浪鼓逗两个孩子玩的同时,凑到姜明月身边低语了几句。

姜明月微微一惊,怪不得三婶子想让她们回去一趟,原来是因为农家肥的缘故。

自从过完年,族人们施的肥就是三爷爷他们沤的肥,现在已有了效果。

“长势都很好?”

三婶子点点头。

“村里还特意留出来两亩地,是没有用农家肥的,对比很明显,这段时间时常有外村的人,到咱们村晃悠,询问咱们村的麦长势为何这么好,爹担心长期以往会瞒不住,才希望小渊能回去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