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亡国皇后被迫登基(基建)(34)

作者: 画三春 阅读记录

“按理说春来秋后正是农忙的时候,聂家来庄子的次数却也不见多,奴婢见到他家的那两次,也只瞧见了他家的女眷,能主事的汉子只来了一个,还是坐在田垄边上,好半天不见下地干活儿。”

巧依又道:“殿下找聂家可是有差使吩咐吗?不过奴婢瞧着,那聂家人不似能托付的,就说他家管的那几片庄稼,今秋的收成也只一般,算是咱们庄里产出最少的一批了。”

“而咱们庄里的粮种都是同一批,便是田地也都属良田,这等条件下,收成还不好,想来也只能是因为伺候的人不上心,这才误了好收成。”

对于她的这番话,楚云腰一点不意外。

她只是有点好笑:“巧依你不是管着主院的打扫吗?主院和田地那边离得远,你怎么对外围的事也这么清楚?”

巧依偷偷看了她一眼,见她不似生气的模样,悄悄松了一口气,而后又不觉红了脸,小声道:“奴婢有时做完了活儿没事,正好夫人和管家也不拘着咱们,我就总想到别处看看,一来二去认识了好些人,也听了些有的没的。”

“殿下若是不喜,奴婢往后不乱跑了……”

楚云腰笑了,她看巧依嘴唇有些干,便给斟了一盏茶,与此同时,一个大胆的想法在她脑海中成型,并很快付诸实际。

楚云腰说:“你刚才也看见了,赵管家犯了事,已被我送回楚家处置,他犯的事已是板上钉钉,无论大小,断没有再回来的可能。”

“如此算来,这京南别苑就没了管家,我瞧你古灵精怪的,说话办事也算利落,就是不知你可有本事接下赵管家的差使,来做新管家?”

“啊?”巧依惊呆了。

庄子里的管家可是要管不少人和事的,上至奴仆增减,下至日用采买,还有那良田租赁等等,皆是先由管家定夺,等到年底才会上报主家。

除此之外,整个京南别苑,不算往来佃户,光是楚家的奴仆就有少说百十号人,这些人皆听管家指示。

巧依上上个月才过了十五岁生辰,还在听主院的姐姐支使呢。

可如今呢?

巧依愣愣地问:“殿下……要我来管庄子里的上百人?”

楚云腰忍俊不禁,将早早倒好的茶水塞到她手里:“不着急,你且好好想想,我今晚会宿在这边,明早才走,你在我离开前给我个答案就成。”

巧依还没有回过神,只木木地点了点头。

等巧依从厅里离开,素衣捧着账簿走到前面来,她面色不佳,先是认错:“奴婢失职,竟看错了账本,被人糊弄了去。”

楚云腰问:“可是有人做了假账?”

第22章 女工

毫无疑问,管家有问题的地方,账目定是大有问题的。

素衣每回出宫时间有限,便是会核对账目,也是以底下人汇报为主,且皇后名下资产甚多,不可能每个都分毫不差,只要做得不是太过分,大体上的数目没差也就算过了。

京郊的这几个庄子不求盈利,素日只看粮食产出,日常花销全靠其他铺子补贴,只要不是天灾人祸,账目一向齐整,这几年来不光素衣没发现问题,就是楚夫人偶尔帮忙查账,也不曾看出纰漏。

直到今日,素衣是带着鸡蛋里头挑骨头的心思来查的。

最初那两册却是瞧不出丁点儿差错,可等她再看,却意外发现,京南别苑一月刚修缮了主院,三月又修了一次,到上月修了第三回 。

第一次是换了床榻家具,花费八百余两,第二次是改了木桥凉亭,花费五百两,第三次则是移栽了一批名贵花草,连着花草带园丁又是一千两出去了。

这些名头听起来并无异样,便是花销其实也算不得多。

就说养这么大一片庄子,光是下人们的月银,一月也有二三百两了,再加上吃食衣用等,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若是遇上主子过来,一日就能花费小千两,而修缮主院才花了两三千两银子,自是不值一提。

但问题就出在——

素衣专门去主院看了一遍,院里的一应装饰跟她印象里的毫无差别,还有那甚是名贵的花草园丁,她在主院转了两圈也没找到。

也就是说账簿上的许多花销,实际并无支出,全是管事的人以公用支走,后入了自家腰包了。

素衣将她的发现絮絮说来,楚云腰的第一反应就是:“你说这是贪了多少?”

素衣道:“只这三项就有两千多两了,奴婢另外翻看了厨房那边的采购清单,每日的购入与庄里仆婢的人数大不相符,要么就是买了太多全浪费了,要么就是跟主院修缮一样,只做了账,实际并无采买。”

这种情况还不知维系了多久,但哪怕只是一年,零零散散也有上万两了。

楚云腰:“……”怪她太浅薄无知。

以前只觉得给后宫填补十万两就很多了,合着最大的吞金兽竟是在家里。

她头疼地按住额角,气到极致,反没了发火的气力,最终她只能无力地摆摆手:“仔细查,不光京南别苑,我手下的所有庄子商铺全部彻查!”

“素衣你先看着,等我这两日再找两个人帮你,既是都赶在了一起,那就索性清算一回,太久远的我也不管,就最近三年——”

“但有欺上瞒下的,一律从重发落。”

素衣难得见她发火的模样,一时怔然,回神后连忙应下。

因着账本的事,楚云腰也没有亲自盘问聂家人的心思了,喝了两口冷茶,起身直接去庄子后面的田垄上视察。

京南别苑虽是在楚云腰名下,但当年更换地契时没有太过张扬,除非是专门打听的,又或者是在楚家做久了的老人,不然很难知道这庄子的主人是谁。