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门小户高攀?她父亲配享太庙!(442)
宋承、宋闽本想下朝之后和老五聊聊,谁知他被父皇招去了御书房,等他从御书房出来,就离开京都去各县推广农家肥去了,他们就是想见他,都见不到人。
五皇子府,谢柔听了太监的话,轻轻摸了摸肚子,她知宋仁这是在尽最大的努力保护她们,不然他不会走的这般急。
三天的时间,对姜明月二人来说过得极快,五月底,谢渊、姜明月带着孩子们刚回到京都,就收到了孙景的拜帖。
姜明月看丈夫拿着拜帖若有所思的问:“在想什么?”
谢渊轻轻摇了摇头。
“没什么。”
他知孙景这时候拜访应是已有了决定,也不知他会如何选择,谢渊隐隐有些期待。
“天气炎热,晚饭素一点,我让余杏做些凉皮、拍个黄瓜、再打一个西红柿蛋汤,你意下如何?”姜明月看着丈夫问。
“很好,就这样安排吧!”
黄昏,孙景下了值直接来到了青石胡同。
谢渊亲自将他迎进了书房。
“谢兄恭喜,圣上已在朝堂之上公布了农家肥之事,知施了农家肥后,亩产可达二百三十斤,朝廷诸公都惊了。”
孙景喝了一口茶看着谢渊。
“有了这一功劳,谢兄必可以达成所愿。”
谢渊闻言很是平静道:“孙兄呢?”
“承蒙谢兄看得起,我愿陪你去沅江府闯一闯。”
谢渊笑了,他看着孙景:“我可以向你保证,你绝不会为今日之决定后悔。”
“我相信谢兄。”
二人以茶代酒喝了一杯。
晚间,二人边吃,谢渊边将沅江府的情况给孙景讲述了一番,饭后他向孙景吐露了一个地名。
孙景心领神会点头道:“我回去就开始走动关系。”
谢渊‘嗯’了一声,指点了他几句后,亲自将孙景送出胡同,这才回转。
卧室内,姜明月看丈夫心情很好的样子,就知他和孙景聊的不错。
“你们达成共识了?”姜明月倒了杯茶递给谢渊问。
谢渊点点头。
“他会随我一起去沅江府赴任。”
谢渊喝了一口茶低声道:“投桃报李,我准备将他安排到清河县。”
姜明月顿时一惊。
“清河县?相公呢?”
按照他们之前的打算,谢渊到沅江府赴任,谋求的正是清河县县令。
“他为县令,我自然要为知府,如此一来我们才能相互照应。”
姜明月闻言眼皮直跳,知府可是正五品,且手握实权,这目标是不是有点大了?不过她了解谢渊,知他并不是个口吐狂言之人。
“相公,有多大把握?”
“以前只有三成,但因为农家肥的事,我现在有七成把握。”
“可需要我做些什么?”姜明月问。
谢渊轻轻将媳妇抱进了怀里。
“你只需要帮我照顾好自己,照顾好咱们的儿女,你们都平平安安的,我才能心无旁骛的去做事。”
姜明月轻轻‘嗯’了声。
第389章 只为做圣上手中的刀
六月初一,一大清早的谢渊就来到了翰林院。
翰林同僚看到他先是愣,不过他们很快就反应了过来,纷纷走上前向他打招呼、道喜,毕竟农家肥的事他们都已知道了。
谢渊边谦虚回应,边往自己的衙房走,只不过他还未走到衙房,一内官走了进来。
“谢大人,圣上召见。”
谢渊闻言又随着内官离开了翰林院。
翰林院众人看他离开了,三五成群的聚在了一起,羡慕的小声议论了起来。
“农家肥一出,谢编修应不会在翰林院久待了。”
“我可以预见谢编修一定会是咱们这一批中,最先得重用之人。”
“你们听到了吗?刚才那内官喊的可是谢大人,不是什么翰林小官。”
这话就有些酸溜溜了,众人只当是没有听见,看沈讲侍来了,趁机散了。
御书房内,谢渊恭敬向天子行礼。
“爱卿平身!”宋铭对他是肉眼可见的和颜悦色。
“农家肥之事,是国之柱石,关乎大楚千秋万代,你研究出农家肥功在社稷,理当嘉赏,说说吧!你想要什么!”
谢渊:“……”
圣上还真是不按常理出牌,一般情况下,都是直接嘉赏,哪有问臣子想要什么的?
再说他想要的圣上不一定愿意给,圣上给的不一定就是他想要的,中间这个度可不好把控,好在谢渊之前已预料到了这种情况,有所准备,所以恭敬跪了下来。
“启禀圣上,微臣听说今年沅江府有很多空缺,臣想去沅江府。”
宋铭闻言微眯了一下眼睛。
“爱卿何意选此?不若去兵部,兵部尚有一个侍郎的空缺。”
谢渊知圣上应是在试探他,即便是让他入六部,也不可能一入六部,就让他当侍郎,他如果真按照圣上说的去了兵部,那就是沽名钓誉,是个想当官之人。
谢渊开口之时越发的恭敬了。
“微臣去沅江府,不为求官,只希望能做圣上手里的刀,帮圣上整顿沅江府,使其重新归心朝廷。”
宋铭眼中暗芒一闪。
“沅江府之事,爱卿知多少?”
圣上并未立刻拒绝,谢渊就知他去沅江府之事,已成了一半。
“比起别人应多一些,因微臣的妻子就是沅江府人。”
谢渊的情况,圣上自然知道的一清二楚,他沉思片刻问:“你应该清楚去沅江府意味着什么。”
“臣一清二楚!”
“不怕危险?”
谢渊摇摇头。
宋铭看着一脸无畏的谢渊,脸上重新出现了些许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